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航数据控
民航专业知识的分享平台,民航权威数据的集纳平台,民航新闻的深入解读平台。 投稿热线:[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达尔文之光  ·  连签の汇总 ·  昨天  
达尔文之光  ·  连签の汇总 ·  昨天  
大华那点事  ·  5亿元消费券即将发放!领取方式有新变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航数据控

IATA2月21日发布COVID-19专题报告:亚太地区客运损失278亿美元,仅中国国内市场就损失128亿美元。【民航数据控】

民航数据控  · 公众号  ·  · 2020-02-22 09:06

正文


航数 | CA DATA


2月20日国际航协发布了针对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的初步影响*评估
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公布)说的新颖的冠状病毒爆发2019的影响,它的初步评估(COVID-19)所示为在亚太地区的运营商乘客需求的一个潜在的13% ,全年亏损。 考虑到该地区航空公司的增长预计为4.8%,与2019年需求水平相比,净影响将是全年收缩8.2%。在这种情况下,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航空公司将损失278亿美元的收入, 其中大部分将由在中国注册的航空公司承担,仅在中国国内市场就损失128亿美元。
在相同的情况下,假设需求的损失仅限于与中国有关的市场,则亚太地区以外的运营商将蒙受15亿美元的收入损失。这将使全球损失总收入达到293亿美元(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12月份的预测相比,客运收入下降5%),占全球需求的4.7%。 IATA在12月份预测全球RPK增长为4.1%,因此这一损失将超过今年的预期增长,导致2020年全球客运需求萎缩0.6%。
这些估计是基于SARS期间COVID-19对需求具有类似V形影响的情况。 其特点是六个月期间急剧下降,随后又迅速恢复。 2003年,SARS导致亚太航空公司的RPK下降5.1%。
估计COVID-19爆发的影响还假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中心仍在中国。如果它更广泛地传播到亚太市场,那么对其他地区的航空公司的影响将更大。
现在估计收入损失对全球盈利意味着什么还为时过早。我们尚不清楚确切的疫情会如何发展以及它是否会遵循与SARS相同的特征。政府将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抵消不利的经济影响。对于某些航空公司而言,较低的燃油价格可能会有所缓解,具体取决于对冲燃油成本的方式。



这是一个初步的分析。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证据的积累,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以前的疾病爆发在13个月后达到高峰,在67个月内恢复到爆发前的水平

非典导致亚太地区近二十年来唯一一次交通量逐年下降

非典的经验可能低估了今天的影响,因为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要大得多

自非典以来,中国和其他亚太航空公司在全球RPK中的份额从27%上升到35%

中国国内市场对整个亚太航空公司的RPK的重要性已经增加了一倍


亚太航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敞口最大,但如果COVID 19效应扩大,其他航空公司也会受到影响

中国一月份的数据显示,下降幅度比非典时期更大

2月份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国际客运量进一步下降,降幅在60%左右

如果COVID 19的影响呈SARS形状,这意味着亚太航空公司在2020年将损失13%的rpk

COVID 19“非典型”情景意味着2020年全行业RPK损失4.7%,乘客收入损失29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为278亿美元。

COVID 19之前和之后的2020年RPK预测(假设“非典型”情景,无其他变化)

较低的燃油价格可能会抵消一些影响


我们最早且持续关注此次疫情(SARS-CoV-2)对航空业的影响:
1月22日, 我们发布 此时此刻,领导层该如何关心民航一线职工?一位专家的忠告,民航一线人都要看! 最早 面向行业内强烈呼吁行业内关注此次疫情!
1月24日,我们发布 强烈恳请民航局下文,鼓励航空公司运输境外防护物资! 第一时间 指出物资运输通道的重大意义。
1月25日,我们发布 致敬!顺丰航空与俄罗斯艾菲航空率先开始运输防护物资! 1月26日,我们发布 扩转!进口捐赠物资通关逐渐顺畅!大型机场海关陆续出台通用性政策! 持续关注物资通道。
1月28日,我们发布 后武汉肺炎的中国民航业可能迎来的转折与挑战 最早 关注疫情对行业发展变化。
此后我们持续关注行业内外变化:
回顾全球近几次传染病对航空业影响
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线开始陆续停飞! 厦航率先向美国申请豁免
来自IATA最新数据,疫情前后中国市场对比过去两年同期分析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三分之二民航客机因疫情停飞
突发: 国航紧急申请中美定期航线大调整,载旗航空使命担当!

2019年中国赴泰超千万人次,2020年风光不再! 两家公司有关门风险!

受疫情影响,韩国民航业受重创,面临存亡危机!政府计划采取措施!


2019年中国游客访日959.43万人次,同比增长14.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