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黑豆用醋泡一泡,没想到作用这么大,老祖宗的中 ... ·  6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牵羊礼”到底有多“耻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高考 | 作文与跌宕起伏的时代变迁(看看有没有你写过的)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05 12:24

正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6月初,几百万高三学子的毕业年、高考年。说来也巧,今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十个年头,数十年来,不知多少中国人的命运因此改变。让我们看看四位网友是如何回忆自己的高考经历的。

 

你的高考经历
搜索


1977年,我19岁,高中毕业后,已在本地中心完小当了两年民办教师。恢复高校召生后的第一次考试,我和所有参加高考者一样,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考试圆自己的大学梦,进而改变人生。记得那时复习资料奇缺,村里上过高中的几位前辈,他们的课本在文革中被当作“毒草"烧掉了。无奈,仅凭手中那一点可怜的资料,按照《复习大纲》所列的提纲,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题一题的在煤油灯下熬夜苦做。

每天早晨五点,祖父总会准时将我叫醒,陪我到学校旁的柏树林里进行上班前的两小时背诵。他太希望我考上大学了,当我觉得太苦,想放弃时,他总是说:“孙啊,农村活路太苦了,你不是干这个的料!现在苦几天,你一辈子就轻松了!“而父亲总是那句话:“小子,好好复习,一家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临去考试前一天,祖父令我沐浴净身,去破败不堪的文庙给孔子座像的座位上香磕头(孔子塑像早就砸了),请他老人家庇佑我心想事成,一考翻身。

                                                           ——网友山那边是故乡



 (1980年高考准考证)


回忆总是有些伤感的提醒自己,老了老了。1995年参加的高考,那年我们考的还是全国统一卷 没有扩招,升学率约为40%,实行的是原始分计算 。考英语那门在考场出了意外,旁边一个男生居然抢我的试卷去抄,心里素质不好,后来发挥失常,导致平日拿手的英语仅仅考了及格!!就这样跟大学失之交臂。记得自己当年考了487分 与当年调档分数线相差一分 被拒大学之门之外 ,与我的"教师梦"擦肩而过",哭哼哼的进入一个中专的会计专业 人生后半生的轨迹就此奠定,到现在还是在跟着数字打交道……这么多年以来,我还经常梦见高考,梦里总是没有好好复习却要参加高考的场景,醒来后心一直也都是悬着。现在一直还珍藏的当年的高考准考证,改变命运的准考证!

                                                                                ——网友淡淡29911614

 

 (1991年高考准考证)


我在1977年参加高考,当时我们是下乡知青,到家乡的一个水库工地劳动,临高考那几天,知青们的心情都很激动,想去一试,老早就把名报了。成天都是劳动,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谈理想,讲生活,都十分开心好笑。六个知青都参加了考试,想想也是好玩,作文题是联系生活很密切的《大治之年气象新》,不想每个知青都写得文不对题,长江三峡一个都没有答对,更好笑的是,一个同学把人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成是,金木水火土。你说可笑不可笑啊!最后还是一个同学由于数学好,被录取为一所戴帽大专,就他一个人还真有点运气呢?全部工程200多人停工,敲锣打鼓的欢送他考上大学,他的心里好不快活啊!第二年,我们几个经过奋力拼搏,终于个个考入中专。

                                                                                 ——网友6353902879


我高考的作文题是不怕鬼。据传有人写成不怕兔。我当时很怀疑传言的可靠度。但对此兴灾乐祸的,横加非议的大有人在。55年过去了,我却有了新的体会。吓人的鬼我们故然要学会不怕它,喜人的兔也要有警惕呀,最起码玩物丧志是可怕的吧?

                                                                                    ——网友古月今升


 (1998年高考准考证)


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若干年后,如果不去重温当初的试卷,大部分题目会逐渐淡忘。唯一还有点印象的,恐怕就是作文题了。进入21世纪,随着高考考生数量的井喷,每逢高考,语文作文就会成为当日的热门话题。因为相对于其他题目而言,作文占的分值最大,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多,且每年都不一样,最有看点。假如满分是50分,发挥出色的可以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糟糕的可能就是十几二十分,一下子拉开了差距。回首几十年的高考作文,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是时代的产物,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处年份的社会现状。


五六十年代:作文题还是政治题?


让我们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说起,翻开布满灰尘、已经发黄的《优秀作文选》,会发现五六十年代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简略。就是直接给几个题目,让考生随便选一个写,题目的内容比较少,言简意赅,没什么审题的难度,认真点的话,离题的几率微乎其微,比如1952年的作文题。此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有些作文题政治色彩极其浓重,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像是历史题;若站在当年考生的角度看,更像是在答政治题,典型的是1958年的和1965年的,我们来看看:

 

【195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与要求】

题目:

1.记一件新人新事

2.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要求:从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95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与要求】

题目:

1.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

2.大跃进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3.记整风运动的一件事

要求:从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96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与要求】

题目:

1.谈革命与学习

2.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要求:从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见到后两种作文题,结合当时的背景;不看考生的作文,他们写什么都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了。肯定写的是对总路线有多么的拥护,前景有多么的光明;大跃进必然可以赶英超美,胜利在望。这种类型的题目,文章基调已由命题者给出,只要顺着写就符合要求了,不需要考生有额外的思考。应试作文,拿高分上大学才是王道,谁会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呢?要是有其他的想法,比如质疑,甚至是反对,那绝不是得个零分那么简单,是要犯政治错误的,试卷上写了考生的名字,找起来不难。

 

1965年第二题: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为什么是给越南人民,不是其他国家的人民呢?现在的年轻人看了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当时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中国是支持北越抗美的,考生写这篇作文,当然是给越南人民声援,表达两国的革命情谊、战胜美帝的决心。可惜世事无常,国家关系的着眼点并非感情,而是国家利益,十四年后,随着邓小平一声令下,几十万解放军突破边界,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此时此刻,不知当初那批考生做何感想。


类似的题目,还有1951年《论增产节约的好处》、1953年《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61年《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小编听了感觉自己要得0分)


 

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年底恢复高考,这一年的作文题并非全国统一,而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命题,北京市作文题《我在战斗的一年里》,写的就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一年,考生自己的经历,吉林作文题《伟大的时刻——难忘的1976年10月》、湖南《心中有话向党说》、西藏的《批判四人帮的一个反动观点》、河南《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等,延续了文革前的作文风格,表达对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拥护,对逝去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怀念。当然,也有其他风格的,比如河北的《我将怎样度过不平凡的二十三年》,就是对未来的一种企盼与规划。

 

1978年,高考作文命题权再度收归中央,这一年的形式有所变化,出题者给出一篇文章,要求考生缩写成一篇500至600字的短文,原文的内容主要是批判四人帮对教育领域带来的破坏。比如有这样一句话:“‘四人帮’不要青少年学好语文,提倡抄书抄报,说空话,说假话,便于他们利用。有不少学校干脆取消语文课,并入政治课,这政治当然是他们的政治。”


八九十年代:材料作文风靡一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阶级斗争为纲”被果断摈弃,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在新理念的指导下,1979年及其之后的高考作文题发生了很大改变。具体表现是政治色彩淡化,突出思想道德,考题更加贴近高中生的实际生活。一篇以政治为题的作文,考生除了喊口号,歌功颂德,没有发挥的余地,结果就是千篇一律,不利于彰显个性,培养思辨精神、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看问题往往过于绝对,喜欢走极端,没有自己的思想,甘愿成为他人的附庸。相对而言,1978年以后的更好一点。当然,问题还是很多。

 

让我们看看八九十年代一些有时代特征的作文题:

 

1985年的作文,讲的是澄溪中学附近有所化工厂,天天排放有毒气体,学校多次交涉,但厂房以技术力量薄弱、经费短缺为由,一再拖延,就上述问题,要求考生为《光明日报》编辑部写封信,呼吁解决问题,这与时代背景十分契合,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经济有了起色,但一个负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环境的污染问题,出这样的题目,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问题,就算把这道题放到现在,望着满天的雾霾,一点都不过时。

 

1989年的作文,题设是你有一个朋友,成绩中上水平,对历史特别感兴趣,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但临近高考,班主任劝他报考一般院校,这样录取几率更大;父母则认为学历史“出路”窄,坚决主张考外贸专业,将来找工作容易,待遇也比较优厚。对外开放后,国门打开,亟需外贸方面的人才;填志愿是考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出这个题目能让考生有话可说,当时大学生尚且包分配,工作不愁,现在报考“出路窄”的冷门专业,压力就更大了。


 

1990年作文题,通过玫瑰的花与刺,要求考生思考事物的两面性。如果你了解当时的历史,会发现这个题目背后大有深意。东欧剧变,苏联即将解体,两极格局逐步瓦解;改革开放已经十年,泥沙俱下,引进来的事物各不一样,像一篇优秀作文提到的“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自由化思潮也乘隙而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这时,有些人开始困惑,是不是改革开放出了问题?到底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面对严峻的局势,准大学生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看了下几篇优秀作文,考生都非常机智,猜出了命题者的用意。

 

1993年北京市作文题,讲的是班里有位同学叫小张,因病缺课两月,请同班好友小王补课,一段时间后,小张成绩明显赶上,他的妈妈非常感谢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还是找人捎来了200元作为报酬。见到钱,小王非常苦恼,收还是不收呢?请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此时的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新旧观念的碰撞使人们感到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的提升,感情似乎淡了,谈钱的机会更多了,到底该如何抉择?

 

除了内容上,作文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过去就是给个孤伶伶的政治命题,这样的话,只要关注当年的国家大事,就很容易押中考题。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部分作文题都给了材料,要求也发生变化,1979年是缩写,让考生将给出的文章改成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1980年作文题《读〈读画蛋〉有感》,讲的是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告诉人们想要成功,需要持之以恒,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1981年写的也是读后感,针对“毁树容易种树难”,紧扣原文发表感想。1983年更是新颖,破天荒的给出了一幅漫画,要求考生根据画中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用说,当时不少同学看了肯定一脸懵逼,之前没做过这种题型,又是高考,更加紧张了。题目的形式、要求不断变化,有利于降低被压中作文题的概率,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一时之间,材料作文统治语文试卷,除个别年份是简要的命题作文外,一般高考作文题都会给出材料。


 (1983年高考作文题)



社会的质疑:新八股文?


其实,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对考生的发挥都有较大限制,应试教育阶段语文作文的弊端,也早已是人尽皆知。1997年,《北京文学》第11期发表三篇文章:分别是剧作家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师王丽的《中国语文教学手记》,大学中文系教师薛毅《文学教育的悲哀》,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更有有人说语文作文是“新八股文”,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邹静之在文中讲到女儿在作文中造假的问题:

 

“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我的曾写过‘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这样句子的女儿,开始为作文编造故事,她非常熟悉表扬稿,和思想汇报那类的文体。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的故事。她们快乐地编一个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她们老师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谁不抄谁是傻子’。”


 

1998年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改卷老师改了几天后,不禁感概:放眼望去,同学们家里都惨兮兮的,有的自幼父母双亡,有的从小身患重病,还有的小小年纪,就成为全家的顶梁柱。不得不说,这样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有的,可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呢?父母含辛茹苦照顾孩子多年,结果孩子长大,为了拿高分,引起改卷老师的同情,竟然说父母已经出车祸身亡,连这种瞎话都编的出来,教育真的没有问题吗?作文题出的考生没有话说,十几年的人生里也没有特别典型的经历,怎么能写出真情实感?可不就得乱编了,反正从小编故事长大的,脸不红,心不跳,为了分数,无怨无悔。

 

王丽的文章也提到作文的问题:“课文分析是本着‘教参’上说的‘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著名’公式来教的(教材中选的课文几乎都可以纳入这个套子),初中这样教,高中也这样教,一以贯之,我戏称为‘三股文’,比科举时代的‘八股文’更厉害……这里,我还不能不提到,近年高考作文的题目设计走的也是‘三股文’的路子,题目的繁琐、怪异、刁钻,也是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的,仿佛存心要将学生考‘焦’、考‘像’;然而高考一过,报上却是一片叫好声,称赞题目如何新颖呀、训练如何全面呀等等。”


世纪之交:话题作文的天下


作为回应,1999年,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考场,相比于以前,命题更开放,思维更发散,文体更自由。1999年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人们眼前一亮。题目中说:“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可以,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记忆移植本身是生活中没有的现象,让考生写,当然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还可以讨论记忆移植的利弊,文体、题目放开的尺度也很大,选择的余地多,没有规定只准写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所以佳作屡现,精彩纷呈,同学们脑洞大开,令改卷老师连连称奇:原来年轻人的想象力这么丰富。

 

可惜好景不长,2000年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虽然首次取消了“除诗歌外不限”的说法,文体自由度进一步扩大,但题目对考生立意的限制增多了,答案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吗?未必,有时候也是唯一的,但命题者说是丰富多彩的,那就是这样咯,考生只需论证出题者的观点就成;2001年:诚信。题设中的人抛弃了诚信,虽然没说这样的行为给他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但凭借多年间考试经验,可以判断是要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于是编出了一个个诚信故事,用不诚信的行为论证诚信,真是讽刺;2002年:心灵的选择,题设中已经为考生做好了选择,那就是“两个人搀扶着走出了困境”,强调互帮互助,不离不弃,考生把握好出题者的立意,写就是了。


 

说是说话题作文,可写作的方向已经被暗示好,这就像是在做数学的证明题,结论已给出,没有自己的意思。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文章跟话题有关就行,选择范围更大了,套作、编故事的更多了。高考前,你有没有背过几篇优秀范文,或者精彩段落?思忖着万一能用上呢?1998年,改卷老师见识了太多父母双亡的惨剧,不幸的是,在2002年,他们又看到了许许多多父母离婚的家庭变故。立意已由出题者暗示,考生对写作失去了真诚。文体不限,容易使部分考生专攻一种文体,比如只写议论文,忽视了对其他文体的练习。


还看今朝


不过数年的时间,话题作文便气数已尽。命题作文卷土重来,新材料作文崛起,相比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更大,理解材料的要求提高,90后同学写的大多是这两种作文。而且在这个时期,自主命题省份越来越多,使用全国卷的减少,各省作文题目不一样,不同地域考生的作文经历也就存在区别了。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最近几年看,相当一部分省份又重新回归全国卷。

 

2015年作文题,讲的是女儿向警方举报爸爸在高速上打电话的事情,警方查实后,对爸爸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此事发在微博上,题目要求考生为父亲、女儿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信,表明态度。2016年全国卷是一幅漫画,网友们看后取了个有趣的标题:“么么哒与啪啪啪”,讽刺了唯分数论、学习功利化的问题。其实呢,在考场讽刺也没什么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没变,其他的也不会变。一般来说,考生会对自己写过的高考作文印象较深,其次就是前几届的,备考的时候要复习最近几年真题,老师也会反复拿出来讲。假如某考生是14年参加高考,那么他对12年、13年的作文题也会十分熟悉。


 

高考作文还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那就是众口难调,难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地区考生的需要,2015年全国卷,就有人说对农村学生不公平,因为有的学生压根就不知道微博、高速公路是什么东西;1999年的题设中谈到的器官移植,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城里的学生可能接触过,乡下就未必。

 

城乡差距正在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十几年前,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这种说法将读书仅仅看作获得文凭的手段,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干脆不学习了,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不管高考作文写得好不好,最终是否考上大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世界上也不只高考一条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至于今年的作文是什么,咱们拭目以待,马上见分晓。


 (2016年全国卷作文题)


【讨论】在评论区里,写写你当年的高考作文,或者高考经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近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荆轲的武功,很像现在的武林?

锦衣卫抓人不是想抓就能抓!也要经过批捕?

震惊全国的下岗潮,为何发生于90年代?

古代人妻离婚指南(教科书级别)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you态度的原创历史平台


更多靠谱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email protected]

读者群号 53585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