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作者对于“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通过个人经历和身边人的故事,探讨了帮助他人应有的态度和边界,以及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内心平衡。作者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开心和幸福的事情,但需要智慧、阅历、经验,对于不擅长或不确定的事情,最好不要随便评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自我反思和身边人的故事,探讨了帮助他人的态度和边界,强调了在人际交互中获得快乐和保持内心平衡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对于“介入别人因果”的思考
作者认为,所谓的“介入别人因果”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决定,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帮助他人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不能自己还过得不好,心不安,天天去管别人的事。
关键观点3: 个人经历分享
作者分享了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包括遇到的好心和热心帮助他人的情况,以及因此产生的内心挣扎和转变。
关键观点4: 对于帮助他人的建议
作者建议,在帮助他人时需要有智慧、阅历、经验,对于自己不擅长拿不准的事,最好不要随便评价。同时,帮助完别人后,要忘记帮助的人和事,不要像那位大姐一样反噬说坏话。
关键观点5: 关于感恩和人情冷暖的思考
作者强调了感恩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的重要性,认为世间事人情冷暖,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格局。同时提醒人们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立场坚定。
正文
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拿着一句笃定的话,就可以套用所有的场景,所有的人。
我清楚这位读者是为我好,也有很多人都对那句“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似乎是铭刻于心,就连我自己,原来也一直也奉为圭臬。
这句话对那些帮过别人然后没有好结果的人简直就是致命的,感觉一颗子弹射中了眉心。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热情到冷漠,从无私到自私,很多人认为,这就完成了“成熟”的跨越。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更多不是想要寻求更好的理解和答案,我们只需要找到能够宽慰和自洽的一句话,能够平复内心的痛苦,让伤口尽快结痂,不要暴露在空气中腐臭。
他们可能没想,就是所谓的佛家说的“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话说出来,就是在介入别人的因果。
曾仕强也常讲这句话,可是,为什么他还要到处布道帮助人呢?那不是介入别人的因果吗?
什么是因果,什么是别人,什么是轻易,每一句话,都有无数限定条件,都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如果不结合场景条件加以分析,简单套用,只怕是常常南辕北辙?
今天,我不想讨论那么玄乎的问题,只说自己是怎样完成这样转变的。
好多年前了,以前工作遇到一位老大姐,这人就是特别的热情,喜欢帮助别人,帮人介绍对象,去医院挂号,当知心大姐什么的,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
她说,有位同事,是她帮过的,但有次她找她问件公事,那人非常官僚的公事公办,后来,再跟人打招呼,人家理都不理。
然后就在这数落起她的不是,说了很多秘密。说再也不帮别人了,费时费力。
该听不该听的,我都听到了,我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给她倒了杯水,拿了包薯片,
就听她抱怨。
我其实也有点类似大姐这样,对别人的请求,哪怕是不那么喜欢的人,一般都会顺手帮一下,
只是没那么过。
那是我的一位同学,为了工作调动的事,我特地去找了导师和同门,到处帮他询问消息,介绍人认识,后来,他还真的上岸了,去了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得偿所愿。
倒不是“第一剑就斩意中人”,但的确人去了那个岗位,马上牛起来了,谱也摆起来了,我其实也是很恼火的,都是同学,搞那些东西干嘛。
我在想,自己到底在恼火什么?因为别人没感恩?因为别人摆谱?
我是个极少为自己事情去求人的人,没那么多欲望和想法,这样去找,已经是尽力了,或许别人还觉得你帮得不到位呢。
想了很久,慢慢才理解“别人的因果”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你有那么大能力能改变和介入的,你没那么大能量。
读者来问的问题,绝大多数本身就已经带着答案和倾向来了,你说或不说,本身可能就不影响终局。
而且那些你经历的道理,如果不掰开揉碎,人家没经历,永远是似懂非懂而已,真按那去做,也不一定能如愿。
那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他们自己领悟到了其中的可能性。
疫情时期有好几位读者朋友,听我的话,把三线以下房子全部处理了,并且没有参与任何资本市场投资,去年来跟我道谢,要接待我去他们所在城市游玩,还有专门飞到北京来拜访。
想多了,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我说的话有道理,自己去做了调研。
然后,行动,是比一切理论道理都有用的东西,没行动,等于零,因果不会改变。
像这位读者这样的,她愿意听,是因为本身就有倾向性,我根据她情况给的建议也是与她的意愿吻合,只是我会提供一些其中细节的不同方案,她自然会接纳。
就像上面那位读者劝告我的,不要介入谁的因果,我那位朋友,我骂她一顿,就是我给的建议而已,日子是她自己过的,我不可能,也没时间听她天天去讲自己的事,建议给不给是我作为友人的本分,听不听,与我毫无关系。
我是感觉,帮助别人是一种很开心幸福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在人与人都筑起心墙的时候,如果有人很信任你,那是非常珍贵的事情。
当然,帮助别人不是热心大姐,不是没有边界,它需要智慧、阅历、经验,对于自己不擅长拿不准的事,最好不要随便评价。
但如果自己经历,特别是吃亏了,见到了足够多的样本,完全需要把这些告诉别人。
还有的,明显看到别人理解有误的时候,就要说出来,免得有不必要的麻烦。
上面那个,如果确有必要,伤害别人可以,但千万不要连着自己一起自残,那是最笨的办法,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伤害别人啊。
下面那个,不要总是那么轻易饶恕别人,小事我们完全可以转身离开,如果别人骑到你头上撒尿,饶恕什么呢?必须干,必须现世报。
我就是遭受校园暴力的人,当时没报的仇,都积攒到了中年的暴戾。
比如孩子抑郁的事,真的是,件件都是悲剧,但没有一个父母觉得那些事会发生到她们身上,直到出事。
帮助别人,也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能量,不可能自己还过得不好,心不安,天天去管别人的事。
帮完了,马上就忘记帮助,最好连人一起忘掉,不要像那位大姐一样,老记着,还反噬说坏话,那没必要了。
介入有很多种方式,因果也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你能从与别人的交互中获得快乐,而不是带有“牺牲感”地伸手,也不要总让人带着负罪感,亏欠你的人情。
越是经历多了,越要感恩别人对你的帮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你也不要总显摆自己朋友很多,去借钱试试,考验一下人性就知道了。
世间事,人情冷暖,道理万千,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风格,也要有自己的格局,不同的做事方法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路径。
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不需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是想清楚了、能让自己平静、快乐,就不要计较那么多规矩。
我是相信人性善的,只要行为偏向积极正向而非消极悲观,放心,你得到的,永远在交互中比失去的多得多。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