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老大师”油画的拍卖价格也在日益增长,而其中最大的价值是体现在其附加值上,即人们对这些老油画价值的肯定和对其历史地位的认知。
彼得·保罗·鲁本斯《亨利四世的胜利》
49.5×83.5 cm 1636年
6月1日的中央美术学院,热闹非凡,不仅仅是因为庆祝毕业季学校馈赠莘莘学子的整片西瓜地而引发的欢声笑语,更让人切切期待的是当晚于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一层报告厅举办的学术讲座——属于欧洲大师画的时刻。
本次讲座由苏富比伦敦拍卖行欧洲大师部门的拍卖主管、高级专家安德鲁·弗莱彻担任主讲,通过对一系列真实经典案例的分析,解读了历经岁月沉淀的13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艺术大师作品(以下简称“老大师”)的市场情况和收藏趋势。
为使本文更具指导性,记者还邀请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一起为读者探索隐藏在经典画作背后的收藏规律。
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欧洲大师画部门和英国油画部拍卖主管安德鲁·弗莱彻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
何为“老大师”?
讲座伊始,安德鲁通过举例今春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小彼得·勃鲁盖尔的画作,以及香港艺术展上几位古典大师如卡纳莱托、贝尔纳多·贝洛托的作品,再类比当代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艺术作品,以真实的拍卖数据直指讲座的主题:为什么欧洲“老大师”的作品与19世纪、20世纪的经典作品相比,估值略低?“老大师”作品的未来市场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201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预展 前幅为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后幅为小彼得·布鲁盖尔的作品
面对上述一系列发问,安德鲁从美术史的角度分析,将“老大师”作品的创作时间做了大致划分——13世纪末至19世纪初之间,即1280年至1830年间。他表示,西方古典艺术于1280年在意大利如奇马布埃、乔托等一系列大师的引导下诞生,几年时间内就由简单线性的描绘发展成为较为复杂的多维度进深绘画风格,此种风格一直延续至19世纪现代艺术发展前夕。因此,
“老大师”的作品从早期文艺复兴到文艺复兴盛期,从巴洛克—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初期,一直在蓬勃发展。
市场份额有待提升
对比一组详实的苏富比拍卖数据,记者发现“老大师”作品的市场价格受现当代艺术品交易额的影响较大。从2003年“老大师”作品的拍卖总额占苏富比拍卖总额的12%,到2016年占苏富比拍卖总额的5%。由上述数据来看,“老大师”的拍卖总额似乎处在“滑铁卢”的状态;但实际是因为现代与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上涨趋势较快,从而使得“老大师”作品所占比例降低。
对于欧洲“老大师”作品的上述市场表现,甘学军认为这很正常。他分析道,由于历史的沉淀,市面上很少见到这些经典作品,绝大多数被送进了博物馆或美术馆。而当我们有幸寻得一件该类型的作品时,往往又找不到能够证明其真伪的硬性指标,如拍卖记录、收藏记录等。另外,这些老油画的收藏传承无疑是在现代艺术品市场还未形成之前,所以它们的流转档案非常残缺,这严重影响到它们的市场价位。所以,我们现在去判断一件“老大师”的作品价值时,通常在鉴定以及流转等过程的考证中就不免存在缺憾。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老大师”油画的拍卖价格也在日益增长,而其中最大的价值是体现在其附加值上,即人们对这些老油画价值的肯定和对其历史地位的认知。甘学军表示,“老大师”油画这一板块将是华辰今后一段时间内着力推行的部分;同时,他还认为,从业者的专业水准是提升这一板块升值的必要条件。他说:“
市场在推行这些‘老大师’作品时,一定要具备耐心和专业的态度来不断地发掘他们的内涵,增加他们的附加值,这样其市场价位才会逐步提升。
”
提香·韦切利奥《酒神和阿里阿德涅》布面油画 175.6×191cm 1523年
四项标准影响收藏
从收藏角度而言,安德鲁认为,藏家从艺术市场上买走一幅“老大师”的作品,实际上与买走一幅现当代作品所做的判断并无太大区别,但影响他们最终决定的往往在于他们对艺术品的评判标准,即以下四个标准。
第一,
作品的真伪与作者身份。
不论是西方“老大师”的作品还是现当代作品、中国陶瓷,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伪作和赝品,但好在我们有机会跟当代艺术品的作者本人直接征询该作品的真伪。而“老大师”的作品,不论其材质是木料还是纸张,造假者很难模仿时间老化的痕迹,加之科学技术的辅助分析,以及鉴赏家实际的追踪、探索经验等诸多因素对一件作品的真伪均起着非常重要的判断作用。
不过,对于特殊案例我们需要特别对待,譬如提香的一部分画作,据我们分析,他的画面一部分是他自己创作的,其余的部分由提香工作室填补;根据拍卖行鉴赏“老大师”作品的严格规定,像这样的作品可以鉴定为工作室作品。但是当代人是否真的有权力将400多年前就被认为是提香作品的画作下调级别到提香工作室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有能力鉴别其属性与性质吗?虽然这种特质的鉴别的确非常重要,但整个过程中的过度分析与猜疑,实质上减少了作品带给世人的愉悦,也让人们对此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第二,
保存状况。
“老大师”的画作历经好几个世纪,当时的绘画条件以及后期的保存条件是决定作品品质极为重要的因素。很多画作在保存过程中不仅经历了战争、气候等客观因素的破坏,还受到一些所谓的油画修复师的过度“修复”,他们给作品带来的损害远远超过经累岁月带来的损害。但幸运的是,现在的修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作品的干扰。
佚名《三面猎鹰》
第三,作品质量。
现在的人们更注重收藏高品质的作品,市场也非常渴求此类作品,而顶级品质的作品不论是否为知名艺术家所绘制,即便是无名作品,依然可以有非常高的价格。
以佚名画家的《三面猎鹰》以及私人收藏的拉斐尔画作为例,《三面猎鹰》从三个角度对猎鹰进行了描绘,品质非常高;而拉斐尔的画作虽然品质一般,但确实是拉斐尔的真迹。这两张画作各占有上述条件中的一项,因此两者都卖出了非常高的价格。
第四,
品位与时尚
。品位与时尚本身就可以界定一幅作品的价值以及在市场上的位置,如果一幅作品既具有品位,又具有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会产生“烟花”般的效果。但时尚总是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除了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如作品来源、历史渊源也会对市场价格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品位与时尚这一标准的影响力,甘学军持相同意见。他认为:“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作品之所以备受关注,尤其是受到一些成功人士的青睐,很有可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审美上和品位上能带给他们某种精神上的共鸣。”
奥曼迪辛希尔作品
已为藏家所识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从2004年左右就开始关注和开拓西洋绘画在中国的市场。据甘学军介绍,当时我们举办了一场包括欧洲“老大师”作品的西洋绘画展,也有毕加索、雷诺阿等现代大师的作品,这场展览在圈内引起了不小轰动,同时也让他们作品的市场价格颇受关注。
但欧洲“老大师”作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并不一帆风顺,“在推广之初,我们正好遭遇当代艺术、观念艺术作品在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盛行,而且这些作品的价格被推得特别高。那时,华辰在中国开拓‘老大师’作品的市场就非常艰难。”甘学军对记者说。
但
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欧洲“老大师”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运营优势在慢慢体现,他们作品的价值也逐渐被更多人认知。
甘学军表示,近几年华辰也尝试在中国市场开拓欧洲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好在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从去年秋拍到今年春拍,华辰的西洋艺术品板块的成交率很好,有两幅作品都拍出了100万元以上的成交价格,这种情况在之前我们推广欧洲早期写实作品时是很难见到的。”
2014年至2016年老大师作品藏家增长图示
2008年至2016年亚洲藏家对欧洲老大师画关注增长图示
就目前亚洲藏家对欧洲“老大师”作品市场的关注情况,安德鲁通过一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亚洲尤其是中国藏家现阶段惊人的增长速度。相比“老大师”作品的固有价值,他认为,亚洲及中国藏家群体的增长是这类作品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了中国香港以及纽约、伦敦的拍卖公司关注‘老大师’的作品,我们在中国内地也做过一些尝试,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知到‘老大师’油画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亚洲藏家将注意力投向欧洲‘老大师’的作品,这或许跟亚洲人的美术教育基础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当代艺术市场恢复到常态以后,艺术品市场价位得到了重新审定,‘老大师’作品的价格占有性价比高的优势。
这些作品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沉淀和检验,比起当代一些油画的价格,‘老大师’的作品价格则显得‘亲民’许多。
” 甘学军如是说。
就现阶段的艺术市场表现而言,安德鲁认为,人们的欣赏和收藏对于某种特定的、经历了很长周期后的艺术,已经进入了疲软期。他们对现当代艺术的品位,是欧洲“老大师”作品的价格保持停滞、无法上升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但没有任何人和东西可以一直停留在时尚中,也没有任何人和东西一直不在时尚中。虽然欧洲古典大师画作在过去的10年中是时尚之外的东西,但在过去几百年中被证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当这样非常重要的资产类别处于低谷时一定要进行投资。周期也好,时尚也好,总是在变化,而这类古典作品是能够经受并且已经接受过历史考验的。
| 版面编辑:刘礼福 微信编辑: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