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新世相 的第 266 篇文章
一
我知道很多人遇到过非常不想面对的“求助”,通常是没有分寸的求助。有很多这样的文章被人到处分享,比如,设计师吐槽那些动不动“帮我设计个LOGO”的亲戚朋友,文案讨厌的是“帮我写句广告词”的亲戚朋友,而记者则讨厌那些“帮我报道一下”的亲戚朋友。
隐藏在这种讨厌背后的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事实。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求助可能是人生中最难做的一件事。有些人,哪怕只要简单开口求助一下就能解决自己的重大危机,也开不了口,最后自己默默吞下了这口气。
我们之所以讨厌那些毫无节制的求助,往往是因为对方自己不愿意为所求助的事付出一点努力,而是一股脑地把它推给别人。
而增加这种讨厌的原因,正是我们自己完全相反的表现:要知道,我们为了不去求助,自己咬着牙熬过了多少艰难的时刻啊。
二
我很了解“求助”这件事有多艰难。
因为做记者,我经常收到一些求助,我收到过几十封厚厚的手写信,接过上百个陌生人的求助电话,也亲自接待过数不清的求助者。
与很多人的感受不同,我遇到的那些求助者,都带着“万般无奈”的感觉。在迈出求助这一步之前,他们往往已经自己在非常难的地步里挣扎了很久。“求助”几乎就是他们在这世界上最后一个选择。
有一位山东某县的农民,本来很富有,花光100多万的积蓄承包了一片山地栽树。他告诉我,等到满山的树刚开始长起来,那片地被当地一个“恶人”占了。在见到我之前的三年里,他用尽了冲突、哭闹、报警、求饶、收买……等一系列方式。自己守着一个突然破败的生活,每天以泪洗面。最后下定决心打了我的电话。(那个电话是之前另一位被采访者给他的。)
他见到我之后说,他给我打电话之前觉得实在不好意思。但他后来想,恨不得都要死了,去求一下别人能怎么样?
三
很多人都能理解这一点,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样的感受:有时候,宁可死也不愿意去求别人帮一个不大的忙。
“求助”这件事,最大的难度在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承认生活已经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对很多人来说,这等于完全放弃自己一直努力维系的最重要的东西。
越是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的人,越需要一种“我还撑得住”的信念让自己能够愉快生活下去。这不只是“爱面子”,这是因为假如失去了“我是我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最后一点支柱,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不值得过。
所以,我们习惯了对所有人表现出“我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的感觉,通过这种感觉,也维持了自己的底气。
反倒是需要帮助的人不容易求助。那些对生活很有掌控力的人,根本不介意偶尔承认自己出了问题,但天天在出问题的人,却需要让自己相信“一切都能靠我的努力好起来”。
四
相信自己能把生活变好,也意味着对他人的不安全感。“求助”是一件并不容易成功的事情。或者说,大多数人不相信周围的人拥有足够的善意,去真正理解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即使是鼓起勇气去求助,也因为这种心态,随时准备好被拒绝时的台阶。很多人在向你寻求帮助时会加上一句,如果不行也没关系,我想别的办法——相信我,说那句话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是他最后的办法了。
我曾经提到过一个“陌生人的善意”的概念,当时收到了特别热烈的反馈。人们纷纷记得一件小小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我想,正因为我们随时需要求助,又太少真的去求助,所以,一旦有人意外地给我们主动的帮助时,我们才会那么感激。
五
知道自己求助有多么艰难,也许会对那些求助者充满一些善意地怜悯,并且,遇到一些人利用完我们的善意作恶时,也不会产生“我不能再这么心软”的态度。
要知道,大多数人,张开嘴求助那一刻,其实已经做完了大多数能做的,并且已经没有什么其它选择了。
作为不多的选择之一,我希望自己怀着体恤。
题图:摄影师 Marta Bevacqua 的作品
晚祷时刻:
你最难忘的一次求助是?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