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力拓(Rio Tinto)旗下煤矿联合煤炭(Coal & Allied Industries)的收购,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Glencore)与中国兖州煤业正展开激烈竞争。
本周二,虽然力拓已公开宣布确认兖煤为联合煤炭首选买家,建议股东投票赞成将联合煤炭以24.5亿美元价格出售给兖煤澳大利亚公司(Yancoal)。
但三天之后(6月23日),嘉能可又提交了一份新报价,新报价从6月9日的25.5亿美元提高至26.75亿美元,承诺在收购完成后一次性付清。
嘉能可还表示,收购资金已全部到位,收购目前仅需有限的几家监管机构批准。
嘉能可最后关头再度加价,让联合煤炭收购的结局充满不确定性。
力拓计划在英国时间下周二(6月26日)召开股东大会之前审查嘉能可的最新出价。力拓在声明中表示,如果认为嘉能可给出的报价更优,将推迟股东大会的时间,并给予兖煤时间来回应。
在时间问题上,嘉能可步步紧逼,嘉能可在声明中表示,如果力拓在英国夏令时6月26日下午6时之前没有宣布嘉能可报价更优,报价会自动失效。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今年以来,国际煤价持续下行,澳大利亚动力煤年内累计下跌逾13%。兖煤和嘉能可之间的竞购战,意味着对于大型矿企来说好,的煤炭资产仍有很大需求。Oilprice网站专栏文章称:
即便兖煤输给了嘉能可,这笔交易涉及的大笔资金,对于全球煤炭行业来说也是信心的提振。
嘉能可抛出的“诱人”条件
除了给出更高的价格,嘉能可还在6月23日的声明中强调了通过监管批准的信心,同时改变了付款方式。
嘉能可表示,目前嘉能可的新报价已获得日本监管机构批准,还剩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及澳大利亚的批准。嘉能可相信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会让上述批准不通过。为了让力拓“放心”,嘉能可提到,一旦因无法通过监管机构批准导致交易失败,嘉能可将无法收回2.25亿美元的押金。
实际上,监管风险正是兖煤和嘉能可抗衡的主要优势。6月11日,兖煤曾在公告中表示,该收购事项的先决条件已基本获批,包括山东省国资委、中国发改委、商务部和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中国和韩国的反垄断调查等条件已经达成,仅余澳大利亚方面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批准和中国外管局的资金出境批准,公司预计这两项条件在本月底也可获批。
此外,对于收购联合煤炭的付款方式,嘉能可与兖煤也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1月,兖煤宣布收购联合煤炭时,报价为24.5亿美元,其中,首付19.5亿美元现金,随后5年每年支付1亿美元。
6月9日,嘉能可宣布,出资25.5亿美元竞购联合煤炭,其中,首付20.5亿美元,随后5年每年支付1亿美元。嘉能可的报价比兖煤的报价高出1亿美元。
为应对嘉能可提价,6月20日,兖煤改变了最初报价的支付方式,确定收购交易在交割日一次性支付24.5亿美元。
6月23日,嘉能可将收购价提升至26.75亿美元,也表示将在收购完成后一次性付清。嘉能可同时指出,收购资金已全部到位。
力拓将怎样选择?
Sanford C.Bernstein分析师Paul Gait向媒体表示,
嘉能可的行为让力拓更为难,加价行为让力拓拒绝的难度增大。
Investec Plc分析师Hunter Hillcoat本周早些时候认为,力拓与中国关系密切,可能不想冒险(接受嘉能可收购)。但在嘉能可加价后,他转变了态度,Hillcoat昨日向媒体表示: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力拓董事会没有真正合理的理由来拒绝(嘉能可)报价。
两家为何抢夺联合煤炭?
联合煤炭建立于1960年,煤炭储量高达5.56亿吨。直接股东分别为持股75.7%的澳大利亚煤炭控股公司和持股24.3%的猎人谷资源公司,两家公司均为力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分析认为,如果兖煤完成对联合煤炭的收购,其在澳洲的总煤炭储量将达到8.3亿吨,这对兖煤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