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倚天屠龙记》原著细节看,张无忌的神功乾坤大挪移,和当时一般人认知中的乾坤大挪移,同时也是明教历代教主的乾坤大挪移,显然是有明显不同的。
而这其中,竟蕴藏着一本著名绝世武功,几位绝顶宗师“欺世盗名”的大骗局。
根据书中记载,无论是杨逍还是阳顶天,甚至历任明教教主,似乎都没有靠乾坤大挪移模拟他人武功的纪录。唯独张无忌,在光明顶之战,能用乾坤大挪移,模拟七伤拳、龙爪手甚至太极拳太极剑。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张无忌在光明顶用的究竟是不是七伤拳?他用的究竟是七伤拳,还是“乾坤大挪移心法运使的七伤拳招式”。
如果是后者,那么很容易令人想起北宋年间的往事——大轮明王鸠摩智以少林七十二绝技会战少林群僧。毕生苦练袈裟伏魔功的玄慈、毕生钻研拈花指的玄渡,纷纷感到自愧不如。
这时候虚竹跳了出来,指着鸠摩智说:「你用的不是七十二绝技,你用的不是少林武功。」
鸠摩智的年纪,不到五十岁。他花了九年练火焰刀。但是他花了多少时间练七十二绝技中的每一门?一年?一个月?还是一天?
像张无忌用了一天的时间,把理论上需要896年才能练成的七层乾坤大挪移,直接“练成了”。
所以,张无忌用的究竟是“乾坤大挪移”,还是“九阳神功运使的乾坤大挪移”?
其次,金庸小说中,只有两种神功能“大吃小”。
新修版《天龙八部》原著中,鸠摩智以无相劫指偷袭扫地,但是无效。他的指力被扫地“吃了”。金庸明确地说:小无相功有大吃小的属性。因为扫地的小无相功水平比鸠摩智高,所以鸠摩智的“小无相功运使的无相劫指”指力,被扫地的小无相功吃了。
光明顶下,灭绝以峨眉九阳功使出“佛光普照”,结果是打在张无忌身上泥牛入海。旁白因为九阳功同源,所以被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吃了。
是不是同种属性的内功,都有大吃小的属性?显然不是。
宋青书用武当内功运使的震天铁掌打莫声谷,没有被莫声谷的武当内功吃掉。莫声谷被打死了。
玄冥二老被张无忌牵引互击,同样的玄冥神掌掌力,没有被吃掉,而是造成了伤害。
因此,所以大吃小,是一种专门内功的专门属性。金书里面只有两例:小无相功和九阳神功。
再看看九阳神功的来历。
金庸先生说,斗酒僧看了《九阴真经》,颇为不以为然,回去就写了媲美《九阴真经》的《九阳真经》。
《九阴真经》,是旷代奇才黄裳,读遍了五千多卷道藏,又闭关四十年苦思,差不多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整出来的学术成果。
斗酒僧写《九阳真经》用了多久?
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天才?《九阳真经》真的是斗酒僧的原创吗?
金庸小说中,会小无相功的有四个人。李秋水、虚竹、扫地神僧、鸠摩智。此外新修版《天龙八部》中,丁春秋也是知道小无相功的功法,只是没有练成。
鸠摩智内力全失后,据说跑去钻研佛学,不玩武术科研了。
李秋水死了。
虚竹只是有小无相功的功力,他根本不知道小无相功的功法。
剩下的只有两个人了,藏经阁的扫地僧,被囚禁于少林的丁春秋。
《九阳神功》写在《楞伽经》的字里行间,一直被放在藏经阁。
谁写的?真的是斗酒僧的即兴创作?
张无忌练九阳神功的时候,隐隐有种感觉——九阳神功不太像天竺佛门的武功,倒更像中土道家的思维方式。
张无忌九阳神功大成
好了,不卖关子了,综合《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最后可以得出一个惊悚结论:
所谓“九阳神功”的真正来历,就是北宋末年,扫地僧或丁春秋传下的逍遥派小无相功,藏于少林藏经阁中,被南宋一个无名僧人得到。后来他和王重阳斗酒赢了,得以一观《九阴真经》,然后参照九阴,自称“创造”了所谓九阳神功,其实就是小无相功的加强改进版本,也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功。
几十年后,被觉远和尚挑选部分法门,教会了张君宝。张君宝修习十多年后,身负六七成的九阳神功或说小无相功,得以一法通则万法皆通,以此为根基,开创了日后和少林齐名的武当派,自己也成为和达摩祖师齐名的武林千年两大宗师:张三丰。
武当派祖师:张三丰
张三丰的徒孙张无忌练成了名为“九阳神功”实为“小无相功”后,便得以如同当年鸠摩智驱使少林七十二绝技,虚竹一个晚上练成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一般;才会有一天一夜“练成”七级乾坤大挪移,现场“学会”少林绝技三十六路龙爪手,看一遍就“练成”太极拳、太极剑等种种神迹。
然而,山寨版本山寨得再相似,和正版也是大不相同。所以刚学会太极拳剑的张无忌,很快被玄冥二老打伤,直到向张三丰请教了三个多月后,融会贯通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等所学,才能在万安寺之战击败玄冥二老,一雪前耻。
终究,无论成为武林泰斗的张三丰,还是当上武林盟主号召群雄赶走蒙古人的张无忌,他们的隆高成就,其实都要感谢北宋末年的一个僧人(扫地僧),或是一个女人(李秋水),或是一个恶人(丁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