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最佳幽默微小说:《喝酒》 ·  昨天  
墨香中华  ·  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 ·  5 天前  
墨香中华  ·  这组小画,清新靓丽,养眼怡神!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国学这么热 选对经典是关键——老子《德道经》是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8-24 19:00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戊申月 癸未日


 

当前国学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人们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状态并不乐观。很多现象表明,已经偏离了准确把握根文化中能够开启大智大慧的教育内容,迅速被商业化了。

 

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现象严重。经典诵读在“有之以为利”的驱使下,逐渐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


“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人心浮躁,对经典的解读缺乏“修之身”的基础,媚俗有余,守本不足。以智解慧,夹杂了大量人欲、私心、贪利,难以发挥经典诵读开慧启智和守德持正的作用,反而可能使得经典诵读有沦为人们争取名利、附庸风雅的手段和遮羞布的趋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给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

 

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应当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


老子《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我在这里提到的是帛书本《德道经》,大家熟悉的可能都是通行本《道德经》。


因为在老子的原著当中,从考古出土的帛书和竹简本来看,包括韩非子的《解老》著作,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其中发生的误差在哪里呢?--就是在汉代时期这个顺序就被颠倒了。顺序颠倒,实际上就把老子的本意弄颠倒了。


 

《老子》五千言,在书写过程当中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道”,如果没有淳德为基,则难以感格、体悟和进入其中。只有通过修养这个“德”,具备“五德”,也就是老子第一章中所阐释的“仁义礼智信”都齐备,五归化于一,才能够有资格达成这个“德”。“德”丰满不缺以后,才能够品尝“道”的滋味,知道“道”是怎么运行的。因为“道”不可言,言语道断。这个境界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了,那么就要用“德”来去体会。让人们首先培养心灵的道德品格,获得道德能量,然后再来认识自然大道,认识天地的自然规律,这样就能够很轻松地把《易经》读通、读懂。

 

从大量经验来看,诵读通行本《道德经》五千言和诵读帛书本《德道经》五千言,效果是有区别的。所以在篇序上,我花了很长时间校勘《德道经》,也把我的学生调动起来,进行了大量的史料考证以后,重新校订了一个版本,可能对大家会有点参考意义。

 

我们根据老子《德道经》的原意,进行版本恢复。当然,在恢复当中对很多关键内容也进行了校勘。比如说,“治水”章,在帛书《老子》的原著当中是“上善治水”,但是汉代以后就被篡改成了“上善若水”,自此人们基本上就读不懂《老子》了。


一个“若”、一个“治”,两者的含义是绝对不同的。“若”,着重于理性的朦胧,强调要“仿效”水的品格和精神。而自然界的水有清有浊,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为灾为患,浊恶之水和灾患之水并不具备“上善”属性。老子说的是“治水”,那就是非常典型地表明,要用至美和至善的东西来“治”自己的生命之水。


 

现在人们一提到《易经》,大都认为是街头摆摊算卦的,我们中国人都是这么认识《易经》的。但是为什么西方人看到《易经》以后,就认为《易经》是一部科学?而且很快就与他们的数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相结合,因而诞生了大量的发明创造。西方人能够从《易经》简单的符号中悟到其中的科学道理,而我们却不能认识,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在展开八股文教育以后,就缺乏了直觉和灵感,无法从祖先们最简单、最原始、最接近自然真理的符号当中,去解读其中深刻的科学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如果能够真正把我们整个民族和孩子们的直觉和灵感都培养好,就应该采用早期最原始、最真实、最接近《老子》五千言原著本意的《德道经》来进行诵读。


 

选自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第166页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口识身识的养生

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赏罚应春秋  昏明顺寒暑——立秋之义

“秋”字和蟋蟀有关系吗?—— “秋”的字源与字义

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立秋的寻根探源

睡久了会伤肺——肺臟秋旺论

朝立秋 冷飕飕 夜立秋 热到头——立秋民俗

秋不食辛辣——口识养生

秋季 ,以养收为原则——立秋的正善治养生

秋,揫也,万物揫敛成就也!——故谓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物候与天文古籍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