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rpei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来自@小儿外科裴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案说规纪法丨“编织”的人生 ·  16 小时前  
成都本地宝  ·  明日开抢!成都新一轮消费券来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成都3大景点限时免费入园!这些人别错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rpei

戴耳机一定会伤听力吗?骨传导耳机呢?

drpei  · 公众号  ·  · 2024-04-15 08:37

正文

我们之所以能 听到 声音,是整个听力系统通过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制把声波转化为生物电信号传入大脑,过程中离不开 毛细胞 ”这个 重要的声音感受器。

而毛细胞是敏感而脆弱的,音量过大、衰老、病毒感染等都可能损伤毛细胞啊,导致听力下降。

耳机被发明之后,一方面给人带来了独享而不打扰他人的音乐世界,另一方面很多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听力。

一、耳机一定会损伤听力吗?

得看耳机声音开多大。

如果是在安全音量范围内听音乐,它的刺激没有那么强烈,那么即便听的时间稍微久一点,也不会影响听力。

如果耳机声音过大,超过了安全音量,毛细胞就会在声波的强烈刺激下剧烈摆动产生损伤,进而损伤听力,并且时间越久、音量越大,毛细胞的损伤就越重。

有研究表明,如果用普通头戴式耳机听音乐,设备音量调到 70% ,不出一个小时,耳朵受到的压力就可能超出职业噪音暴露的危险水平 [1]

既然听上去这么麻烦,那干脆不用扣在耳朵上的耳机,改用传统的外放音箱,是不是就不用担心损伤听力了?

并不是。无论是耳机还是音箱,都会将声波传入耳朵。只要声音开得足够大,一旦超过安全音量,不管耳机也好、音箱也罢,都会导致毛细胞受损从而影响听力。

当然,降噪耳机某些情况下,可能比普通耳机或者音箱对听力更友好一些。

在嘈杂环境下,想让耳朵听到的音乐声盖过背景噪音,人们很容易就会把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分分钟超出安全音量的范围而不自知。如果你戴的是降噪耳机,由于它能隔绝一部分外界噪音,避免了喧宾夺主的情况产生。往往不需要提高音乐的音量,也可以听得很清楚,间接地保护了听力。

所以,嘈杂环境下,尽量不要选择音箱外放或者普通耳机,而是首选降噪耳机。

二、骨传导耳机不伤耳?

声音大了一样伤。

在保持耳道通畅、降低外耳道发炎风险方面,骨传导耳机确实比普通的入耳式或耳罩式耳机更有优势。

但是,它虽然对外耳和中耳的影响较小,最终依然要通过震动耳后的骨头把声波传到内耳毛细胞,所以,如果音量开大了,一样会导致听力下降。

但某种意义上,骨导耳机又确实比普通的耳机更不容易伤耳朵。

因为骨导耳机是通过紧贴耳部后方骨头来进行震动,从而将声波传入内耳。如果调的声音过大,它的震动就会比较剧烈,这会导致紧贴它的那部分皮肤肌肉产生不适感甚至疼痛感。

聪明的人类通常是不喜欢疼痛感的,也就不会把声音开很大,音量不大的话,伤害毛细胞导致听力受损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在听力保护方面,骨导耳机又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

三、怎么用耳机不伤耳?

1. 调低声音,设置安全音量

国际公认的危险音量的界限是 85 分贝( dB ),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你的毛细胞就有些承受不住了,超出 85 分贝后,音量越高,对毛细胞的伤害越大 [2]

为了避免让耳机音量达到甚至超出这个界限,有研究建议,使用耳机时设备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 60% ,且不要超过 1 个小时 [1] 。(一个小时也就是 60 分钟,这个建议也常被叫做 60-60 原则)

当然,不同播放设备的最大音量会有所差别。你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查看,是否可以限制手机的输出音量,比如苹果手机可以把耳机音量设置在 75 分贝以下。

2. 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

时间越久,人为制造潮湿温暖的密闭环境的几率就越大,结合前文所述,这种环境比自然通风的环境更容易产生耳道感染。

至于具体佩戴多长时间会导致耳道感染,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相关研究和数据。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佩戴时间,如果佩戴期间已经出现不适,则应该及时摘下耳机,让耳朵得到休息。 本文 2023 年首发于「怡禾科普」公众号,有删改)

相关阅读
投影对孩子更好吗?用耳机呢?
王俊凯的同款“耳前洞洞”,你和孩子也有吗?
耳朵进水了,会引发中耳炎吗?
“孩子高铁吵闹、撒泼打滚”,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参考资料
[1] Fligor BJ, Cox LC. Output level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ortable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the potential risk to hearing. Ear Hear. 2004 Dec;25(6):513-27. doi: 10.1097/00003446-200412000-00001. PMID: 1560491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60491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