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政部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2.2%。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92亿元,同比增长11.1%
[①]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020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961亿元,同比增长9.6%。
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同比增长14.1%。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59亿元,同比增长1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4207亿元,同比增长11.7%。中央收入增幅高于地方5.4个百分点,主要是属于中央收入的进口环节税收保持快速增长,拉动同期中央收入增幅提高约7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37793亿元,同比增长14.7%;非税收入6573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季度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价格上涨因素。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二是经济企稳向好因素。受价格回升等带动,企业生产趋于活跃、利润明显增加、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加,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税收增长。三是一般贸易进口价量齐升,进口总额大幅增长,带动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收较多,拉动全国收入增幅3个多百分点。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14741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受营改增政策翘尾减收影响,改征增值税下降11.7%;受相关产品价格上涨、部分行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等影响,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分别增长19.1%、32.4%。
2.国内消费税3140亿元,同比增长5.1%。
3.
企业所得税7643亿元,同比增长18.8%。主要受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带动。
4.个人所得税3819亿元,同比增长21.2%。主要受居民收入增长、财产转让所得增加等带动。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3738亿元,同比增长41.9%;关税700亿元,同比增长29.5%。
6.出口退税3435亿元,同比增长8.2%。
7.城市维护建设税1166亿元,同比增长5.1%。
8.车辆购置税781亿元,同比增长18.4%。
9.印花税63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316亿元,同比下降11.4%。
10.资源税341亿元,同比增长61.7%。主要是部分矿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去年7月1日起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对绝大多数矿产品实行从价计征带来翘尾增收。
1
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受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等影响,契税1203亿元,同比增长18.9%;土地增值税1422亿元,同比增长26.1%;房产税569亿元,同比增长13.5%。
另外,耕地占用税547亿元,同比增长10.8%;城镇土地使用税576亿元,同比增长10.5%。
12.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税收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6.8%。
一季度收入增长有短期因素影响,后期受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上年相关指标回升垫高基数等影响,收入增幅可能明显回落。
各地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财政运行监测分析,积极做好预研预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财政平稳增长。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57亿元,同比增长25.4%。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364亿元,同比增长24.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693亿元,同比增长25.6%。
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17亿元,同比增长21%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5767亿元,同比增长1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50亿元,同比增长22%。
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教育支出6913亿元,增长18.7%;科学技术支出1183亿元,增长49.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亿元,增长1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183亿元,增长22.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106亿元,增长29.4%;城乡社区支出4622亿元,增长21.2%;农林水支出2920亿元,增长10.5%;交通运输支出2019亿元,增长13.3%;住房保障支出1353亿元,增长46.8%;债务付息支出1165亿元,增长20.9%。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1-3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11473亿元,同比增长27.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8.6%;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10411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486亿元,同比增长29.9%。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1-3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8090亿元,同比增长18.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155亿元,同比下降31.3%;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7935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7043亿元,同比增长18.7%。
[①]
根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办法,对2016年1-4月收入执行数按中央与地方50:50的分享比例进行调整后计算同比增幅。
问答实录:
出席人:
预算司李敬辉司长、国库司刘祝余司长、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欧文汉
第一财经:请问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对于接下来财政收入的走势,请您做一下预测和判断? 谢谢!
刘祝余:谢谢您的提问。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应该说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面我介绍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简要的说明。我们分析,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格上涨因素。在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下,财政收入增长对价格变化的弹性较高。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PPI上涨7.4%,去年同期下降了4.8%),
相应地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企稳向好因素。受价格回升等因素的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企业利润明显增加、社会投资信心增强。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1.5%,高速增长,比去年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6.7%,比去年全年提高3.5个百分点。同时,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等景气提升,3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升至近三年的高点。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加,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税收的增长。
三是进口量价齐升因素。1-3月一般贸易进口总额(按人民币)同比增长37.8%,受此影响,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加了1262亿元,增幅达到39.8%,我们测算了一下,仅这一项,拉动全国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其中对中央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7个百分点。
对下一步财政收入的走势,我们跟大家一样,非常关注,也做了一些分析。初步判断,
在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二季度财政收入增幅可能会回落甚至明显回落。
对此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一是价格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将趋于减弱。
3月份以后翘尾因素逐步减小,同时相关工业品供过于求的矛盾并没有根本缓解,PPI涨幅将趋于回落。1-3月PPI同比涨幅分别为6.9%、7.8%和7.6%,3月份7.6%应该说仍处于高位,但从环比涨幅看是逐月回落的,分别为1月份0.8%、2月份0.6%和3月份0.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将随着PPI涨幅的回落而减弱。
二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可能会放缓。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1.5%,客观地讲,很大程度上是受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
,但盈利情况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能源原材料行业。上游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相应地抬高了部分中下游行业成本,利润空间将受到一定程度挤压。
三是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后,增值税抵扣链条不断完善,企业对新税制的适应性逐渐增强,抵扣会越来越充分,减税效应将更加明显。按照国务院部署,今年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这些减税降费的措施将在后期形成更多的财政减收。
四是去年收入基数影响。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各地普遍加大对相关行业税收的清缴力度,4、5月份收入基数显著抬高,这些因素将制约今年二季度收入增长。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我想问一下,及时批复下达预算是加快预算执行的前提条件,请介绍一下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的批复下达情况。谢谢!
李敬辉:谢谢您的提问。总体来看,今年预算批复下达进度比往年进一步加快。
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已累计下达80%以上。
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已于3月24日全部批复完毕,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
二是2017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已经下达75%左右,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三是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3万亿元已经全部下达,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83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000亿元。
四是目前尚未下达预算的资金主要是据实结算项目或政策需要调整完善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我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尽快下达。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在刚才您通报的数据中说到了今年一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4.7%,我们也知道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我们想知道一季度税收收入呈现一个怎样的结构特点?谢谢!
刘祝余:感谢您的提问。税收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季度税收收入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
第二、三产业税收增收贡献齐头并进。
一季度,第二产业税收增长15.7%,比去年全年提高1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增长12.2%,比去年全年提高5.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税收增收额分别为2422亿元、2452亿元,占全部税收增收额的比重分别为49.6%、50.2%,而去年全年第二产业税收同比减收。相应地,税收增收结构由去年第三产业“一枝独秀”到今年第二、三产业“平
分秋色”。
第二个特点:
能源原材料、中高端制造、居民消费相关行业税收快速
增长。
一是受能源原材料行业特别是“三黑一色”行业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带动,1-3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税收分别增长1.6倍、74.6%、47.2%和69.6%;
二是受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部分中高端制造业较快增长的带动,1-3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24.1%、15.6%、18.9%和17.1%;
三是受居民文化、旅游、信息消费需求旺盛等带动,1-3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17.4%、61.4%和42.1%。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想问一下,一季度各地区间收入形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因为前两年东部地区由于转型升级较快,财政收入增速较快,东部与中西部收入呈现差距扩大的态势,今年情况如何?谢谢!
刘祝余:一季度,从区域来看,
东、中、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1%、13.1%、11.6%
,比2016年全年增幅分别提高1.7个、6.4个、8.6个百分点。
据统计,
31个地区中,有21个地区财政收入呈两位数增长。
正如你在提问中所说的,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比较早,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较集中,收入增长相对平稳;
中西部地区资源能源产业占比相对较高,受煤炭、原油等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影响,今年一季度收入增幅较快回升。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去年可以说是相对分化,今年一季度收入增幅比较接近。
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今年预算公开时间比以往有所提前,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主要情况。谢谢!
李敬辉:谢谢您的提问。众所周知,财政预算公开是财政部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这两年工作的一项亮点。近几年,财政部认真落实预算公开各项要求,预算公开时间不断提前,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中央预算公开又有以下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