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仅花费9个月 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项目在贵安新区开工;
2.清华大学团队在光电集成化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3.中国电子与武汉市共同打造新型智慧产业生态圈;
4.无锡四大产业释放创新“乘数效应”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仅花费9个月 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项目在贵安新区开工;
集微网综合报道,8月2日上午,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开工仪式在贵安新区项目现场举行,意味着华为数据中心正式落地贵安新区,将存储华为在170个。从去年11月签订战略协议到到项目开工,只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参加了此次开工仪式。
据悉,华为数据储存中心落地贵州,事实上是“有备而来”。2016年10月,华为投资有限公司在贵安新区买下了一块1000亩的工业用地。2016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发展、物联网和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今年6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安新区华为投资有限公司以总价7339万元又在贵安拍下一宗工业用地。
任正非表示,贵州因为天气比较凉爽、自然资源好、能源比较便宜,这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三大优势。“把华为服务全世界的内部数据中心建在贵州,但它的服务半径大概是2万公里,是在为华为全球业务服务的。”
据华为数据显示,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由华为全球管理数据存储中心(私有云)、华为全球IT维护工程师基地和华为大学战略预备队训战实习基地三部分构成。华为全球管理数据存储中心(私有云)第一期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可安装存储服务器约60万台,存储华为在170个国家的管理数据;华为全球IT维护工程师基地:约有600-800位IT维护工程师,通过对数据中心的维护,提升能力,并负责向全球170个国家轮流派遣;华为大学战略预备队训战实习基地:是华为一个部门,负责训练华为在全球170个国家的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主管、职员、专家,利用在本基地建设模拟全球实践环境的全景化实战训练实习基地,平均每年进入七星湖人数10000-12000人,平均停留时间2个月。
截至目前,华为在全国共有三大数据中心基地,分别为深圳、内蒙古和贵州。
资料显示,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祖籍浙江省浦江县。
2.清华大学团队在光电集成化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科研人员近日成功利用稀土金属铒充当光放大器的增益材料,这在小型光芯片技术领域还是首次,同时也是数十年来光电技术领域集成化之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类可望据此制造出集成度更高、性能更好、生产更容易的光电器件。
论文《Giant optical gain in a single-crystal erbiumchloride silicate nanowire》于7月发表于《自然·光学》杂志的在线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教授、清华大学“千人专家”宁存政和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孙皓领导的团队,将铒的光增益从几dB每厘米传输线,提高到超过100dB每厘米传输线。这为将铒材料用于光放大器和激光系统芯片铺平了道路。
2011年,宁教授的团队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铒硅酸盐。该物质被制成纳米线后,有成为高效光放大器材料的潜质,光放大器、激光器、量子信息器件、光开关和太阳能电池都将从中获益。
铒材料在光放大器,跨洲光纤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铒掺杂放大器,目前在长距离通讯中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
科研人员一直试图减小铒器件的体积,进而制造出更好的集成光电系统。宁教授的新研究证明了铒的光放大潜力,并证明铒器件完全可以小型化。
尽管花费了数年时间,宁教授和它们的团队最终发现了铒材料纳米线的吸收特性,并首次成功地精确测定了该吸收系数的准确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最终将光增益的效果提高上了两个数量级。
宁教授表示,他很高兴看到数年前理论预期的高光增益在实验中得以实现。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据此制造出新型光集成电路。而孙教授则对该光集成电路在实际系统中的性能更感兴趣。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3.中国电子与武汉市共同打造新型智慧产业生态圈;
集微网消息,8月4日上午,中国电子与武汉市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共同打造新型智慧产业生态圈。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芮晓武,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武汉市市长万勇出席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国电子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李晓春,武汉市副市长徐洪兰、武汉新港管委会副主任李瑛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芮晓武在致辞中对武汉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电子在汉发展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电子近年来改革发展情况、在汉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芮晓武指出,中国电子作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国家队,将进一步对接武汉发展战略,加大在汉投资力度,与武汉共同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新型智慧产业生态圈,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一新对芮晓武一行到访武汉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中国电子长期以来给予武汉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和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具有区位、人才、政策、成本等优势。希望通过与中国电子的战略合作,推动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武汉市将一如既往积极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投资环境,助力中国电子在汉进一步做大做强。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各方资源,重点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军民融合、新型显示、网络安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和环保、创业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新型智慧产业生态圈,力争带动千亿级产业规模。
4.无锡四大产业释放创新“乘数效应”
开发区改革创新 从亮点看路径
8月1日,无锡高新区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云将在鸿山物联网小镇建设物联网基础平台(飞凤平台),共同打造世界级物联网示范项目。
无锡高新区是全国第一个把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区,到去年底全区物联网科技型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达到1000余家,物联网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
“我们要全面担起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任务,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并辅以政府体制机制改革联动的全面创新。”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魏多表示,通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无锡高新区既要培育新兴产业“高原”,又要打造科技创新“高峰”,增强高新区核心竞争优势。
无锡高新区的企业创造了许多物联网的奇妙应用。小天鹅的物联网洗衣机能自动感应衣物重量、水量及环境温度,计算出合适的洗涤方案,自动添加洗涤剂和柔顺剂。品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为海澜集团实施的“RFID流水化读取系统”,实现了成箱服装商品信息的批量扫描、实时上传、比对与分类处置。原先需要6个员工操作的一条流水线,现在只用1个人就能完成一天3000箱的收货量。曼荼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便携式诊疗仪器,不仅能为病人当场测量,而且数据结果马上能传送到他的电子医疗档案,真正实现了“医院医生进社区、社区医生进家庭”。
“科技创新给无锡高新区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增势迅猛,已成为无锡高新区发展蓝图中最稳定的中坚力量。”无锡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桂涛介绍,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成为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四大金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3.5%,位居全省开发区前茅。
持之以恒招引重大项目,提升技术含量,无锡高新区创新发展取得“乘数效应”。
8月3日,无锡高新区发布了一条引爆人们眼球的消息——总投资达100亿美元的上海华虹集团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落户该区。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洪延炜介绍,无锡高新区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汇集了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海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集成电路的产业总量、企业集群、加工工艺水平、专业人才的集聚都位居国内领先行列。华虹项目的落户,更将带来大量前沿的芯片设计企业,壮大无锡高新区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能力,从而使无锡牢牢占据集成电路高技术产品的领先位次。
跟华虹集团一样,今年以来先后有力特半导体、中电海康、华勤通讯等重大项目“扎根”,为无锡高新区发展再添强劲动力。
汇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以人才优势确立产业优势,成为无锡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鲜明特征。今年上半年,全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97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123人。新增3人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人获推荐申报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目前,无锡高新区拥有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5家,省级研发机构124家,卡特彼勒等40家外资企业在区设立全球或区域性研发中心,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分别达到80%、100%。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无锡高新区努力为企业搭建创新“朋友圈”。眼下,“产学研众创空间在线平台”正如火如荼地运行。桂涛介绍,平台旨在引导高校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区内企业技术需求自主无缝对接。目前,武汉大学等39家高校已发布技术成果2894项,无锡高新区企业发布技术需求245项。对于达成合作的项目,高新区将给予企业10%到20%的资金补贴。
无锡高新区的决策者认为,构筑汇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就要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让“市场之手”充分施展,让“政府之手”有效服务。对此,该区实施科技企业孵化期、加速期、成熟期“三期扶持”,根据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精准服务,并给予相关要素和政策的供给侧扶持,目前已兑现扶持资金3亿元,撬动社会各类投资200亿元。该区还完善以种子投入、风险补偿、研发配套、上市促进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20多项,建立以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型银团、投贷联动、创新引导基金等新型科技金融体系,助燃创新之火。 本报记者 浦敏琦 新华日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