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丨看展览
带你走进博物馆,让看展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聚  ·  情况通报 ·  4 小时前  
宁聚  ·  情况通报 ·  4 小时前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3 小时前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3 小时前  
安徽文旅  ·  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 | 在九华山坐直升机 ·  2 天前  
安徽文旅  ·  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 | 在九华山坐直升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丨看展览

八大辽构它占七座!这就是顶级战略要地的含金量吗?

博物馆丨看展览  · 公众号  ·  · 2025-01-07 12:52

正文

泱泱大唐,浩浩唐风!

唐构三座半之外,何处觅得?


幸好!幸好!我们还有 八大辽构



它们承唐而比宋,恢弘之姿,千年不坠!这样的绝代风华让人如何不倾慕?

河北、天津、山西、辽宁,是现在八大辽构的安立之地。然而在营造之时,它们中的七座都属于一片被称为 “燕云十六州” 的地区。

这片土地何等奇异,不仅孕育并保留下倾世的辽构,更深刻影响着 辽朝 ——这个雄踞我国北方两百余年的王朝的兴衰起落。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应州的应县木塔 图源/无用研究社


当我们从燕云十六州回望千年,纵目驰骋,将重新发现辽构的万千气象,重新发现时常被忽视的辽朝令人唏嘘的命运。


辽朝遗响:散落燕云十六州的辽构


燕云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区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和塞外草原之间,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交织出一幅绚烂的多元文明画卷

因此,在这里生长出的辽代木构,在 学习继承唐代木构营造手法 的基础上,融入了 契丹民族自己的特色 。于是你既可以看到“以势壮为美”的巨大唐风斗栱,还能看到抹角栱与附角斗等大胆突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将燕云之地的辽构一一细数,共享这场古建盛宴。

1. 阁院寺·文殊殿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蔚州
形制古朴的文殊殿有“三宝”:一是 大殿本身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是堪称木雕孤品的 辽代棂花格子门窗 ,为 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 ;三是 唐代风格浓郁的壁画佳作
文殊殿用材讲究,斗栱结构严谨,自然和谐,构件相互咬合,不留一丝缝隙,支撑力完全合乎力学原理,因之经千年风霜仍挺立如故。

阁院寺 · 文殊殿 图源/金晚


2.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蓟州

山门为单檐庑殿顶山门,屋顶五脊四坡, 出檐曲缓深远,檐角如飞翼 。门道两旁各立辽代所塑的泥塑力士像一尊。
观音阁是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 ,建筑设计巧妙。内部设有须弥座一张,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是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观音塑像 ,造型上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色,是辽代泥塑艺术的珍品。
独乐寺观音阁与观音像 图源/禹涵、Mickey

3.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云州

用来存放佛经的薄伽教藏殿,深受唐与五代时期风格的影响,殿内外使用八种斗拱,斗拱硕健,极少雕饰,式样尤显简练, 稳健、古朴、浑厚、雄壮 的气质十分动人。

雕工极细、玲珑精巧的楼阁,是 国内现有的唯一辽代木构建筑模型 ,被梁思成先生称为 “海内孤品”

华严寺 · 薄伽教藏殿 图源/禹涵


4. 应县木塔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应州

67.31米高的应县木塔,是 全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时称“释迦塔”。整座木塔全部为榫卯结构,3000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一共有54款不同类型的斗拱,堪称一座 斗拱博物馆

梁思成先生曾言:“这塔真是个 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应县木塔 图源/无用研究社


5. 善化寺·大雄宝殿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云州
梁思成先生称赞善化寺大雄宝殿的斜拱 “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 ,放眼而望,确实如怒放之花,将古建雄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雄宝殿 早期建筑特征明显, 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方米排名全国第三 ,尽显盛唐雄浑之气,辽金豪放之风,气势恢宏直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风鹏。

善化寺 · 大雄宝殿 图源/禹涵


6. 开善寺·大雄宝殿 位于燕云十六州之涿州

大雄宝殿朴素稳重,殿顶是 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 ,形成了优美的曲线,雍容而舒展。

大殿在营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里常见的 “移柱造”和“减柱造” ,因此只有4根立柱,使空间更为敞亮,信众视野更加宽阔。

开善寺 · 大雄宝殿 图源/金晚


这些辽构是辽朝回荡在燕云十六州的遗响,帮我们永远记住辽朝这个大放异彩的华夏另一面。而在辽构之外,辽朝还和燕云十六州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羁绊。


辽朝之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把时间回溯到后晋天福三年 (938年) 辽太宗耶律德光 正迎来自己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他完成了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终其一生未能实现的夙愿——取得契丹梦寐以求的 幽州 (今北京地区)
唐朝时,契丹一直在突厥和大唐两股势力之间徘徊,虽然实力不断增强,但始终没有彻底壮大起来。唐末五代,乱世争雄,契丹为了南下“窥中国”,一直觊觎幽州。
拿下幽州,一方面可以用来安置契丹掠入的农耕人口,使其对辽朝产生政治认同感;另一方面能将自身的游牧文明和幽州的农耕文明结合,获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此外,更能极大减少窥探中原的阻碍。

燕云十六州方位图 图源/李谷成《辽代南京留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35页


耶律德光继位后,由于攻下幽州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就将目光转移到了同样战略地位重要的 云州 地区 (今山西大同)
936年五月,契丹的军队正驻扎在云州和应州之外。这时两百多公里外,镇守太原的 后唐成德节度使石敬瑭 ,正因受到后唐皇帝李从珂的猜忌而想谋反。他为增强实力打败后唐,就用 “割卢龙一道 (即幽州) 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 这个令契丹垂涎的条件向其求援。

有了契丹的帮助,石敬瑭在当年十一月消灭了后唐并登基称帝,建立后晋。
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州县数目也确定下来,即 太行山以东的山前“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 太行山以西的山后“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州
山前七州以幽州为核心,契丹在此修建了陪都燕京城;山后九州以同样为契丹陪都的云州为核心,因此宋朝人把这十六州统称为 “燕云十六州” ,又叫 “幽云十六州” ,契丹和后世也使用了这个称呼。
当时45岁的石敬瑭更以“父礼”对待34岁的耶律德光,因而被后人戏称为无耻的 “儿皇帝”
938年,后晋正式将燕云十六州交割给了契丹。这对契丹来说不仅是版图的扩大,更是综合实力的大进步。947年,耶律德光又率军灭掉了后晋,改国号为 “大辽” ,至此,辽朝不仅 真正兴起 了,还将创造一个属于它的全盛时代。


辽朝之盛:契丹经略燕云十六州

契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过去数百年,由于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和固定的财力收入,在和中原王朝的斗争中,要么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唐朝这样强大的中原王朝彻底击垮的局面。
燕云十六州长久以来都是我国 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城市繁荣、人口稠密 的地区,这就能够为辽朝 提供固定的财力和充足的兵源 ,从而在军事斗争中掌握主动权。
辽朝早早认识到了这点,辽太宗在接受后晋所献十六州图籍后不久,就 升幽州为南京 ,到辽兴宗时又 升云州为西京 。辽五京里燕云就拥有两京,战略地位之重可见一斑。
辽南京韩佚墓出土的越窑青瓷执壶 图源/北京文博
南京 (又称燕京) “锦绣组绮,精绝天下”,农业、手工业产出的物产极为丰富。隋朝大运河北端永济渠联通至此,又使其成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所以 辽五京中,南京最为繁荣
西京处于南、北丝绸之路之间,是 联系当时中国南部、北部和西北部的枢纽 。从西京到南京也是辽朝商业贸易的重要路线之一。

其他十四州也有不遑多让者,譬如 蓟州 ,既是辽朝的产稻基地,又为辽朝大赚鱼盐之利。

位于蓟州的蓟县白塔,建于辽清宁四年(1058年) 图源/禹涵


此外,燕云众多汉族人口更成为辽朝的重要兵源。在五京乡丁中,南京、西京的出兵数目比其它三京总和的三倍还多。当时有着 “燕京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 的说法。
燕云地区之所以成为 辽朝最为富庶的经济中心 ,给整个王朝带去大量税收,也离不开辽朝在这里的 精心治理
辽太宗拿到燕云十六州后,留任了十六州原班官吏,实施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因俗而治” 的政策,可谓我国最早的“一国两制”模式了。

图源/电视剧《天龙八部》辽道宗耶律洪基与萧峰

在这样的统治下,汉人大多维持了燕云入辽前的生活方式,草原区的游牧民族仍以游牧为主,但两者接触的增多,不免在生产、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中原 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突出的文化优势 也由此对辽朝整个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燕云十六州入辽 使辽朝的封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封建化最典型的特征是土地私有制。辽朝建国初期,奴隶制还没有完全废除,土地私有化没有普及。燕云入辽后,汉人成为辽朝的主体部分,农耕文明取代了草原文明,土地私有制日渐茁壮。
放光墓葬出土的辽代铁锄 图源/平谷档案
在思想方面,辽朝在汉文化的浸润下接受了 儒家思想
辽太祖时已开始重视儒家的忠孝节义思想,并大加提倡。到辽兴宗时期,受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辽朝开始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以北朝自居,而不再像从前一样把自己视为中国以外的人。
在生活习俗上,辽朝的贵族开始穿戴汉服,甚至仿照汉族取汉名,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从中原习俗里继承了过来。契丹族还因和汉人的接触,舍弃了简陋的风葬,开始注重修建大规模的陵墓,丧葬仪式逐渐繁复起来。

辽朝对燕云地区的统治无疑是成功的,各民族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被磨合,铸就了一个 民族融合的“大熔炉”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濡染,形成了 具有强大包容力的特色文化 。燕云地区的巨大助力,则帮助辽朝不断发展,走向鼎盛。

华严寺 图源/禹涵

辽朝之亡:宋人的燕云十六州情结

辽朝做梦也没有想到,得到燕云十六州,也埋下了自己灭亡的因子。
让我们暂时将目光转向中原。作为 中原王朝的北方门户 ,燕云十六州不仅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还是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燕云地区北部的 长城与五关 构成了牢不可催的人工防线,失去这道防线后,辽朝随时可以深入中原腹地,中原王朝无险可守。
中原王朝也都认识到了这点,所以在后晋失燕云后, 后汉、后周、北宋均有收复之心 ,但都没能毕此全功。尤其是对北宋而言,燕云十六州简直成了一块梗在心头一百多年的心病。宋朝大臣吕中曾感叹道: “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也。”

定州开元寺塔 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有“料敌塔”之称 图源/栗子

宋太祖赵匡胤曾决定用 “和买” 的方式收回燕云十六州,即积攒金银布帛,通过和平谈判向辽朝赎回燕云十六州。到时如果辽朝不许,就用这些金帛做军费,以图攻取燕云地区。但和买计划因宋太祖的猝然崩逝而被搁置。

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则直接采用了军事手段,然而 两次北伐辽朝 ,都以失败告终。
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朝签订 “澶渊之盟” ,以岁币换取了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似乎成了空谈,但其实始终没有被忘记。后来的宋神宗大力支持被时人诟病的 “王安石变法” ,就有想通过整顿内政,变法图强,从而实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祖宗遗愿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油画 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浙江 宣传
终北宋一代,都没有放弃过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甚至有学者认为北宋的灭亡与其想夺回燕云地区有直接关系。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 辽朝的灭亡与宋人的燕云情结大有关系

辽朝后期,统治日益腐败,女真势力却迅速崛起,建立了 大金 。辽朝之亡已是早晚之事,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 宋徽宗为收回燕云十六州而与金人订立“海上之盟” ,联合灭辽。

宋徽宗赵佶 瑞鹤图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金联合攻辽后,金朝将燕京和蓟、涿等六州还给了宋朝。不过仅仅两年后,金朝就南下攻宋,燕云地区又落入金人之手,随后便上演了那场著名的 “靖康之变”

历史就是这样爱开玩笑。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辽朝何不是 “兴也燕云十六州,亡也燕云十六州”

参考资料:
1.狄宁《浅析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

2.冷兵器研究所《历史上的燕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3.乔筝《“燕云十六州”政区地理研究》

4.覃旭《燕云十六州问题的由来及其归宿》

5.高红清《燕云十六州》

6.胡辉芳《燕云十六州入辽后的社会发展—兼谈燕云的得失对辽宋的影响》

7.陈福民《北纬四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