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寒武纪对标英伟达的未来,有人提出了两个疑问:产品能不能赶上英伟达?资金能不能撑到成为“中国英伟达”那天?
此前,英伟达高端产品A100被限制出口。寒武纪在2021年推出了“思元”,推理算力相当于A100的40%,训练性能约为A100的20%。该产品已在阿里云、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商以及科大讯飞等AI算法公司实现批量供货。
2023年寒武纪推出了新一代思元590芯片,性能上直接与A100对标。根据百度内部测试结果,思元590支持绝大多数主流模型。在不同模型上性能表现各异,有的模型训练性能非常接近A100,而其他的则仅达到A100的50%左右,整体性能大致可达到A100的80%水平。
寒武纪的MLU370和MLU220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并被国内多家头部企业采用,出货量累计超过一百万片。MLU370是面向云端的集成推理与训练的智能芯片,而MLU220则被用于边缘计算设备和智能终端。
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些产品在性能上与国际领先产品尚存差距,如何缩小这个差距,甚至实现赶超,并非易事。
“由于在高端技术和产品多样性上与领先水平的差距,且与民间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其业务拓展面临挑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市场拓展。”
财报显示,寒武纪2024年前三季度计入的政府补助为1.05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计入的政府补助为525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三季报中,预付款、存货都同比大幅增长,同时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的现金流支出直接几何倍数增长。市场对于这些变化的看法莫衷一是。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引发市场对其芯片制造突破的猜测,从而导致资金对其市值预期向上修正。
狂热的资本追捧,对一家处于关键成长期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毕竟英伟达有较高的营收和净利润,但寒武纪现阶段完全靠“想象力”。
上述人士认为,“如果寒武纪能在基础研究上实现突破,能在基础研究上每年投入至少50亿人民币,并且做到连续10年的高投入,其产品的原创性,技术性,才有可能实现陈天石所言的在全球10亿台设备上运用。”
“如果不能持续保持至少十年的基础研究投入,寒武纪恐将难逃‘造富机器’的宿命”,该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