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宋高宗其人?
1161年,是宋金两国实现绍兴和议之后20年。
但就在这一年的4月,金国照例派使者前往临安,向宋高宗赵构祝寿。但在紫宸殿上出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幕。金国的生日副使王全在说了些祝寿的例行官话后,忽然宣布了一个消息:赵桓死了!
赵桓就是宋钦宗,也是靖康之变时被抓到北方去的北宋末代皇帝,更是赵构的兄长。其实他死在5年以前,但是以前金朝没正式宣布,南宋方面自然也不需要回应。
就现在就这么直接在朝堂上当面捅出来,赵构到底是翻脸好还是不翻脸好呢?
南宋时期的临安 因朝廷入驻而得到发展
面对威胁,赵构就马上要跑到四川去躲起来。
最后在群臣的劝说下,他才答应请出赋闲已久的老臣张浚,主持抗战事宜。但他也不放弃求和,他马上命令同知枢密院事周麟之出使金朝。可这个周麟之是个软蛋,怕金人杀他祭旗于是推辞这差使。赵构非常恼火把他罢官。又找了个胆子大的刘岑出使。这一位倒是不怕,但是临走的时候又说了句话:要是谈不成和议,我就跟完颜氏拼了。
赵构听完便再次吓尿,这是要谈和不成转职成刺客么?
于是又换了人出使。结果求和使者在边境就被金人拦下来,根本就没法谈判。
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宋
南宋和金朝的边境,分成三个战场:
淮南、京西和川陕。海陵王御驾亲征,3/4的兵力都在淮南,就是想一举拿下临安。所以淮南战场成了重中之重。
南宋的正规军包括12支军团。
但从北宋时期开始,宋人就习惯分兵、分散指挥。
因为皇帝和群臣,谁都不愿意某个将领掌握太多数量的军队,所以这是老问题没办法解决。淮南战场名义上的统帅是刘莚,参加过20多年前顺昌保卫战,是南宋硕果仅存有经验的战将。可他却不能实际的指挥淮南战场其他几支军队。结果淮南战场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长江。
当时的宋军在野战中依然没有太多对方金人的办法
当临安朝廷接到前线战报时,朝野轰动,文武百官都开始安排逃跑的事情。
宋高宗赵构则根本不想制止此事,他自暴自弃的说:随他们去吧,当年在扬州的时候,后悔没有让他们先跑,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宋高宗甚至还下了御批:
如果再过一天还是没有金军退去的消息,就让百官们疏散。结果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陈康伯接到御批后没有下达,而是烧毁。然后再进宫问皇帝:百官都跑了,您怎么办呢?这御批要放出去,临安就乱了。但是又不能留在家里,所以只有烧了它。
赵构打的主意大概是怕有人劝他不让跑,所以干脆怂恿百官先跑然后自己再开溜。
可是现在群臣中还是有那么几个有胆量的大臣。工部侍郎黄中和陈康伯的家眷,都留在临安城里,安然不动。
坚决不让皇帝跑路的陈康伯
由于皇帝没跑成,于是只有继续组织抗战。
当时陈康伯推荐了虞允文参谋军事,前往采石犒赏军队,正好碰到海陵王大军准备渡江。由于采石的驻军刚刚在淮南打了败仗,所以根本没有勇气抵抗金兵。但被虞允文赶鸭子上架,也硬着头皮上场。
可实际上金兵也没有准备好。
他们原来准备有大批战船,可由于运河干涸,这些战船无法沿运河南下。新兵只有临时的掠夺民船,甚至拆除民居来造船。这样造出来的船,在长江上歪歪倒倒,可想而知。
宋元时期的大型海船
宋军就这样获得了采石大战的胜利。
海陵王因没有战船进退两难,始终不能渡江。
困境中的金军发动叛变,将这位篡位上台的海陵王杀死,草草结束了这次菜鸡互啄战争。
其实,金军在整个过程中是根本没有战意,完全看不出20多年前纵横天下的的凶悍。
至于宋军曾经的精锐部队也在自己的刻意约束下老去。
既然谁也吃不下谁,那么这两个衰老的中年只有互相干瞪着眼,握手言和。
第二年,即1162年5月,身心疲惫的赵高宗赵构决定退位。
也是在这个月,遥远的北方斡难河上游地区,有个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男婴诞生。据传说,他一出生眼睛就睁着,还会发出如火一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