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资讯+  ·  本周六中午 “加沙沦为地狱”? ·  8 小时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突发!美国两架飞机相撞 ·  昨天  
本溪大小  ·  一客车翻车,致3死27伤 ·  3 天前  
本溪大小  ·  一客车翻车,致3死27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揭秘)核阴云笼罩下的朝鲜战争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28 17:44

正文

线收听 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1945 年8月6日 、9日,美军大型轰炸机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刚刚研制出来的原子弹,数十万日本人死伤。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打击。而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也曾企图故伎重演,多次密谋使用核武器。

那么,美国第一次密谋使用原子弹的消息是如何泄露的?美国的西方盟友们对此持怎样的态度?麦克阿瑟为何极力要求使用原子弹?靠着和平口号上台的艾森豪威尔,为何上台后对是否使用核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美国最接近使用核弹的一次,发生在何时?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核战争,志愿军做了哪些准备?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核阴云笼罩下的朝鲜战争


1950 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朝鲜人民军一路向南高歌猛进之时,美国组织了由16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指挥,突然由仁川登陆,从腰部截断了朝鲜人民军,并很快向北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为了保家卫国,将战火阻绝于国境线之外,10月19日,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志愿军击碎了麦克阿瑟“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的叫嚣,“联合国军”伤亡达3.4万余人,被迫从鸭绿江边撤至三八线附近。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规模出兵参战和美军的惨败,引起了美国的震惊和恐慌。情急之下,杜鲁门政府密谋抛出最后一张“王牌”——原子弹。


当时,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只有美国人掌握,这也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威慑武器。早在1950年7月中旬,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提出,如果中国或苏联军队在朝鲜参战,美国应该使用原子弹,并认为这可以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

1950 年11月2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应着手研究对朝鲜、中国东北以及内陆实施核打击的目标问题,他们认为倘若中国全力以赴地进行干预,那么为了“联合国军”守住他们的阵地或重新向鸭绿江推进,使用原子弹是必要的。与此同时,美国有关部门就可以使用的原子弹的数量、目标地区以及使用时间和运输方式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当然,这些都是非常秘密地进行的。

当五角大楼在秘密讨论使用原子弹的时候,杜鲁门却在无意间泄露了“天机”。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参加记者招待会,进行了如下问答:

记者问:总统先生,您对朝鲜的事态打算如何应付?

杜鲁门说到: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记者又问: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回答: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记者继续追问:总统先生,您说的“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答复说: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可是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原子弹,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用来对付无辜的人……可是原子弹一经使用,这种情况就无法避免了。

杜鲁门的话令记者们大吃一惊,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以“美国考虑使用原子弹”为题,飞快地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引起了其盟国的惊恐不安。

杜鲁门

1950 年11月30日当天下午,荷兰代表忧虑地询问法国驻联合国大使是否有机会避免战争。其他西方大使们同样极为震惊,发狂似地向美国使馆打电话询问详情。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的各大报纸纷纷谴责美国试图扩大战争,并对事先未与盟国协商就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

反应最激烈的是英国。在伦敦,大约100名工党议员联名向首相艾德礼致信,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核武器。英国参谋长会议还致电“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说:“在我们看来,如果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不仅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国军队的前进,而且将会使局势变得更加糟糕,苏联空军将不可避免地参加战斗。”

艾德礼不得不在一次内阁紧急会议上宣布将赴华盛顿同杜鲁门进行会晤。临行前,艾德礼还与访英的法国总理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应当阻止美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

在各方压力下,最后,杜鲁门被迫正式声明“不使用原子弹”,舆论才大体上平静下来。

艾德礼

不过,艾德礼的造访并没有打消美国军方“给中国人颜色看”的立场。最为嚣张和狂热的是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以及美国政府内一些鹰派人物,例如国家安全委员会首脑赛明顿和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巴鲁奇,还有美国四大退伍军人组织的领导等,几乎都站在麦克阿瑟一边,积极鼓吹使用原子弹,对中、朝军队实施核袭击。

麦克阿瑟是二战期间盟军著名将领,这次却在朝鲜战场上吃了彭德怀的败仗,自然恼羞成怒,极力要挽回面子,一直想把战争扩大到中国,使朝鲜战争演变成中美大战。麦克阿瑟甚至狂妄地建议,投掷20~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他认为,采取这些行动,将严重削弱并大大抵消中国进行战争的能力,从而不仅能确保在朝鲜的胜利,而且还能把亚洲从它面临的灭顶之灾中拯救出来,否则,就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产生严重的后果。

战后解密的美国陆军档案证明:1950年底,麦克阿瑟曾提交一份所谓“阻滞目标”清单,他估计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用四枚原子弹轰炸“敌人进攻部队”,用四枚原子弹袭击“敌人空军的重要集结地”。

另有传闻说,1950年12月,一批原子弹曾被悄悄地运到了一艘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美国航空母舰上。美国飞机还对平壤进行了模拟核袭击。


麦克阿瑟的我行我素再次引起英国等盟国对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心,当时已能生产原子弹的苏联也提出强烈抗议,称“炸弹也可用炸弹回敬”,杜鲁门不得不亲自出面阻止麦克阿瑟的冒险行径。

但是,杜鲁门仍不能使麦克阿瑟安静下来。麦克阿瑟不仅依然随随便便向报界谈论原子弹问题,更为严重的是,1951年3月,正当杜鲁门政府精心策划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之时,麦克阿瑟又抢先发表了一项旨在阻挠这一努力的公开声明,大肆吹嘘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对中朝方面进行新的军事恫吓。

杜鲁门忍无可忍,觉得除了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以外别无选择。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终于下令解除了这位不可一世的五星上将的所有职务,由李奇微取代。

1952 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此时朝鲜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两年中,美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美国在朝鲜一年的兵员和物资的消耗比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头一年的消耗多1倍。此时,美国想再往朝鲜增兵已十分困难,而英、法等国则更不愿意再往朝鲜增兵。美国付出代价如此巨大,胜利十分渺茫,和谈也不见希望,这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反战、厌战情绪日益高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乘机抓住朝鲜问题攻击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

1952 年10月,艾森豪威尔在底特律发表演讲,声称如果他当选总统的话,将亲自前往朝鲜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他后来还许诺:“只要还有一个美国士兵在朝鲜面对敌人的炮火,那么,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寻求体面的世界和平,就必须是新政府第一位的、紧迫的和毫不动摇的目标。”正是靠了这些诱人的保证,艾森豪威尔最终赢得了总统大选。



但艾森豪威尔从朝鲜回到美国以后,态度马上发生大转变。他在1952年12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对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能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为了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采纳了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用“三齿耙”遏制中国的战略: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从台湾出来,第三根从印度出来。第一根齿,就是要在朝鲜发动更大的攻势。从台湾出来这根齿,是利用蒋介石集团的力量给新中国制造麻烦,解除杜鲁门政府的所谓“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规定,鼓励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发动牵制性的骚扰。所谓第三根齿,是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的态度,为何突然来了180度转弯呢?

艾森豪威尔

原来,此时美国武器库中新增添了一种意义重大的核武器。1953年1月中旬,新墨西哥州核试验场的科学家们激动地报告,一种适于大口径火炮发射的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这意味着核武器既可用于战略目的,又可用于战术目的。这一消息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重新考虑核政策。

艾森豪威尔最先选择的一个军事目标是开城。当时,双方正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开城周围属于中立区。1953年2月11日,他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应在开城地区使用战术原子武器,该地为这类武器提供了极好的目标。无论如何,我们再也不能沿着过去模糊不清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考虑到盟国的态度,艾森豪威尔设想,如果盟友们反对的话,美国完全可以要求他们提供将中朝军队击退所需的三个或更多的师,以取代原子武器的使用。

杜勒斯对艾森豪威尔的主张深表赞同。他的观点是,虽然目前世界舆论不利于使用核武器,但美国应该努力消除围绕这类武器使用问题上的“禁忌”。

1953 年3月21日,艾森豪威尔指示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就“给中国军队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害,推进到并固守住平壤至元山一线后,“联合国军”所需的代价进行研究。同时他也想明确地知道,倘若不轰炸中国东北的机场,这一行动能否成功。此外,艾森豪威尔还表示,原子弹的使用应取决于军事上的判断,视其对实现军事目标的好处而定。

1953 年3月27日 ,当板门店谈判在关于交换战俘问题上陷入僵局时,美国国务院与军方举行联席会议,再次讨论使用原子弹事宜。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认为,在朝鲜使用核武器很难奏效。他说,最近的试验表明,倘若防空洞很深,爆炸地点附近的士兵不会受到伤害;中朝军队已经在150英里长的前沿战线上深挖防空洞,这并不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良好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