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交互设计学堂
系统学习交互知识,就找老D。干货分享、在线培训、行知书院三大版块帮你提升自己。 最新资讯-全是干货还有老D点评,每天推送; 交互培训-在线课程帮助小伙伴进入交互行业,只要3个月; 行知书院-老D帮小伙伴们解读经典设计书籍,都是“硬”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十二月一日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看《白夜破晓》,学海报设计! ·  6 天前  
字体设计  ·  黄颜色作为点缀色如何运用? ·  1 周前  
Typeschool  ·  获设计金奖的字体长什么样!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交互设计学堂

何为“菲茨定律(Fitts's Law)”?

交互设计学堂  · 公众号  · 设计  · 2024-12-02 21:35

正文

       

1  菲茨定律概述


 起源与背景


菲茨定律,正式名称为Fitts's Law,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费茨(Paul M. Fitts)于1954年提出。当时,费茨博士担任美国空军人类工程学部门主任,他通过对人类操作过程中的运动特征、运动时间、运动范围和运动准确性进行研究,发现了这一定律。定律的核心是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与该点到目标的距离和大小有关。


发展历程


自提出以来,菲茨定律在人机交互(HCI)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不仅被用于改善计算机界面设计,提高用户操作效率,还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工业设计、汽车内饰设计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菲茨定律也被应用于触摸屏和移动设备的用户界面设计中,指导设计师优化按钮大小和布局,以减少误操作并提升用户体验。

       

影响与应用


菲茨定律对现代界面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网页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定律调整按钮和链接的大小及间距,以确保用户可以轻松点击。在移动应用设计中,考虑到用户操作的便捷性,菲茨定律同样被用来指导图标和按钮的设计。此外,该定律也被用于辅助技术的开发,帮助残障人士更有效地与数字设备交互。



       

2  菲茨定律的数学模型


菲茨定律的数学模型是人机交互领域中一个关键的预测工具,用于估算用户从起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所需的时间。这个模型由保罗·莫里斯·菲茨(Paul M. Fitts)于1954年首次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目标的大小和与目标的距离共同决定了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

       

基本公式


菲茨定律的基本公式表达为:



其中:


  • T 是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的平均时间(以秒为单位)。


  • a 和 b 是实验确定的常数,依赖于特定的任务和设备。


  • D 是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中心的直线距离(以相同的单位测量时间)。


  • W 是目标的宽度(如果目标是一维的,例如滑块或按钮)。


      

公式解读


该公式表明,移动时间 T 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与距离 D和目标大小 W 无关的常数项 a,以及一个与 DW有关的对数项。对数项表明,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加或目标大小的减小,所需的时间呈指数增长。

       

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菲茨定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用户界面元素的布局和大小,以提高用户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在网页设计中,较大的按钮或链接更容易被点击,而放置在屏幕边缘的菜单项可以利用屏幕的无限宽度来减少点击所需的精确度。

       

扩展模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菲茨定律也被扩展到二维空间中,考虑了到达目标的路径和方向。此外,一些研究者还考虑了用户的不同能力和经验,以及不同设备(如触摸屏、鼠标、操纵杆等)对移动时间的影响。

       

经验常数的确定


在实际应用菲茨定律时,确定经验常数 ab是必要的。这通常通过实验方法完成,收集不同用户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数据,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来估计这些常数。这些常数可以因任务的复杂性、用户的技能水平以及设备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3  案例分析

       

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菲茨定律在人机交互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帮助设计师优化用户界面,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网页设计中,按钮和链接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是根据菲茨定律来确定的。较大的按钮易于点击,而将相关按钮放置在彼此附近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间。


实例分析

  • 网页导航:

    在网页底部的分页导航中,数字链接通常会被设计得足够大,以确保用户可以轻松点击,减少误操作。

  • 软件界面:

    软件工具栏上的图标按钮,如“保存”、“打开”等,会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来调整大小,以确保用户可以快速访问。

       

移动设备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在移动设备上,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菲茨定律的应用更加精细。设计师会利用屏幕的边缘作为无限大的目标,以减少用户点击时的误差。


实例分析

  • 手机应用:

    在手机应用中,如设置菜单中的“返回”和“关闭”按钮,通常会设计得较大,以便用户单手操作时也能轻松点击。

  • 游戏设计:

    在游戏控制界面中,关键操作的按钮(如跳跃、射击)会设计得更大,以适应快速、精确的操作需求。

       

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菲茨定律同样适用于工业设计,尤其是在汽车内饰设计中,控制按钮的布局和大小直接影响驾驶安全和操作便捷性。


实例分析

  • 汽车控制面板:

    方向盘上的控制按钮,如音量调节和电话接听,设计得既大又易于盲操作,以减少驾驶员的视线转移。

  • 家电产品:

    微波炉和洗衣机等家电的控制面板,其按钮和旋钮的大小、形状以及布局,都是基于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来设计的。

       

特殊人群的交互设计


针对老年人或有运动障碍的群体,菲茨定律的应用更为关键,它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加包容和易用的产品。


实例分析

  • 辅助技术:

    为视力或运动能力受限的人士设计的辅助技术设备,如屏幕阅读器和特制的鼠标,其界面元素的大小和操作方式都考虑到了特殊需求。

  • 无障碍网站:

    无障碍网站设计中,确保所有交互元素都具有足够的大小和适当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能力的用户。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菲茨定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它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高效的交互产品。


      

 4  菲茨定律的现代研究与改进

       

基本现代研究进展


菲茨定律自1954年提出以来,一直是人机交互设计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研究在多个方面对菲茨定律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 跨设备研究:

    研究者探索了菲茨定律在不同指点设备(如触摸屏、虚拟现实手柄等)上的适用性,发现其基本原理仍然有效,但需要对经验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设备的特性。

  • 多维度分析:

    现代研究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开始考虑目标的深度和用户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中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改进模型


为了适应更复杂的交互场景,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改进模型:


  • 速度模型:

    考虑用户操作速度对交互时间的影响,提出了速度-加速度模型,使得菲茨定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快速或慢速操作下的时间。

  • 认知负荷模型:

    将用户的认知负荷纳入考虑,研究认知过程对目标选择时间的影响,为设计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应用领域拓展


菲茨定律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拓展到更多领域:


  • 可穿戴设备:

    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中,菲茨定律帮助优化了用户界面,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 汽车界面:

    在汽车的中控屏设计中,应用菲茨定律原理,合理布局控制按钮,减少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提高行车安全。

      

交互设计实践


现代的交互设计实践中,菲茨定律不仅被用来指导物理界面的设计,还被用于优化软件和网络应用的用户体验:


  • 动态界面元素:

    在动态变化的界面中,如进度条和滑动条,菲茨定律帮助设计者确定元素的最佳大小和位置,以响应用户的交互。

  • 手势识别:

    在手势控制的界面中,菲茨定律的原理被用来确定手势的识别区域和灵敏度,提高手势操作的自然性和准确性。

       

技术整合与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菲茨定律与这些技术相结合,为交互设计带来了新的创新:


  • 预测性交互: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用户的操作意图,结合菲茨定律优化用户界面,实现更加流畅和直观的交互体验。

  • 自适应界面:

    通过实时分析用户的交互模式,动态调整界面元素的大小和位置,使界面更加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5  菲茨定律的局限性与批判

       

针对特定情况的适用性


费茨定律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模型,用于预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需的时间,这一模型在指针设备操作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适用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存在争议。例如,在设计中,如果界面元素过于密集,虽然距离(D)减小了,但容易发生误触,降低用户的操作效率。此外,费茨定律主要关注于物理指标的测量,而忽略了用户的心理模型和认知过程。对那些依赖于快速反应而不仅仅是精度的任务,费茨定律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操作时间。


示例分析


  • 在高压力的环境下,用户的操作可能更倾向于快速而非精确,这时候费茨定律预测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 在非传统的输入设备操作中,如虚拟现实(VR)环境中,用户的行为模式可能与费茨定律的预期存在偏差。

       

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触控屏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普及,传统的费茨定律在现代交互环境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触摸屏的直接操作减少了用户与设备之间的距离,而语音交互则完全颠覆了基于指针的交互模式。


技术发展影响


  • 触摸界面:

    在触摸屏设备上,用户的手指直接与界面元素接触,目标的大小和距离不再是操作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

  • 语音控制:

    智能助手等语音交互技术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不通过视觉搜索和物理移动来完成任务,这超出了费茨定律的适用范围。

  • 预测算法: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系统可以预测用户的意图并提前作出响应,减少了用户实际需要进行的物理操作。


交互模式变化


  • 多模态交互:

    现代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视觉、触觉、声音等多种感官的结合,这要求费茨定律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交互环境。

  • 个性化体验:

    用户的操作习惯和身体差异对交互效率有重要影响,但费茨定律的标准模型难以涵盖这些个性化因素。


综上所述,费茨定律作为一个经典的模型,在现代技术环境下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交互方式和用户需求,设计者需要对费茨定律进行扩展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


       

6  总结


费茨定律,一个深刻影响人机交互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定律,通过将运动时间与目标大小和到达距离的关系定量化,不仅为界面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还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运动控制的基本规律。通过对费茨定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费茨定律以简洁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人类使用指点设备进行目标选择时的基本行为模式。

  2. 该定律揭示了目标大小和距离对完成任务时间的影响,为设计更易用、高效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传统的桌面应用还是现代的移动和网页设计,费茨定律都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工具。

  4. 费茨定律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如工业设计、游戏设计等,帮助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费茨定律的持续影响力显示了经典理论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中的持久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交互方式的出现,对费茨定律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仍然是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未来,我们期待费茨定律能够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 END -


注:交互设计学堂公众号接受投稿啦,如果你有好的原创设计类文章,可联系客服。别让灵感溜走,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