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73吨小麦、15吨对虾,能换些什么?”
10月17日~2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百姓宣讲活动第二批全国巡回报告团走进深圳、厦门、晋江、杭州、义乌、扬州、合肥、滁州、烟台等地高校、企业宣讲调研。
宣讲会现场观众一起唱国歌
在华侨大学的宣讲会上,“大国工匠”潘从明向台下的师生抛出了这个问题。潘从明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处在粮食极度短缺状态下的中国,不得不用73吨小麦、15吨对虾从国外换取500克的贵金属。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人缺了维生素会得软骨病,同样,工业缺少了贵金属也会得软骨病。“天宫”升空,“蛟龙”下海,“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一件件大国重器,一旦缺少贵金属,都无从谈起。
潘从明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贵金属分厂提纯班的班长。上世纪90年代,农村出身的他进入金川公司从事贵重金属生产工作。20多年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从“聚宝盆”里除去98%以上的矿渣,把1%左右的宝贝分离出来并提纯。
宣讲会现场观众认真听讲
1958年,金川的第一代创业者怀揣满腔热情,在风吹石头跑、背冰化雪、口粮严重不足的条件下,揭开了中国铂族金属工业的大幕。1965年,金川成功提炼出第一批铂族金属8.5公斤。一家外国报纸曾报道,“在中国的西北部,出现了一座铂族金属的简陋工棚!”1978年邓小平在视察金川时,曾盛赞“金川是难得的金娃娃、祖国的聚宝盆”。潘从明常常听师傅们讲,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大江南北,大规模的科技联合攻关引领金川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由于非科班出身,刚进公司时潘从明的化学知识非常欠缺,为此他不得不把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都记在笔记本上,一有空就向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下班回家后,他更是一头扎进厚厚的冶金资料里,十几年时间写下了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啃下了120余本冶金专业书刊。
为了简化工艺流程,作为班长的他主动请缨研发新的铂族金属提炼工艺。“改工艺难不难?难!用了这么多年的工艺说改就改,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潘从明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国内外的同行都对贵金属生产的相关信息实行技术封锁,可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少。最终,经过近3年、2000余次的反复实验探索,新工艺研发成功。新工艺彻底颠覆了沿用了40多年的传统工艺,铂钯产量由原来的300公斤跨越式地提升到4000公斤。
大国工匠潘从明
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该项目创新技术进行鉴定后认为:该项目形成了清洁高效提取铂钯的新工艺,项目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的梦想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践行中国梦。短短的40余年,我们的冶金技术已经赶超了国外200多年发展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我们这代人幸运的人生经历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潘从明说。
“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就是坚持,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听到同事的奚落,你要做的就是心无旁骛,不去理会这些杂音。90后必须要有这种抗压能力,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它给你带来的收益。”10月27日下午,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装车间团支部举行的“自主创新,扬帆远航”主题团日活动上,潘从明对90后员工王良宇说的这一席话,引起了在场所有员工的共鸣。
从前辈们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立平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对装填有高能量推进剂的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进行“微整修”,使其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由于工作过程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及其危险性,这名航天一线工人的工作被形象地称作“雕刻火药”。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立平
长期面对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可能会让人失去热情,产生疲惫心理,如何调节这种心态?面对一位青年员工的现场取经,徐立平分享了自己的秘诀: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定高一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术,每次都能取得进步,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重复而枯燥。“要学会给自己找乐趣,当我们的操作方式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时,试着去想想如何改进,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了以后,我们自然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乐趣,疲惫感也就消失了。”徐立平说。
“时代楷模们在基层岗位上坚守深耕几十年,很不容易,我们中广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记者注)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改革开放初期技术设备全靠进口发展到现在出口核电,漂洋过海去欧洲,同样经历了‘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的过程,如今中广核遇上了改革发展的好时期,也有了自己的大国工匠,作为青年,我们也将不忘初心,为践行中国梦而奋斗。”10月17日,在此次巡讲活动的第一场报告会上,中广核员工杨帆感慨道。
“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这形容的是1988年余留芬初嫁岩博村时看到的“一贫如洗”的场景。
为了改变现状,余留芬先是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照相,后来开小餐馆、小卖部,一路打拼,成了岩博村首批脱贫致富的人家。“自己富了,村民们还挣扎在贫困中”,为了让乡亲们换一种活法,余留芬开始带着乡亲们“找出路”。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余留芬
2001年,31岁的余留芬被乡亲们推选为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要想富,先修路”,在村民们的一片哗然中,余留芬自行垫付4万元,反复给村民做工作,带领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修通了一条4公里长的通村公路。随后的日子里,在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的情况下,她硬是和村民一起自发组织修通了28.5公里的通村路和通组路。
路修通时,余留芬因过度操劳、在工作中不慎踩空,摔下路边陡坡,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差一点落下终身瘫痪。就在她躺在医院病床上默默流泪时,病房的门被推开了,村民们纷纷带着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土鸡蛋来看她。“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生价值。”在浙江警察学院的讲台上,余留芬动情地说。
此后,在她和村集体的带领下,乡亲们先后建起了煤矸石砖厂、休闲农家乐山庄、小锅酒厂、特种养殖场、火腿加工厂等5个村办企业。如今,岩博村从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集体资产达7600万元、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示范村和小康村。
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汪勇和社区群众打了13年交道,最初他常常面临见不到人、进不了门、说不起话的窘境,碰壁后,他暗下决心,从进门、认人、知情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爬楼梯、串巷子,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忧,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做事,保辖区平安,最终扭转了被动局面,成为了群众的“家里人”。
“时代楷模”汪勇
下岗工人老李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发病时,时常打砸小区住户门窗,搞得邻里人见人躲。“别人躲,我不能躲!”为了敲开对方“心门”,汪勇提着水果4次上门拜访。得知老李晚上只能靠电视照明,汪勇找来电工,给老李家重新走了线,让许久不亮的电灯亮了起来;此后又经多方协调,给老李落实了生活困难补助;还常常到老李家陪他唠家常。老李的精神状态好了,也不再闹事了,对汪勇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转变。
“从军人到警察,不管角色怎么变,工作方式怎么变,技能怎么变,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汪勇始终告诫自己,要有“板凳情怀”,把社区当家,把群众当亲人,一日为警,终生为民。
汪勇的工作信条是“只要群众有事,随叫随到”。在国内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所在地深圳大亚湾,面对400多位中广核企业员工和干部群众代表,汪勇的话掷地有声:“咱们中广核有句话叫‘一次性把事情办好’,我也一样,上午能办的绝对不拖到下午,当天能办的事绝不过夜。”
2004年,国家出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拉开了建设高速铁路的序幕。乘着铁路改革开放的东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高速列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新阶段,驶入了铁路装备现代化的“快车道”。
2008年6月,梁建英成为了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主任设计师。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最高运营时速达380公里,是当今世界最高技术等级的高速动车组。梁建英说,他们面临的是一次攀登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最高峰的艰巨挑战。
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主任设计师梁建英
为了攻克一道道难关,梁建英与设计团队的同事们通过系统梳理,从关键部件展开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一个个设计思路通过一摞摞资料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早八晚九”,没有节假日,当时,梁建英和同事们常常为了一个方案的论证、一个试验结果的分析而通宵达旦。
业内常常有这样一句话,“高速列车是试验出来的”。在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研发中,梁建英和她的研发团队在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进行了累计长达两年的线路试验,历经450余项的仿真计算,1050余项的地面试验,2800余项的线路试验。为了试验,她奔走于全国各地,时而感受北国的数九寒天,时而体验南方的酷暑闷热。
“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你不做成世界最大最好,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让中国高速列车享誉世界,引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是我和我的伙伴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路走来,我们的铁路从低速到高速,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老百姓的出行越来越美好,正是因为改革开放,铁路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铁路人才有了干事业的舞台。”梁建英的一席话让烟台大学的师生们倍受鼓舞。
为了讲好中华文化,翻看古籍、查阅资料,甚至上下班在公交地铁上的时间都用来记忆讲解词;为了展示中国形象,每次讲解接待时穿着套装和高跟鞋穿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之间,脚被磨破成了家常便饭;为了给中外游客带来最好的游览体验,三伏天引领游客站在树荫下,自己迎着阳光直射,三九天引领游客站在背风口,自己迎着刺骨的寒风讲解。但这一切,在韩笑看来很值得。作为一名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的80后,韩笑的梦想是:坚守在颐和园的讲解岗位上,向游客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韩笑
在颐和园从事讲解工作的十年里,韩笑的最大感受是来颐和园游览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也从最初的认知变成了认可和喜爱。刚参加工作时,韩笑和外宾们的交流过程更多是单向传播,韩笑在讲,他们在听,很少有互动。近两年,韩笑发现,很多外宾对中华文化非常感兴趣,有的外宾甚至会穿着旗袍来颐和园参观。
作为一名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从业者,韩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向外宾讲述中国的故事,并得到他们的认同,也是不断唤醒自己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在她的印象里,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才使得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变得举世闻名,每日吸引中外游客无数。
“这从侧面体现出改革开放40年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文化日后会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占有一席之地。”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位大三学生说。
活动期间,报告团一行还前往国家基因库、深圳博物馆、晋江经验展馆、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铁路口岸西站、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扬州沿湖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地调研交流。
宣讲团成员参加主题团日活动,与企业青年职工交流工作心得
来自中广核、华侨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医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烟台大学等高校、企业共4100余名师生代表、企业职工、干部群众参加了宣讲会,超233万网友通过网络直播同步在线观看。
“先进典型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值得大家经常照一照,这样就能找到差距、发现不足,激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团烟台市委工作人员王杰聆听了宣讲会后告诉记者,时代楷模们的事迹让他重新思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种精神我们需要,新青年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校 审 | 刘 翔、任晓蓉
编 辑 | 冯佳晖(团湖北省委)
微信公众平台iOS系统又改版啦
头图很精彩
请及时添加收藏
“共青团中央(gqtzy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