这篇文章是我学习了“如何设计一次演讲”的套路之后,自己实践的经验,如果你需要做一个演讲的话,这篇文章会让你更容易上手这个套路。(这个套路来自古典老师在得到上的专栏:超级个体,推荐订阅哦)
古典老师分享整个演讲框架的设计,我整理出来是这样的:
-
主题:
有态度的主题,旗帜鲜明的声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用金句的形式贯穿整个演讲
-
开场:
哇-让听众意外,哈-适当的幽默让听众发笑,嗯-抛出让听众点头称是的观点
-
坡道:
今天讲些什么?和听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我来讲?
-
内容:
最好限制在三个以内,每一个观点用故事、案例、幽默、数据来支撑,但别太多
-
甜点:
演讲结束之前设置个甜点让听众回味无穷,比如凸出这次演讲大家得到的东西(新理念、新方法之类),或者把调动情绪的小故事当做甜点
-
结尾:
有三个选择,重复-重复一遍刚刚分享的内容,升华-说出自己的感悟或抽象出更深刻的道理,指示-引导听众接下来采取某个行动(比如投票之类)
知易行难,这次的演讲是针对某高校的大学生,在我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会遇到这几个问题:
有态度的主题比什么都重要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几乎所有你听过的观点,别人很可能也已经听过了,但在这些观点的背后,你的态度,却是独特的,
有没有发现网易新闻app的口号是“各有态度”,凤凰新闻app的口号是“就做不同”,这就是态度啊!苹果公司“Think different”也是态度啊,正是这些态度吸引着大家的注意,
但我发现有两点需要注意:
我原来演讲的主题是:《大学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看着就没兴趣,对不对?立刻让人联想到老学究上课的场面(是的,我也是从这么low开始的。)
后来改成了:《学会这几招,每天节省1小时》
,看着有点标题党,挺能吸引大家兴趣的,不过“每天节省1小时”还不是大家内心真正想要的,或许“节省出来1小时做什么?”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再往下“想在节省出来的1小时里做点事情但总是分心”,可能大家更为关心,慢慢剥去表层,接触到核心了。
最后改成了《别想太多,只管去做!》
,有没有感觉好一点?这个主题是这么来的:
演讲框架全部设计完->素材也填充完->然后看一遍演讲大纲->提炼出3-5个演讲主题->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润色文字->确定!
先不着急设计“开场”
开场包括:
-
哇
-让听众意外
-
哈
-适当的幽默让听众发笑
-
嗯
-抛出让听众点头称是的观点
相信我,开场不是那么容易设计的,我通常的做法是:
如果无法立刻想到开场的方式,就先忽略过去
,这有点反直觉,但很实用,就像我们考试一样,如果第一题就很难,老师通常建议是先做后面的,不要在这套题上耽误太多时间,后面题做的差不多了,回过来再做第一题,借助某种神秘的势能搞定它。
这次演讲我最终的开场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