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6日讯(记者 汤诗韵)
过去几天,关于住房养老金的讨论逐渐升温。与此同时,各种谣言和误解四起。对此有专家指出,这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
主要是使用公共资金、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该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房屋养老金制度是什么?不同房屋收费细则系传谣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其中,房屋养老金制度备受关注——业主还得为房子养老吗?
据中国建设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尹飞指出,房屋与普通商品相比,其生命周期较为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障房屋安全与正常使用,必然会出现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维修乃至更换、重建的费用。这类费用,就可以称作“房屋养老金”。
目前制度设计中涉及的房屋养老金,仅限于城市规划区内、以区分建筑物形式存在的住房。
住建部明确提到,
该制度已在上海等22个城市进行试点。
据财联社报道,近期上海市提出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全市推开。整体来看,试点节奏明显加快。
据上海辟谣平台,近期一则关于“房屋养老金收费标准”的传言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传言称,“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提前透露,主要依据房屋的面积和楼层而定”。
上海辟谣平台从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获悉,该传言不实
。
前述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指出,“房屋养老金制度里的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起来了。”换言之,
房屋养老金的核心是通过设立公共账户,使用公共资金来解决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
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于哪里?业主个人无加重负担
关于房屋养老金制度,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在于资金从哪来。
据财联社援引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观点,“
预计房屋养老金制度将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相似,由个人与公共账户构成。
”房屋养老金需要个人承担的部分,实际上就是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分款项本应由业主承担。
2007年发布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
。
不过此次房屋养老金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公共账户。尹飞教授表示,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是使用公共资金、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目前,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于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因此,
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并不需要老百姓直接出钱
。
公众账户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呢?
据建筑杂志社,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严荣表示,
公共账户资金来源要由公共部门筹集,主要的来源包括城镇土地出让收益、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
在管理模式上,公共账户要实行统筹管理,与个人账户有区别。
据财联社报道,宁波市在财政补贴方面提供了一个样本。2023年4月1日,宁波新版“房屋养老金”管理办法出台,规定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设立、存储、使用范围、方式和程序、监督管理等内容。其中,对于补交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小区给予财政补贴,具体缴存办法为:按新建项目的60%交,剩下40%为政府补贴。
此外还有分析员和专家指出,配套金融产品、商业性质房屋养老金等也是房屋养老金资金来源的重要探索方向。
房屋养老金制度图解 / 蓝鲸新闻制图
为什么要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前者不同于房地产税
实际上,房屋养老金制度建设并非新话题。
2022年“4·29”长沙居民自建楼房坍塌事故的教训令人痛心。次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部署开展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指出要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更好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202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