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将门创投  ·  TPAMI 2025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5G技术将赋能上海计算,实现“云-边-端”三位一体的计算体系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9-06-14 20:00

正文

5G 技术最核心的改变就是通过对三大应用场景的定义丰富了网络连接的适用范围,进而满足了新增的连接需求,将互联网从“人”进一步扩大到“物”。

5G 应用的三大场景中,除了移动大宽带外,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都是针对物联网的全新场景。由于5G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时延、速度、密度等核心问题,能够有效满足以上三类应用场景的物联网需求。5G连接网络中的大量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产生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提供丰富数据,可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精确刻画,大大降低了定制化服务的成本,使得从大规模标准化服务变为个性化精细服务成为可能,而此背景下对算力和计算结构的需求将给上海计算产业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5G技术将赋能上海计算产业,实现计算体系“云-边-端”三位一体的立体重构,是打造“上海计算”品牌的最佳时机。

伴随着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平台侧的云计算、节点侧的边缘计算,终端的智能化以及可信计算等新技术呈现出并行发展的趋势,物联网正由“物联”向“数联”、“智联”演变。

1、云计算实现云端的算力集中

云计算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助推器。云计算将传统的IT 工作方式转变为以网络为依托的云平台方式运行。当前,以“算力+算法+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经济的重要基石。而无论是海量数据的获取及存储,还是算法的持续训练均离不开云计算的算力支撑。

云计算的特点在于集中管理、按需使用,一方面提高了计算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用户的部署和运维成本。但是,云计算在时延、带宽、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上海科创中心的定位和“四个中心”建设的目标将使上海作为数据汇聚的一个核心节点,而上海核心计算机房将通过提升计算密度,降低数据传输瓶颈等,可以成为国内的计算枢纽。

2、边缘计算实现场景的现场智能

纯粹的企业内部部署方案会催生数据孤岛,而纯粹的云方案则会面临高延时、高传输成本以及海量数据的筛选难度。边缘计算的本质是让物联网时代大量传感器捕捉的海量数据得以在最合适的位置进行处理分析。在此背景下,边缘计算需要应运而生。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的运行等能力从网络核心的云端下沉到网络边缘的节点上,提供低时延、高带宽的传输条件,满足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应用需求。在边缘计算的支持下,大量物联网场景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有望在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社区管理等垂直领域场景得到重点应用。

3、终端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

终端的智能化正严格按摩尔定律在提升计算能力,终端人工智能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工作逐渐从云端转移到了终端,例如模式匹配、建模检测、分类、视频识别等。终端人工智能在保护隐私的安全性、性能和整体可靠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而5G技术也推动着人工智能向终端迁移。传统而言,很多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推理都是基于服务器或者在云端完成。而终端在性能和续航的表现上,都可以高效运行,与云端形成互补的同时,让终端人工智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续航和无缝体验。

4G时代催生了很多To C的应用模式,BAT借着4G的东风,把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推到了世界的前列。在过去的十年中,To C 端的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挟带着巨量用户红利、资本支持对产业价值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构。然而受人口红利减弱、智能手机饱和、C端流量变贵等因素的制约,C端红利消耗殆尽,包括BAT和一众独角兽在内,都面临用户使用时长的重新分配,中国互联网To C端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To C这条路已经越来越难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联想、腾讯、百度都要从B2C走向B2B战略转型的原因。B端市场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通过链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而赚钱,那么下半场就是要助力产业与消费形成更具开放的新型链接生态。近两年正有一大波资本涌向了To B领域,从关注消费者市场向企业服务市场的转移倾向很是明显。 5G将会对To B的很多业务产生颠覆的可能性,上海的工业底蕴有机会借助5G重塑当年的辉煌。

(责任编辑:刘小玲)

作者简介

陆斐,有十余年的IT项目主管经验,电子产品爱好者,现在上海科学院系统工作。

延伸阅读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讯号? ——关于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创新项目的几点分析

《解密中国人工智能梦》报告解读

新机会?谈上海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从“三次人机对弈”读懂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人工智能给产业发展将带来什么惊喜?

未来机器人值得关注的八项共性技术及其路线图

应用大数据,做好技术成果市场价值评估

类人计算的野心,你get到了吗?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上海怎么办?

美国《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报告解读及对上海的建议

中美AI芯片发展现状与趋势

上海机器人产业,下一步怎么办?

你真的了解大数据系统吗? ——大数据系统评测的挑战与方法

上海的工业基因不能放弃 ——谈谈重振上海制造的重要性

从华为5G折叠手机谈未来信息技术

从5G标准之争谈技术标准战略

当能源互联网遇上5G技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