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这人厉害了。乾隆时期生活艺术的代表。
12岁中秀才,23岁中进士,24岁联捷殿试二甲第五名(也就是说连乾隆爷都钦阅过他的文章),但实在无意利禄,34岁急流勇退,彻底离开官场。于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正式开启欢乐人生!
接下来的四十多年。只有八个字:闲云野鹤、放情声色。
真的就每天吃吃喝喝,写写诗读读文章,谈谈情。就这样,文学上混得与纪晓岚同名,合称为“南袁北纪”。
一部《随园诗话》,成为毛主席的枕边书。自己读还不够,还要两儿子也一起读。鲁迅评价这本书“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
作为乾嘉时期“性灵派”代表人物,一直倡导“天性多情句自工”,“有必不可解之情,然后有必不可解之诗。情所最先,必如男女”。
也就是说,人呀,要恋爱才能写出好诗!
但最“离经叛道”的是,公开招收女弟子(这可是在女子被禁止入学,被要求三从四德的年代!)有据可考的女弟子有四十余人,袁枚支持她们开展结社赋诗的社会活动。并举办闺秀诗会,刊印《随园女弟子诗选》,为妇女从事文学创作做出过巨大贡献(敲黑板,同学们,这是一个男人帮助女性对封建礼教进行反抗呀!)。
顺便一提,袁枚强烈反对男人的处女情结,“八珍具而厨子先尝,大厦成而匠人先坐,又不得以非处子而不洁也。”(哦,袁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
老年风流,他也觉得无可厚非,“若道风情老无份,夕阳不得照桃花。”
就是这样一个人,完全背离圣人“君子远庖厨”的教诲。不仅爱吃会吃,最后还把自己四十年的美食实践,写成一本书,Duang Duang《随园食单》。
这本书既处处体现文学修养,又具备食谱的实用性。文字清爽可爱,而且它充分证明了,袁枚这个小傲娇,简直就是一个乾隆时期的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举几个栗子:
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腻如一。曾在某观察家用餐,诸菜尚可,饭粥却粗粝,我勉强咽下,回去就生了一场大病!
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问: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
美食不如美器。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随园食单》插画:特牲-炒肉
烧酒,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
鲫鱼先要善买。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黑脊浑身者,崛强槎丫,鱼中之喇子也,断不可食。(就说你们那些黑背鲫鱼,都是鱼类二流子!)
烧小猪,小猪一个,六七斤重者,钳毛去秽,叉上炭火炙之。要四面齐到,以深黄色为度。皮上慢慢以奶酥油涂之,屡涂屡炙。食时酥为上,脆次之,硬斯下矣。旗人有单用酒、秋油蒸者,亦佳。吾家龙文弟颇得其法。
《随园食单》烧小猪
刀鱼用蜜酒娘、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不必加水。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煨之,鲜妙绝伦。
在《随园食单》里,猪有43种做法,而甲鱼只有6种;鸡分5个部分可吃,而鹿最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浆。做一餐饭有14个注意事项,而且绝对不能涮火锅……
《随园食单》插图:特牲-猪
才子文章,文字即为饗宴。就算终日饮食男女,只要心中清朗,对声色美食的追求也会转化至艺术境界。袁枚实在是一个生活艺术家。
读完《随园食单》只想说“我不能死,我还没有吃过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儿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
《随园食单》,将饮食上升为大雅学问,写吃货严苛的要求。
《随园食单》将饮食变为大雅学问。在蔬饭之间,写生活态度,文字清爽可爱。人生不过几十年,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讲究。如何对待食物,就如何对待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本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