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文摘作品,转载具体要求见文末
编译 | 笪洁琼 张怿檬 崔云柯
主播 | 段天霖 后期 | 崔云柯
作者 | Daniel Colin James
谷歌的所有收入几乎都来自广告。这曾经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不过可能真的是曾经了。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会看到科技产业有史以来最崩溃的局面。
不想低头看手机的读者请
猛戳下面的音频
,或者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跳转我们的喜马拉雅专栏收听节目。
大数据文摘“数据也疯狂”播报栏目每周五固定推出炫酷又有趣的数据脱口秀,用声音传递数据的魅力,欢迎点击“
阅读原文
”在喜马拉雅订阅我们。
音频栏目志愿者也在持续招募中,如果你对数据类新闻或者播音后期感兴趣,请后台回复“
播报
”了解如何加入。
Have a great data!
早先谷歌公司最为明朗的胜局就是搜索功能,这也为其带来最主要的收益,不过这一基石可能都随着亚马逊公司的挑战而走向崩塌。
于是在21世纪20年代中叶,许多人可能都会见证网络广告产业经历的从搜索转向探索的巨大变革。
虽然谷歌还在奋力保护着它在行将就木的搜索广告市场中的霸主地位,
不过脸书——这个谷歌在网络广告领域中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并成功用它的In-feed原生广告(将广告插入使用者的信息流中)主导了网络广告产业。
这场从谷歌到亚马逊阵营的转变中,18到29岁的群体占主导地位
在2015年底,
谷歌在移动设备领域中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就在他们的手机和平板上添加了屏蔽广告功能
。
据悉,
谷歌在这一领域搜索广告收益中,大约75%是来自于IOS设备
。这也是苹果用实际行动来响应2010年广告屏蔽大争论中自己的态度,此举预计必然会对在线广告的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移动设备上使用广告拦截功能的用户数量节节攀升
随后的一年,互联网越来越移动化,广告拦截也越来越普及,有数据表明,在移动设备上屏蔽广告的人数在15到16年之间增长了102%。
2016年底,全球约16%的智能手机用户浏览互联网时会选择屏蔽广告。曾经谷歌收益的47%来自美国,不过,现在的美国有高达25%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用户会选择屏蔽广告
。
最有可能屏蔽广告的人群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群:千禧一代和高收入者。
年轻用户是未来科技的风向标,而此时,他们是广告屏蔽软件的重度使用者。
在2017年初,谷歌宣布将广告拦截插件安置在他们最受欢迎的Chrome浏览器中
。这款广告拦截插件会屏蔽不被“CoalitionFor Better Ads优质广告联盟”认可的广告,谷歌希望此举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广告业务方面的霸主地位。
谷歌的这一举动可谓是下定了决心,甚至还惹来了一些法律方面的争议。不过谷歌也很快明白,即使广告行情越来越好,使用广告拦截的用户数量还是会继续上升,
谷歌的插件甚至让更多人品尝到了一个无广告的互联网体验是这样的让人心动。
我们后来发现,
大家不是只讨厌扰人的广告,而是讨厌一切广告
。
广告行业极力想明白为什么人们非常讨厌广告
谷歌其中一个提供广告服务的重要平台就是Youtube,该平台于2006年被其收购,并成为谷歌最庞大的资产。这个平台几乎每个月都会引来约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访问,不过却从未盈利。在一次尝试与广告屏蔽效应的斗争中,Youtube在2015年底发布了一款无广告的模型,但是注册用户数量却很有限。
2017年起,
广告商们开始撤除内嵌式广告,这使得谷歌原有的老大难问题更加积重难返,谷歌网站也同时开始失去巨大的广告收入
。
更惨的还在后面。虽然还有不少未曾使用广告屏蔽功能的用户,不过,
他们竟然已经被锻炼出了“完全无视广告的超能力”。这种现象还被研究者形象地命名为“广告盲”
。所有观看广告的人中,点击广告的用户只有0.06%,
这可怜的数字背后,还有大约一半是来自用户的意外点击
。
曾有机构做过调查,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点击广告的时候,54%的人的选择了“缺乏信任”选项,33%的人则选择“完全无法忍受广告”。这些数据真实地揭露了网络广告的残酷生存现实,行业已经如此,更何况在行业中挣扎的企业,即使谷歌这样的巨头恐怕也难逃厄运。
谷歌的强力引擎开始分崩离析
:谷歌可能错过了一个个转折机遇
如果失去了大部分用户并惹怒剩下的人还不够惨的话,那就必须说说谷歌貌似好像也没能赶上历史上最大技术革命顺风车这个梗……虽然他们确实意识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过却好像跑偏了。
这种情况在谷歌意识到搜索支柱不再可靠稳定之后更加明显,很多人似乎非常着急地想将公司战略转向人工智能以扭转败局
。
“
这个世界可能将从移动设备优先,转向为人工智能优先。
”
在2016年,时任谷歌CEO的Sundar Pichai预言:“下
一个重大转变,是‘设备’概念的逐渐淡化”,并且,“假以时日,各种各样形式的计算机会成为人们的人工智能助理,面向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世界,将会从移动设备优先转向人工智能优先
。”
谷歌的前瞻性未能让其走在前列,这使许多旁观者都对谷歌的未来产生了怀疑,谷歌会不会在这个社交媒体和即时信息传播繁荣昌盛的时代经历惨败?
Sundar Pichai思考着如何用虚拟助手获得盈利
2014年,亚马逊发布了一款名为“亚马逊Echo(回声)”的产品。这是一个家用小型扬声器,可以识别并回答用户的提问,处理任务,帮你在网上买买东西什么的。Echo当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两年后的谷歌才发布Echo的模仿产品“谷歌之家”,不过为时已晚,而且缺乏明朗的盈利策略
。
在这个阶段中,Echo助手Alexa已经在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中迅速集成,且逐渐具备了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型,前景看似不错。使用Echo会让用户在亚马逊上的购物更为简便,只要有人使用Echo来买东西,亚马逊都能赚钱。
这头的谷歌也没闲着,他们把虚拟助手风风火火地搭在了安卓系统中,不过,这种做法却不见得能保证为谷歌昂贵的创新带来长足的收益。
传统的谷歌广告需要依靠视频画面,然而这一方式几乎已经被交互语音颠覆。虽然谷歌尝试用“谷歌之家”播放音频广告,但是消费者却不买账。今年,投资者也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SundarPichai只是告诉他们不要担心。于是,投资者只能猜想,谷歌也许会继续沿用老手段,分析用户的声音搜索行为,然后想办法在带屏幕的设备上放出能让用户接受的广告。
Alexa正在庆祝她打败了谷歌
2017年初的大新闻,就是“Alexa刚刚打败了CES,下一个轮到了世界”,亚马逊紧接着就让第三方制造商开源了他们的技术,并成功地又与谷歌拉开了更多的差距。2016年,在云计算产业中亚马逊已经拥有54%的份额(谷歌只有3%),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前进步伐的开始。
同期,亚马逊掀起包围整个零售行业的革命。
在谷歌的鼎盛时期,在繁复多样的产品中,它拥有数量庞大且高忠诚度的用户群。
广告收入,曾是维系其所有产业的重要纽带。不过在广告行业惨淡现状下,谷歌的用户数量不断缩水不说,它也快被自己庞大繁复的重量压得喘不过气来。
说回到1998年,那还是谷歌气势汹汹进入市场的好光景,从那时起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它一直都是技术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力。
不过在这个人人讨厌广告的世界,谷歌的商业模型已经显然缺乏创新,再加上他又“完美地”错过了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机,这些都可能会最终导致谷歌大量宏伟或野心勃勃的计划的终结
。创新是需要烧钱的,但谷歌现有的收入来源很可能逐渐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在短短几年内,谷歌很可能会从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动词,变成了一个提醒人们巨头是如何轰然倒下的警示
。
扫码
报名
Strata Data Conference大会
大数据文摘
专享八折优惠码:WENZHAI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startup-grind/how-google-collapsed-b6ffa82198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