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分钟健康养生
每天一分钟,健康养生好轻松!中山大学《家庭医生》《健康养生》杂志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盘:沪指收跌0.18% ... ·  22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IDEX ... ·  昨天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官兵借住校园,离开时给学生留下的“开学礼物” ... ·  2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物资集团北方云景接入DeepSeek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分钟健康养生

秋分不养生,冬来找医生!4处冻不得、3物最滋补、2方助睡眠,安度多事之秋

一分钟健康养生  · 公众号  ·  · 2019-09-22 12:08

正文


长按图片,可保存及分享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秋分至,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不,养生君今早就穿上了长裤长袖,你是否也是呢 据说,东北人已经穿上羽绒了?



秋分作为由热到冷转换的节气分水岭,突然骤降的冷空气,着实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小病小痛接踵而至。

如何在秋分科学养生,大有学问。 今天一起来说说秋分养生那些事~


秋分不养生,小心落下一身病!



进入秋天,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极易诱发疾病,或是旧疾复发,故有“多事之秋”之称。


1.温差大,伤心!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秋分开始,早晚凉,午间热, 昼夜温差大 。在这一冷一热的刺激下,极易造成交叉神经兴奋,致使血压升高,加大中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天干燥,伤肺!


秋分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燥。


一方面, 燥令伤肺, 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上火、便秘等情况。


另一方面,气压低时,植物花粉、尘螨等过敏源骤增,使得鼻炎、气管炎、 支气管炎、 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开始高发。


3.食欲旺,伤胃!


炎夏一走,进入秋季,气温凉下来,被苦夏折腾了一季的食欲开始回来了。


为了弥补夏日落下的美食,不少人就敞开了肚皮放肆吃。然而,此时的阴阳之气由夏天外散转为秋天收藏,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减慢,如果疯狂贴秋膘,一不小心,就招致胃肠疾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


做好3件事,安度多事之秋



4处冻不得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遇寒加衣,很多人都会做。但有些人忍不住发问:不都说春捂秋冻吗?


其实,秋冻的最佳时间在立秋到白露之间,气温以20℃左右为宜。秋分时节,渐渐迈入深秋,早晚都变得比较凉,这时就不宜再秋冻,需及时添衣加被,保暖防寒。


尤其是以下4个身体部位,一旦受冻,或落下病根,日常需多加注意。


1.不冻头


头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秋风烈,湿度低,猛的吹额头,在带走大量阳气的同时还会使寒邪入侵,导致头部血管痉挛,引起感冒、偏头痛、血栓脱落,甚至脑梗。


建议: 早晚出门,风大时可戴顶帽子;洗头时,尽量用温水,忌用冷水,洗完后记得及时吹干。


2.不冻肩


习惯了在夏日穿裸肩的衣裙,或入睡时被子不盖全的身朋友,到了秋分还这样做,肩膀很受伤。


肩部若是受了寒,又痛又酸,长期以往,或导致肩周炎。


建议: 睡觉时被子要盖过肩,不穿露肩的衣服。


3.不冻肚


胃、肠道等消化器官都集中在腹部,如若没有注意对腹部的保护,容易诱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子宫、卵巢受凉,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


建议: 露肚脐的衣服莫要再穿了;夜晚天凉,睡觉时最好能在肚子上加盖一条毛巾被。


4.不冻脚


俗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一旦受寒,容易引起腰腿疼痛、骨刺等问题,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


建议: 把凉鞋收一收,换上棉袜布鞋。家里地板是瓷砖的朋友,也别光着脚走,把鞋子穿上。


另外,平日里可以泡泡脚,不仅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还能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泡泡脚,全身都舒坦

泡脚方 :→ 中医独家泡脚方

泡脚水: 水量没过脚踝;水温 40℃左右为宜,手放水里感觉温热即可。

时长 :15~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禁忌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泡脚,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

此外,泡完脚后,最好能平躺或者半躺3分钟左右,以利于血液回流心脏,预防低血压和眩晕的发生。


3物来秋补


古语有云:秋冬进补,来年打虎。入秋进补,推荐三种食材:沙参、芡实和杏仁。


1.沙参



秋风习习,舒爽之余,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如:声音沙哑、咳嗽气喘、鼻干咽痛、口唇干裂、皮肤瘙痒、心绪不宁等秋燥症状。这都是秋燥带来的。


而沙参既能清肺润燥,还能滋阴生津,此时吃点,再适合不过了。


✎北沙参入膳,南沙参入药


沙参分南沙参和北沙参,均有补肺、胃之阴津的功效。但北沙参善于滋阴,故常用于入膳,而南沙参兼能化痰,一般做配方药用,不做汤料。


沙参麦冬玉竹汤

材料:沙参100克,玉竹50克、麦冬50克、排骨250克。

做法:

1.排骨洗净焯水;沙参、玉竹、麦冬浸泡十分钟。

2.上述材料与三片生姜一起放到锅里,加水1500毫升左右。大火滚开后,小火熬90分钟,加酒加盐调味即可。


2.芡实



有道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分至,人易倦怠、乏力、纳呆。


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而且,芡实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为秋季进补佳品。


✎生食补肾精,炒用健脾胃


食用芡实,可采用生食和炒用两种方式,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选购。


芡实莲子茯苓粥

材料 :芡实 30 克、莲子(去心)30 克、茯苓10 克。

做法:将芡实、莲子和茯苓洗净,浸半小时,加入适量清水,文火熬制约1~2小时成粥样,调味即可。

功效:适合年老体弱、慢性腹泻、失眠多梦、夜间多尿者。

禁忌: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产后皆不宜食用;另外,婴幼儿食用芡实,或导致性早熟,亦不推荐。



3.杏仁


在《本草纲目》中,关于杏仁的功效,是这么说的:润肺,清积食、散滞。其中,润肺功效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


所以,秋日进补,杏仁万不可落下。


✎苦杏仁有毒,切勿生吃


杏仁有甜、苦两种。


甜杏仁多为食用,在坚果店买到的,或是在蛋糕、曲奇、菜肴中见到的,一般都是甜杏仁。


而苦杏仁多入药用,且 含有苦杏仁苷,进入人体后,可分解产生氢氰酸,对呼吸有抑制作用。故苦杏仁不能生吃,吃时应先浸泡、漂洗,再用热水煮,浸冷水去皮。 内服常用量一般不超过5~10克,相当于5~10颗。


杏仁猪肺汤

材料:当归15克,杏仁15克,猪肺1只,葱、姜、椒、盐适量。

做法:将猪肺洗净,切块;把诸药包布,同炖至猪肺熟,约60分后,去掉药包,加葱姜盐调味即可。

功效:养血通便,适用于治久病大肠燥结不利,肺气不足之咳嗽。


2方助睡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至,人易烦躁抑郁,若遇上不愉快,或压力大,心烦意乱,夜不能寐。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汤一茶,助你今夜好眠。


● 一碗养心汤


推荐一款养心凝神的古方——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

材料:甘草12克,淮小麦18克,去核大枣9枚。

做法:小麦洗净,撇去浮沫;将甘草、淮小麦、大枣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之后即可饮用。

功效:淮小麦养心气,甘草泻心火,大枣补脾益气,三药共同达到养心安神、滋阴养脏的功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