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L频道
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汽车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L频道  ·  蓝电E5 ... ·  3 天前  
汽车商业评论  ·  中国汽车出口九连涨,魏建军缘何只给了3分 ·  3 天前  
宝马客  ·  宝马印度的“领创”展厅,你见过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L频道

本田的运动基因从何而来?让它们告诉你!

AL频道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1-11 16:39

正文


  提起本田,运动一词是绕不开的标签,这种深深的烙印来自于本田一直以来对公路赛事的执着,是本田赛车史上的辉煌战绩造就了今天的本田形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深植于本田体内的运动基因都来自于何处?


扬名曼岛-运动天性于此扎根


众所周知,摩托车是本田涉足赛车的起点,最初的成功也来自摩托车运动,而曼岛TT赛事正是本田成名之地。在曼岛之后,本田还积极参加了诸如世界摩托车大奖赛等各种赛事。



本田RC143摩托赛车


四冲程直列两缸,125cc,极速180KM/h




本田参加曼岛赛事始于1959年,而在1961年参加曼岛TT比赛的本田RC143赛车刷新了当年赛事的排名,一举包揽前五。英国一家报纸用整整一版报道本田的胜利,“像手表一样精细的发动机充满创意,不久的将来,日本会带给世界摩托产业一股新风。


本田RC166

直列6缸的引擎,249.4cc,极速240km/h




本田RC166首次亮相于1966年的GP250中,其彻底贯彻了当时本田依靠多气缸高转速的思路,最大功率44kw,红线转速18000rpm。而为了满足这样的超高转速,这台RC166安装了当时罕见的双顶置凸轮轴(DOHC),而且由齿轮而非链条驱动气门。除此之外这台RC166还有着异乎寻常轻盈的112kg的车重,几乎和一台125cc级的车重相当。在RC166横空出世的1966年,本田车手Mike Hailwood驾驶RC166则夺得了全部的10个分站冠军。


由于优势太过明显,在RC166连续霸占两届GP250之后,FIM(国际摩联)不得不修改比赛规则,禁止了增加缸数来增加动力的行为,本田RC166赛车由此终结使命。最后提一下,不止是十连冠,在当年世界摩托车大奖赛上本田其实囊括了所有级别(50cc、125cc、250cc、350cc、500cc)的制造商冠军。


初战F1-首次摘得冠军的亚洲车队



▲本田第一款F1赛车—RA271


1964年,本田开始以厂商身份参加汽车赛事最高水平的F1。初期本田在莲花公司的帮助下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F1赛车—RA271。


本田 RA272赛车 

1.5升,12缸,最大230匹马力




1965年,在本田RA271基础上改进的RA272登场,其搭载的RA272E引擎采用上下各6缸的横排设计,拥有230匹的最大马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其最大马力比同场竞技的其他赛车高出近10%。强劲的性能使得RA272赛车在起步和驶离APEX(最佳路线临界点)时具有绝对优势。1965年,在1.5升F1发动机时代最后一年的收官站墨西哥大奖赛上,本田F1车队依靠BA272赛车取得了其F1历史上的第一次胜利。这也是史上第一个完全由亚洲人自行设计的F1赛车所取得的分站赛冠军。


1968年,装配3.0升V8风冷发动机的本田RA302赛车在法国站比赛中,车子撞上护墙起火爆炸,车手当场身亡,这次事故直接导致本田第一次退出F1。


重回F1-辉煌的十年


1983年-1992年,本田第二次进军F1。这次本田是以发动机供应商身份参赛,而赛车项目的负责人为后来成为本田第四任社长的川本信彦。这十年是本田也是日本车厂在F1史上最辉煌的十年,1986年-1991年,6年之间本田赞助的车队拿下了6届年度车队冠军和5届年度车手冠军。


本田RA系列引擎



本田RA168E型发动机


1988年,在以发动机供应商身份重回F1的第五年,由于F1新规则将发动机增压值限制在2.5Bar,本田为迈凯轮和莲花车队提供了全新的RA168E发动机,采用1.5升V6涡轮增压设计,最大功率则锐减到680马力。(在新规则实施之前,搭载本田涡轮增压RA167E发动机的威廉姆斯FW11B赛车,以区区1.5L排量的V6引擎,达到1050匹的最大功率,功率密度相当高)。




那一年,使用本田引擎的迈凯轮车队,史无前例的包揽了16场比赛里的15场胜利(唯一失利是因为自家两位车手撞车),两位巨星车手埃顿克·塞纳与阿兰·普罗斯特在其中10站比赛中包揽分站前二,年终积分是第二名的三倍,值得一提的是,塞纳人生中的三次F1世界总冠军都是用本田的引擎完成。


1989年,国际汽联改变赛制,F1开始全面禁止涡轮增压技术,只允许最大排量为3.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参赛。而本田随即推出全新的3.5升V10自然吸气发动机RA109A,最高转速12800rpm,最大功率680马力。虽然改用自然吸气,但发动机动力输出并没有减弱,而且平顺性更佳。这年,迈凯轮-本田蝉联车队和车手(普罗斯特)总冠军,本田则向世人证明了,无论是涡轮增压还是自然吸气,强者仍是强者。




1990年,本田推出了RA109A发动机的升级版RA109E,最高转速提升到13000rpm,最大功率也提升为700马力。塞纳赢得了车手总冠军,也成就了迈凯轮-本田的三连冠。1991年,本田继续提升F1发动机的性能,全新RA121E 3.5L V12引擎诞生提供给迈凯伦车队使用。塞纳再次毫无悬念的获得年度总冠军,迈凯轮-本田由此缔造四连冠辉煌。


图腾NSX-本田的超级跑车梦


和赛车不同的是,NSX是一部传承本田F1赛车理念的车辆,也是承载着本田要打造东洋第一超级跑车梦想的车辆。如果说RA系列的引擎是本田征战F1赛场最大勋臣,那NSX就是本田最引以为豪的图腾。


本田NSX




1983年,本田宗一郎启动NSX计划,于是200位在本田工作超过十年的工程师被调遣到栃木县本田总部的NSX的工厂,隶属于F1合作伙伴迈凯伦车队旗下的塞纳也被邀来参与NSX的开发计划。




1989年首代车型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全铝合金车身的量产车,3.0L V6 VTEC发动机(VTEC技术一直沿用到今天),274匹马力(当时受限于日系汽车厂家的“君子协议”,即280ps为马力上限),同时期的法拉利328采用的是一款3.2L V8发动机,马力268匹,这是一个超越。而纽北圈速8分16秒01的成绩,也完爆法拉利328。1992年NSX TYPE-R出现,车身减轻81公斤,纽北跑出8分03秒9。作为一部街车而非原型赛车的NSX最抢眼的表现莫过于参加1955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取得了GT2组别的冠军。




2002年问世的NSX(NA2),是第一款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圈速跑进8分钟以内的日系量产车,成绩是7分56秒。虽然仅比2年后问世的马力高达490马力的法拉利F430慢了1秒,也足以让当时的一众欧洲名驹们满脸尴尬。




当然,现今的NSX已经迎来了全新的一代,更大的马力,更先进的电子系统,一样的中置发动机四轮驱动。然而,NSX发展到今天,性能的数据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法拉利还是那个法拉利,而NSX却成为了某种精神的象征,某种可以被追思的情怀。


红头发动机首作


本田B18C-R引擎




实际上B18系列发动机第一个型号是B18C1,最早投放美国市场,而B18C-R则是在B18C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型号,更换了更高强度的铝合金碳钢连杆,将节气门口径从60mm提升到62mm,更换更高角度的凸轮轴,压缩比达到11.0:1。 总之,B18C-R发动机对原有的B18C1发动机进行了相当彻底的赛车化改良,使其在当时能达到200马力的输出,后期版本更达到210马力。



首台搭载红头发动机的本田,本田Integra TYPE-R(DC2)


在后来的B16B、F20C等发动机诞生之前,B18C-R型发动机一直享有民用量产发动机当中最高升功率的称号,高达111.1ps/L(早期1996年版本)的高额升功率就算是在技术已经更为发达的今日,也是值得赞叹的水准。在十余年前的1990年代中后期,这样的水平完全是独孤求败的。自此之后,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赛道,红头发动机提供的强大动力开始成为那些身披白色涂装的本田快车最大资本。而爆发着尖锐轰鸣的红头发动机也开始成为本田精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