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圈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推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aperWeekly  ·  博士申请 | ... ·  昨天  
科研大匠  ·  2011项!杰青、优青、杰青延续,浙江省2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圈

“什么样的女生适合读博士? ” 面对这个问题,三位女科学家直播跟你聊

科研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6-21 21:29

正文



直播跟你聊,是科研圈读者互动栏目“来聊”的升级版本。我们定期邀请一线科研人员担任主播,在直播间中,与你畅谈科研生活中最值得聊的大小事。


直播跟你聊周三发布互动话题,邀请读者就话题下感兴趣的问题向主播提问,或分享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周五晚间主播开讲,精选读者问题进行回答,并与直播现场观/听众开聊。周日,科研圈将推送直播回顾。




直播聊什么

“什么样的女生适合读博士?”


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现实”问题,

也是一个折射性别偏见、

反映歧视现实的问句。

不然为何没怎么见人问,

“什么样的男生适合读博士?”

“女性主内”的刻板印象也许是问题的根源。
社会、传统在家庭义务上

对女性的要求一成不变,

使部分女性在面对较有挑战的职业道路时,

往往产生“附加的”担忧、困惑与疑虑。


比如难以决断,读博士是否明智。


作为女生,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

作为男生,如果你关注这样的议题——


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

三位青年女科学家,

希望在科研圈的直播间

和你聊一聊,

分享她们的经验、倾听你的焦虑,

解答你的困惑。



直播时间

2017年6月23日(周五)晚上 7:00



主播是谁


何苗 研究员 |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2011-2013年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底受聘为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神经环路的遗传解析。


有这么个冷笑话,相信女性科研工作者都听过:世界上有三种人,一是男人,二是女人,三是女博士。可能也有很多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曾听过这样的警告:找老板要避免三种人,一是亚洲人,二是助理教授,三是女教授。 有时候不平,有时候无奈,有时候似乎只能一笑了之。当然也有时候,会想要站出来发声。毕竟痴长几岁,或能解答点疑惑,支援点信心。如果不能,做个树洞也好:)


张珞颖  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年获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内科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研究方向为睡眠与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与功能。


老师的责任是“传道、受业、解惑” 。作为单位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独立实验室的女导师,带领着女生比例占2/3的团队,希望借此机会分享自己关于女性在科研中职业发展的看法与经历,为处于科研事业起步阶段的女同学们“解惑”。




张嘉漪  研究员 |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2009在美国美国布朗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任 Brown-Coxe 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加入复旦大学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专注于视觉环路的发育和功能。



女性科学家需要更多地“lean in”,即在工作中忘掉自己的性别标签,表现出和男性同事一样的投入度和竞争力。但在工作以外,女性科学家又要在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扮演好女性应有的角色。我希望通过交流,和有意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女同学,和刚开始独立工作的女同事们,分享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怎么参加直播


1、向女科学家提问,或与她们分享经历。


欢迎在微信留言区向三位女科学家提出你的问题,或分享你的感受与经历。

如果你不同意,你的留言不会在留言区里放出。


2、加入直播准备群。


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直播准备群



如果人员已满,

请添加科研圈机器猫(ID:keyanquanbot)

由它将您加入直播预备群。

加猫请一定备注:女科直播



敲黑板


入群后请勿发送与本次直播主题无关的信息,

一旦发现广告和推广,会将发送人移除出群。


直播开始前半小时,

我们会将准备群中的小伙伴转入直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