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消失20年的“留级”“跳级”又悄悄回来了? ·  昨天  
鮀浦微帮  ·  寒假即将结束,2025汕头中考时间出炉! ·  2 天前  
鮀浦微帮  ·  寒假即将结束,2025汕头中考时间出炉! ·  2 天前  
厦门网  ·  定了!福建省教育厅最新公布!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学生们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名师课例 | 李长福: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教学设计】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9-12 00:00

正文



李长福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名师课例 | 李长福: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教学设计】

名师课例 | 李长福: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活动1: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

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利用教材提供的史实和有关史料,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梳理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理解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分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总结秦朝速亡的教训。

2.通过分析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初步认识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措施与历史意义。

2.初步认识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

情境问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用教材引言导入,说明统一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那么,为什么是起初实力相对落后、地处西方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呢?

一、秦的统一

1.统一条件

活动2:据教材和下列材料,概括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

材料1:(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 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
材料2: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说明:这两段材料,文字比较长,但能引导学生回到战国后期的时代环境,直观地认识秦国当时的民风、政风以及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注意表述的全面性和逻辑性。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2)经济发展为统一准备客观条件;

(3)华夏认同加强,为统一创造条件;

(4)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5)民风纯朴;

(6)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军力日益强盛;

(7)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8)秦王政重用人才,远交近攻,实现国家统一。

……

(1)—(5)为客观条件,(6)—(7)为主观条件。

2.统一表现

活动3:据教材指出秦的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据此,你对秦的统一有何认识?

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材料,概括梳理统一的主要表现,并综合各项表现,得出关于秦的统一的整体性认识。

(1)疆域统一。包括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征服南越,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击退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用《秦灭六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加以说明。

(2)政治统一。包括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修驰道、直道、五尺道等。
回顾所学知识和用教材提供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律竹简、里耶秦简户籍薄、搜集的《秦朝交通大道》图加以说明。

(3)经济统一。包括统一车轨(车同轨)、货币和度量衡。

用半两钱、秦衡、秦量(商鞅方升)图片加以说明。

(4)文化统一。包统一文字(书同文)和“焚书坑儒”等。

用秦文字统一图和教材中有关焚书坑儒的内容说明。

(5)整顿社会风俗(行同伦)

引用《会稽刻石》:“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史料进行说明。
这段文字体现了秦始皇对吴越地区风俗的关注和整顿。他强调了婚姻的忠贞,禁止淫乱行为,倡导男女洁身自好,对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惩,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纠正当地的不良风俗,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达成以下认识:
秦朝不仅实现了疆域上的空前统一,更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大一统国家。

2.历史意义

活动4:据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统一的表现,运用历史学的常规思维逐一分析这些措施的正面影响,即历史意义。

(1)结束了长期战乱,有利于人民安定地生产生活

(2)建立起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后世疆域的主体;

(3)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4)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奠定了统一的经济基础;

(5)统一文字等,奠定了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

(6)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总之,秦的统一与建设,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过渡: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疆域辽阔、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但貌似强大的秦朝却在短短的15年之后土崩瓦解,这是为什么呢?

二、秦的速亡

活动5:椐下列材料和教材所述,分析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与启示。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