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蝉主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个话题,和每个人都有关系,现代人有个通病——过度依赖手机。
爱玩手机也爱翻手机。
感情问题出现在手机里,所以《手机》里的严守一一不留神就被老婆发现出轨。
还有蝉主之前推荐的《恋之祸》,因为翻看对象手机短信导致分手的也不是少数。
就算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汪涵就曾在节目里爆料自己微信把陈坤、范冰冰都删了。
朋友圈达到100人时我就觉得很可怕,删掉一些人这样的生活很轻松,自在得一塌糊涂。
关于手机的话题蝉主之前和大家聊过,但蝉主又有了新发现。
今天蝉主推荐的这部电影《何者》证明,爱玩手机岂止耽误谈恋爱?找工作,交友都会败在手机上。
影片的卡司很强,佐藤健、“村花”有村架纯、二阶堂富美,还有可爱的“苏打”菅田将晖。
不过,电影最吸引蝉主的还是对于社交软件和职场潜规则的深入揭露。
没有职场经验的大学生,对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关注成功人士的推特、脸书上。
还有些人明明偷偷在找工作,生活拮据,但是天天在朋友圈秀优越,还声称自己追求精神独立。
比如,发一张和某某大咖合影,或者显摆一下自己认识了哪位名人。
还有一些更加“亲密的朋友”表面和你保持距离,但在朋友圈里却展现出关系很好的样子。
显然,就是塑料姐妹情。蝉主相信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朋友”。
因为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开始建立在朋友圈点赞上。
现在的年轻人啊,谁不是一边在朋友圈里演戏,一边在朋友圈外“装死”。
虽然故事发生在日本,没有微信朋友圈,但玩推特和玩微信、微博道理一样。
现实是,最真实的我只活在微博小号里...有点可悲,但这就是当下的生活节奏啊。
大型秀优越现场
朋友圈就是大型秀优越现场,很多人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状态,却在亲密关系里不知所措。
为什么有些话只能在朋友圈说,却不敢当面说?这和发消息马上撤回道理一样。
因为成年人就喜欢玩这种试探游戏,不然《四重奏》里才不会说“小孩才表白,成年人只勾引”。
《四重奏》
我诱惑你,吃定你,无非是在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多么强大。
换个角度看,就算不是恋爱关系,成年人的交际中也喜欢这些勾引人的招数。
很多人都是活在朋友圈的高富帅、白富美,至于现实生活中什么样子没几个人清楚。
《完美陌生人》
在《何者》里,这种勾引招数又和求职做了关联,这就变得更好玩了。
求职时的一句话介绍,比微博140字都难。
因为仅凭一句话,老板是不可能准确判断出你的价值,但这恰好是面试时的不公平现象。
其实,大家想想这和朋友圈炫耀链是一个道理。
没人关心你的真实生活,每个人都是戏精,生活好不好要看你会不会演。
蝉主惊叹于社交软件的强大魅力,现在印名片都要写上自己的社交网址。
社交软件不再是沟通工具,而是炫耀的资本,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在微博上更新频率,互关对象。
摧毁一个人的个人形象,也是分分钟的事。根据你的邮箱地址马上查到你的推特小号。
这就像那些开微博小号骂人的人,躲在小号背后的人,反而是更希望保护自尊。
小号就是现代人的保护层,有了它就像穿了防弹背心,天不怕地不怕还百毒不侵。
“每条广播都舍不得删除,我知道你肯定很享受吧,反复阅读”。
失去它,就像丢了魂。对于这种心态描写,《何者》真是拍出了暗黑风,越看越现实。
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话得意满满,再看看转发,点赞,评论,粉丝量超过关注量时更是美得不得了。
当你越来越在乎这些数字时,或者12小时忘带手机,打开手机时发现并没有人找你,那种失落感出现时,证明你彻底被社交软件绑架了。
因为,在大家眼里这是衡量个人魅力的手段,同时,在朋友圈也好小号也罢,你可以随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人都是脆弱的,意志力也远没有那么强大。如果没有朋友圈晒照,那些健身婊们如何坚持下去?
还有那些每天各种优秀习惯打卡的人,为什么一定要靠朋友圈来监督自己?
《何者》就是在证明每个人都有“心机婊”的一面,而电影有意设计的舞台剧效果,似乎也在暗示: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求职谎言
《何者》男主角拓人说,求职就像扑克牌中的吹牛玩法,玩吹牛时可以把A说成K,求职也是在说大话,双方都不清楚底牌。
大学生毕业后都会陷入的几种僵局——
选择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或者像电影里的隆良一样,自称单打独斗,自主创业。
此前,蝉主曾推荐过一部韩剧《Live》,里面也有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展现。
在大型人才市场一群年轻人穿上正装,战战兢兢。女生把长长的头发扎起来,男生一律打领带。
乌压压一片人坐成一排集体面试,并被要求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要让自己脱颖而出,还要让老板满意,符合公司价值观,这也太难了吧。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而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多数人都经历过。
一开始趾高气昂嚷着进大公司,到后来发现没有内定,没有高学历,没有海外留学经验,现在大城市大公司找到一席之地,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拓人才会说找工作就像吹牛,在电影里每个人都将拿到大公司内定视为一种荣耀。
找工作面试时大家都爱抖机灵,把上家薪资故意说高,实习经验美化一下,本质上来说不算什么,但影片里的拓人却做得极端。
他直接将美化转变成说谎,这样一来性质就变了,而像拓人这种黑化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出现。
所以,随着剧情发展,主人公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而是希望通过名企、薪资这些虚无的东西展现实力。
本质上和通过社交软件证明个人魅力没什么区别,像机器一样活着,曾经壮志未酬的梦想早就抛在脑后。
这就像多少喊着梦想口号的年轻人入职后,想法全变了,全变成年底十三薪或年终奖有多少钱。
很多人早就想辞职了,但碍于年终奖一直拖到年底都没有勇气辞职。时间久了,我们也就无法诚实面对自己。
就像《何者》里的拓人,虽然瞧不起自视清高的隆良(自由职业者),但骨子里和隆良一样都是眼高手低。
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大多都有这种毛病。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难以融入集体,其实到头来很多时候都是一事无成,很难做到脚踏实地。
图片@唐沢瘦
还有些人就像拓人这种,表面上和你很和气,私下里却搞小号骂人,躲在背后装公知。
反而是像瑞雪这种,年纪轻轻就要养家的乖女孩活得更明白。不求多么高的职位,多么高的薪水,只求能养活自己。
其实工作说到底不就是个谋生手段?
但像拓人这种自以为是,将找工作当成炫耀资本的人,到头来的结果就是两年都找不到工作,永远活在微博点赞、涨粉的虚假狂欢中。
点赞,拒做低头族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
微博:@蝉创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投稿、媒体、商务合作
请联系个人微信:harace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
/ 推 荐 文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