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一种是为人争取自由的经济学,另一种是给人套上枷锁的经济学。
2
、税收不但不能解决它宣称要解决的问题,还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
3
、
“
碳排放税
”
本身,就是给了国家一个从微观上控制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工具。
新闻背景:
2018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公布,其中一名获奖者是耶鲁大学的威廉
·
诺德豪斯。诺德豪斯获奖的理由,是在经济学中引入了人为碳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著名的
“
碳排放税
”
的提出者。
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一种是为人争取自由的经济学,另一种是给人套上枷锁的经济学。以
“
碳排放税
”
为代表的
“
加税经济学
”
,就是后一种。
“
加税经济学
”
的门类有很多。例如以
“
降房价
”
为目标,被屡次提出,仍然无法实施的房产税;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提出的拥堵税;为了
“
保护民族产业
”
而产生的关税;以及为了照顾
“
弱势群体
”
而强迫企业和工作人群缴纳的社保税等等。
是的。社保也是税。走路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煮熟了像鸭子,那就是鸭子。所有单方面制定规则,强迫他人缴纳财物的行为,都是税收。
“
加税经济学
”
的流行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上,税收一直背负着恶名。例如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人们会歌颂皇帝的
“
开疆扩土,建功立业(意味着战争开支增加)
”
,但是每当说到某个轻徭薄赋(意味着减少税收和开支)的皇帝,总是不忘美言几句,说这个皇帝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云云。
历史上的西方人则对税收更加反感。读过《圣经》的人都注意到,在《圣经》种,税吏这个职业是非常可耻的。实际上不管中国外国,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税吏一直都是采取的抵制、敌视的态度。在这样的时代,是不会出现
“
加税经济学
”
这种东西的。社会出了问题,人们很少会想到用收税的方式来解决。
那么
“
加税经济学
”
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这是从
20
世纪开始的。
20
世纪的人的思想和古代的人相比,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产生,是义务教育普及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使得知识分子得以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灌输给每一个人。
知识分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自认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他们却手无缚鸡之力,身无立命之财。这就导致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要求他们的老大,国家出面
“
管一管
”
。而那些本来正常的现象,或者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变成了国家管控的对象。
举几个例子。有钱人消费奢侈品,本来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就有人看不惯,要求管一管。这就出现了奢侈品消费税。环境污染问题,本来可以通过明晰产权来解决,但是一旦被立法管一管,各种税收也就接踵而来。产业结构,本来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现在也由国家税收来调节。人们存钱养老治病,本来是自己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国家插手,现在也是被税收(社保)控制了。
这样一来,税收从国家获取财富的手段,变成了调节社会的工具。而实际上税收不但不能解决它宣称要解决的问题,还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就以社保为例。社保宣称的意图,是让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但是实际上社保的作用是将现在工作的人的工资的一大部分拿走,发给现在退休的人。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首先,这对工作的人,包括他们的雇主,是一种逆向的激励。经过一些测算,我们发现企业支付给一个普通员工的成本,其中将近一半都要被国家以五险一金所得税的名义拿走。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一半都要贡献给别人,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劳动积极性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第二,这对退休的人,是一个空头的承诺。现行的社保的计算方式,是基于现有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口比例设计的。但是我们国家的人口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
90
后人口逐年减少,而人均寿命却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如果现行的社保制度不改革,那么劳动人口将会越来越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多。现在
60
后逐年退休,很多地方的社保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那么将来我们
80
后,
90
后退休的时候,引发的社保问题可想而知,会更加严重。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就是
“
加税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