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科技起飞的黄金年代,IBM与Apple的个人计算机,任天堂的NES,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典。相对地,无数的科技产品在80年代被市场淘汰,被迫离开时代的舞台。为什么他们无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因为性能不佳吗?还是生不逢时呢?
Seiko UC-2000
你没看错,生产这款产品的公司正是日本的钟表商Seiko。身为钟表产业的大厂,Seiko很久以前就曾经生产过智能手表,远比Google、Apple与Pebble还要早。
UC-2000于1984年推出时造成不小的轰动,因为它的功能与造型实在太酷了。Seiko UC-2000就象是一只大屏幕的电子表,平时戴在手腕上显示时间,若将其接在特制的手腕键盘上,就会摇身变成一台行动装置。你可以用UC-2000打字,进行科学计算,或是写一个简单的BASIC程序。UC-2000的机能帅到掉渣,就算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属上乘。
可惜UC-2000的售价不怎么友善:230美金。这个金额在今天还算可以接受,对80年代的人来说可是天文数字。但是UC-2000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计算数学的任务应该交给计算机,写程序的重任应该交给计算机,手表还是用来看时间就好。
Kodak Disc 4000
碟片是80年代的主流储存介质,使用碟片的装置通常又大又笨重,柯达于1982年推出的相机《Disc 4000》却是少数的例外。这台相机以碟片为储存介质,造型轻便袖珍,推出后立刻在业界造成轰动。
Disc 4000使用的碟片与ViewMaster的碟片十分类似,都具有掌心大小以及略带锯齿的边缘,拥有15张底片的储存空间。由于碟片具有圆弧外型,只需稍加旋转就可以达成转底片的效果,加上不需搭配笨重的伸缩镜头,使得Disc 4000的体积比当时的传统单眼相机更加袖珍,高度的携带性更是旅行的绝佳良伴。
Disc 4000的造型堪称完美,可惜有一个致命败笔:烂翻天的照片质量。
“这台宇宙时代的相机可以让任何人随心所欲地拍照,不过你很可能会后悔。”1982年的摄影杂志《大众摄影学》这么表示。
Disc 4000的照片质量很低,15张底片的碟片容量小得可怜。消费者宁可使用传统单眼照出精美照片,也不想使用轻便却照不出好照片的口袋相机。柯达在1984年停产Disc 4000,并于1988年停产所有以碟片为媒介的相机。1999年,柯达回收了市面上的所有碟片相机,碟片相机正式走入历史。
Macintosh Portable
80年代的Apple拥有雄心壮志,他们的Macintosh在家用电脑领域颇受好评,受到鼓励的Apple打铁趁热,推出《Macintosh Portable》,打算进军笔记本电脑领域。根据1989年的杂志《计算机世界》的介绍,Macintosh Portable结合了“一流性能”以及“舒适易读的LCD屏幕”,是款高科技的产品,听起来简直棒透了。
然而Macintosh Portable带有几项缺陷,每一项都极其致命。这台笔记本的售价从6500美金起跳,贵得教人直咋舌;重量高达16磅(7.25公斤),简直就是一个通电的哑铃;笔电的电池续航力极低,没装电池就不给运作,就算接上插头也一样。
Macintosh Portable推出后恶评如潮,高昂价格与贫弱续航力被骂得最凶,运作时的恼人噪音同样被骂翻天。被骂到臭头的Apple随即于1991年停产Macintosh Portable,Macintosh Portable也成为Apple不愿回顾的黑历史。
题外话,Macintosh Portable的失败并没有摧毁Apple的野心。Apple记取这次的惨痛教训,造就后续产品PowerBook的成功,同时催生了新世代掌上装置Newton。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将失败变为成功,Apple果然不简单。
Coleco Adam
Coleco 是80年代叱咤风云的硬件开发商,他们的ColecoVision成功带动一波新的数字游戏热潮,进而促使他们推出新款式的家用计算机《Adam》,希望Adam帮助他们对抗Apple的Macintosh。1984年的杂志《大众技工》将Adam形容为“最具革命性设计概念的家用计算机”,可见Adam在当时有多么受人瞩目。
Adam兼容于ColecoVision,代表他可以使用ColecoVision的游戏与软件。Adam拥有完整硬件支援与优质兼容性,赢得许多用户的好感。可惜Adam拥有许多恼人的缺陷,开机磁场会破坏附近的磁性装置、没有内建的BASIC编译器、磁带的读取效能输给软盘机等等,使得Adam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量。
Adam的失败拖垮了Coleco,导致Coleco不得不在1988年宣布破产。Coleco靠着皮革事业于30年代崛起,成功存活将近半世纪,最后却被一台失败的主机摧毁,没有比这更无奈的事情了。
虽然Adam被市场淘汰,仍旧赢得许多死忠粉丝的支持。这些粉丝每年都举办名为Adamcon的活动,分享Adam的知识与应用技巧。
BetaMovie Recorder
年轻一辈的人可能对Betamax很陌生,不过Betamax可是过去的主流磁带规格,评价比同期的VHS还要出色。要不是最后败给了VHS,Betamax想必可以获得更多的肯定。虽然失去市场的主流地位,Betamax在小众市场上仍旧维持不错的支持度。Sony顺应这个潮流,持续贩售Betamax的卡带,直到2015年才正式停产Betamax的商品。
Betamax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里的主角BetaMovie Recorder却正好相反。BetaMovie Recorder于1984年问世,被誉为世界第一款手持摄影机,可以将影像直接录进磁带内,售价1596美金,重量为5.5磅。
根据1984年《大众科学》的报导,BetaMovie Recorder巧妙地融合录像机与摄影机的功能,可以录制3小时的影像(VHS只能录制30分钟),一颗电池可以维持一小时的运作,Betamax的影像画质比VHS还要高。嗯,感觉非常酷。
可是大众科学同时指出,BetaMovie Recorder没有数位取景器,这意味着你无法实时确认拍摄成果。若你想确认刚刚拍摄的内容,必须将BetaMovie Recorder里面的影带塞进最近的放影机,确认完毕后再将其抽出来放回BetaMovie Recorder,麻烦死了。
CX77 Touch Tablet
Atari是80年代早期的重量级游戏厂商,整个游戏业几乎被Atari垄断。Atari知道光靠游戏混不出名堂,便决定挑战家用计算机领域。Atari于1984年推出一款8位的个人计算机《CX77 Touch Tablet》,其外观很像一块大型触控板,可以将影像输出在电视上,进行高互动的应用功能。
这台计算机真的好用吗?根据1984年的杂志《报导世界》的评论内容,CX77 Touch Tablet可以用触控板来画图,或是绘制图表。呃,这些大概就是全部了。
CX77 Touch Tablet的功能极度贫瘠,甚至是一个大笑话。你所能做的就是画出简陋的图形,难以进行深度的应用,你甚至无法将画出来的成果传到朋友的计算机上。Atari的企图心无庸置疑,可惜当年的科技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CX77 Touch Tablet的销售量惨到无以复加,很快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电脑报新媒体:张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电脑报新媒体矩阵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