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华泰期货祝您开市大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Cell Engager 盛会快讯 — TCE, BiME, BiCE, NKCE和Car-T, 谁能独领风骚?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06-29 17:30

正文

“免疫细胞衔接器与肿瘤免疫治疗国际研讨会” 精彩继续,下午的会议带来了更多震撼的分享和深刻的探讨!



大会主持是Jun Wang博士, 目前是纽约大学朗贡分校病理学系和劳拉与艾萨克-珀尔马特癌症中心的助理教授。会议集中介绍多种新型免疫细胞衔接器:髓系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以及N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发前沿。


6月28日下午大会精彩内容速递:


01

卢宏韬博士 科望医药

Topic: Bispecific Macrophage Engagers (BiM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卢博士的分享揭示了BiME®在未来实体瘤治疗临床开发中的潜力和优势。相较CD47的广泛表达, SIPRa的表达谱主要集中在髓系细胞,因此靶向SIRPa具有更安全,更低的抗原沉默效应,更低的给药频率等优势。基于此,科望医药开发的BiME®是一种以SIRPa抗体为骨架的新型的免疫细胞募集双抗技术。卢博士分享了BiME®平台开发的SIRPa/Claudin 18.2双抗展现出优异的体内外活性,并深入揭示了BiME®在多种T细胞募集双抗(TCE)不反应的“冷”肿瘤模型中显示出卓越的安全性和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BiME®平台通过多重机制放大肿瘤免疫: 一方面阻断“Don’t eat me signal”激活天然免疫,另一方面,BiME®能够独特地通过髓系细胞调节CD8T细胞活性,获得性免疫系统。并证明了与T细胞募集双抗方法相比,BiME®在未来实体瘤治疗临床开发中的潜力和优势。


讲演后,大家就BiME®平台所展现的机制进行了精彩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傅阳心博士提出了一些技术上的建议,Rony Dahan博士提出是否可以尝试IgG1增强型Fc?Vijay Kuchroo博士建议关注CD8T细胞激活后的effect功能,是否耗竭,以及未来是否考虑与PD-1抗体联用等。



02

Rony Dahan博士,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Topic: Dendritic-T Cell Engager



Dahan博士介绍了他关于CD40,GITAR,和BiCE (Bispecific DC engager) 的最新研究。利用识别CD40和CLEC9A (DC细胞上特异性表达)的双特异性抗体,把CD40 agonist抗体特异性靶向DC细胞,而不是B细胞和其他Myeloid细胞,从而特异性激活DC的抗原递呈作用,进而激活T细胞。以减少CD40抗体的毒性。通过Fc改造,增强GITR agonist抗体的抗肿瘤药效。BiCE (Bispecific DC-T cell engager)技术。利用PD1和CLEC9A bispecific 抗体偶联T细胞和cDC1细胞,从而增强DC对CD8T细胞的激活,杀伤肿瘤细胞。


03

Eric Vivier 博士, Innate Pharma

Topic: Harness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Cancer Therapies



Vivier博士详细探讨了人类NK细胞生物学的复杂性,将NK细胞重新分类为NK1, NK2, NK3,并强调了这些细胞在癌症免疫中的作用。Innate-Pharm聚焦于天然免疫,他们设计了一种三功能的自然杀伤细胞衔接器(NKCK)-ANKET (Antibody-based NK Cell Engager therapeutics)。ANKET是Innate公司的专有平台,旨在开发下一代双/多特异性NK细胞结合剂(NKCEs),用于癌症治疗。Vivier博士介绍了基于此平台开发的SAR443579,靶向AML母细胞上的CD123和NK细胞上的NKp46和CD16a,CD123-NKCE显示出对原发性恶性AML细胞的有效抗肿瘤活性。同时Eric Vivier教授还分享了NKCE对NK细胞归巢,浸润等方面的效果,以及多种细胞因子,IL-2,IL15, IL-18,IL-21等与ANKET协同调控NK细胞活性的潜力,提示NKCE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04

圆桌讨论

Rony Dahan博士, 傅阳心博士, 卢宏韬博士,沈志荣博士

主持人: 肖昌春博士  赛诺菲


Topic: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Trends of Cell Engagers



圆桌讨论的成员们就不同的治疗方式和各种激动剂进行了激烈讨论,并分享了对T细胞治疗和其他新兴疗法(如ADC、蛋白降解剂、细胞因子治疗等)的看法。大家高度认同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情境下及时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实现持久疗效是最终目标。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有望实现持久疗效。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理解是抗癌的关键。小组还讨论了蛋白降解剂和细胞因子等新兴疗法,指出了它们的潜力和挑战。共识是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需要量身定制的组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