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科学最前沿
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共同体和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叔科技  ·  13199元的安卓机皇来了!2K屏+2亿像素 ... ·  6 小时前  
牛叔科技  ·  13199元的安卓机皇来了!2K屏+2亿像素 ... ·  6 小时前  
机智猫  ·  春季手机市场格局或将出现逆转 ·  昨天  
机智猫  ·  春季手机市场格局或将出现逆转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科学最前沿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武志强研究团队揭示:棉属质体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关系

植物科学最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4-28 11:13

正文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能提供天然可再生纤维,还是蛋白质和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质体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细胞器,对其遗传物质的研究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质体基因组由于伴母系遗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发育和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目前已存在大量的核基因组来阐明棉花的起源进化,但是在质体基因组群体水平上的研究却有待探索。

近日,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 在线发表了 中国农科院基因 组研究所武志强研究团队题为 “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the plastome in allotetraploid cotton ( Gossypium spp.) 的研究论文 (https://doi.org/10.1111/jse13070) 该研究以棉花属为研究对象,利用群体水平上的质体基因数据构建可靠的棉属质体基因组变异图谱,解析棉属质体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关系,挖掘质体基因组的变异信息和潜在的分子标记位点。

研究人员基于棉属二代重测序数据,从头组装了 336 份棉属种质资源的质体基因组(主要为驯化栽培品种)。棉属质体基因组均展示为一个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长度为 160,103 bp-160,597 bp GC 含量为 37.17%-37.31% ,共编码 112 个独特基因,包括 78 个蛋白编码基 (PCGs) 3 0 tRNA 4 rRNA ,十分保守。

基于质体基因组群体结构分析,研究人员解析了棉属种质的进化关系。异源多倍体主要分为 4 个进化分支: 毛棉 ( G. tomentosum , AD3) + 黄褐棉 ( G. mustelinum , AD4) ,海岛棉 ( G. barbadense , AD2) + 达尔文氏棉 ( G. darwinii , AD5) ,野生陆地棉 ( G. hirsutum , AD1_W) + 艾克曼棉 ( G. ekmanianum , AD6) + 斯蒂芬氏棉 ( G. stephensii , AD7) 和地方品种 + 栽培品种陆地棉 ( G. hirsutum , AD1) 。二倍体 A 基因组类群的草棉 ( G. herbaceum , A1) 和亚洲棉 ( G. arboretum , A2) 是多系分离的。异源多倍体分支中,陆地棉野生品种、地方品种和栽培品种的多系分化程度低于海岛棉。陆地棉质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其余异源多倍体,并且 ,陆地棉与其他异源多倍体之间的 F ST 值远低于其他异源多倍体之间 F ST 值。

研究人员依据可靠的棉属质体基因组的变异图谱,重点解析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变异差异。棉属质体基因组变异类型中占比最高的是单核苷酸变异,主要分布在非编码区,导致其进化速率高于编码区。陆地棉整体上的变异数量高于海岛棉,同时研究人员还挖掘了陆地棉和海岛棉质体基因组的完全分化位点,如 psbE-petL 中存在一个独有的 60 bp 的倒位现象,这些位点均可作为陆地棉和海岛棉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位点。

1. A, 棉属泛质体基因组图谱 . B, 陆地棉海岛棉完全分化位点的例子 . C, 棉属贝叶斯系统发育树( BI ) . D, 棉属的群体结构 .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武志强团队长期从事细胞器基因组研究,利用组学大数据探索细胞器基因组的变异和突变机理以及细胞核质互作的分子机制,并挖掘以细胞器为基础的光合作用系统转化以提高作物产量。 该课题组近年来在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24) PNAS (2015, 2020)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2, 2024)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7, 2024a, b)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23) Plant Journal (2022)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24) Genetics (2022) G3 (2020)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22, 2023) BMC Plant Biology (2023, 2024) 等期刊连续发文解析植物细胞器基因组的变异,对从细胞器基因组方面认识和研究生命起源、进化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武志强研究员、棉花所马雄风研究员和华中农业大学袁道军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农科院和华中农大联培硕士鄢鑫琳、山东大学阚胜龙助理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王美霞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农科院基因组所 胡冠菁研究员、贺文闯副研究员、聂丽云博士、李永耀老师以及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Luke Tembrock 博士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工作得到了深圳市科创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农科院青年英才、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广东省珠江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农科院创新项目的支持。
责编: 王率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