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文透露,2016年全年,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预计和2015年持平。相比于2015年6.4%的同比增速,去年中国吸引外资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减弱、周边国家纷纷出台引资优惠造成的竞争加剧,加上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流,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若干措施》通过了国常会的审议。“总共包括20条吸引外资的措施,把以前限制的领域放开、放宽或推动有序的开放,以前外资没有机会进入的领域,未来将有机会进入。”王受文说。
《若干措施》指出,将通过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幅度放宽制造业、服务业、采矿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制造业重点取消轨道交通设备、摩托车、燃料乙醇、油脂等领域外资的准入限制;采矿业进一步放宽页岩油、油砂等非常规油气的外资准入的限制。
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国在吹风会上表示,和以前侧重于制造业开放不同的是,即将公布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措施里讲到14个领域要加强开放力度,服务业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电信、互联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有序开放。”李国说。
商务部与发改委去年底对2015年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新的《目录》将93条限制性措施减少到62条,这涉及不少敏感行业的开放。
王受文表示,《若干措施》中一些敏感行业的开放涉及已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要确保既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又要守住安全底线,确保风险可控。
那么如何做到两者的平衡?王受文表示,在敏感领域开放过程中,将先放到自贸试验区里进行压力测试,如果放宽准入后,效果良好同时风险可控,那么将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如果风险不可控,或者开放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则会在试验之后缓一段时间再考虑复制推广,或是再做一些政策调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利用外资可能从引资、用资、留资三方面着手。
引资上进一步扩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11个自贸试验区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经验;用资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政策优惠措施,将同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支持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留资上需要更多地从改善投资运营环境着手,降低成本,保障公平竞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