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橄榄古典音乐
全国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公众号。听音乐,长知识。《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季刊全国发行。因为有橄榄,生活更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墨西哥Ment住宅楼 ·  2 天前  
湛江日报  ·  起猛了!一夜之间,湛江→花海🤩 ·  2 天前  
湛江日报  ·  起猛了!一夜之间,湛江→花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橄榄古典音乐

他琴声中有北欧冰山般壮丽萧瑟的景象 | 橄榄专访卡瓦克斯

橄榄古典音乐  · 公众号  ·  · 2018-12-05 09:30

正文


橄榄原创视频专访

列奥尼达斯·卡瓦克斯


橄榄古典音乐原创视频 / 文章

采访时间:2018年11月19日

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卡瓦克斯 每次来华演奏

都会在乐迷间引起广泛的热议

他那无可挑剔的 精湛琴艺

以及慷慨酣畅的 炫技加演

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很有幸在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后台

采访到这位顶级小提琴家


1.从西贝柳斯大赛,到西贝柳斯大师



和小编前不久采访过的小提琴女杰穆洛娃一样,卡瓦克斯最初的扬名,也是因为 接连两项 顶级赛事的夺冠 :1985年的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大赛、1988年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这位来自希腊的年轻小提琴家,以令人惊异的小提琴驾驭能力,和超乎年龄的成熟度征服了广大听众。


▲ 卡瓦克斯早期演奏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是一部史诗级的小提琴巨作, 它有着冰山般凛冽酷寒的个性与火山烈焰般的激越节奏。提到这部作品与两位小提琴家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位是它备受推崇的演绎者雅沙·海菲茨,一位是它原始版本的首录者卡瓦克斯。


如今大家能听到的版本,基本都是西贝柳斯修改后的版本,但他在1903年写过一个 更具交响性、技巧更艰深的原始版 。这个原始版由于当年首演失败而长期被束之高阁,目前只有卡瓦克斯获得西贝柳斯后人允许录制这首协奏曲,他琴声中描绘的那种北欧冰山般壮丽萧瑟的景象,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近几年,卡瓦克斯在与各大乐团合作以及亮相各大音乐节时,频频演奏修改之后的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水准极高。这次采访中,小编了解到,他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演奏西贝柳斯的这部名作了。


目前, 他较为热衷于演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 ,他之前来中国的巡演中也都有演奏这两位德国作品大师的曲目。下面请大家欣赏他在DECCA唱片公司录制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一场演出,多次返场



毫无疑问,卡瓦克斯是 当今琴坛上数一数二的小提琴大师 ,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不愧为一位顶级高手。 他的演奏范围极广 ,从巴洛克音乐到现代作品,从大型协奏曲到无伴奏小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有着极强的把握能力。


▲ 卡瓦克斯演奏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克莱斯勒版本华彩


听卡瓦克斯的音乐会,你会感受到他对作品张弛有度的把控。比如这次他在上海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与乐队合奏时,他的演奏是克制保守的,因为他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 标准的古典主义结构和风格的协奏曲 但是当他演奏到自己改编自贝多芬钢琴版的华彩乐段时,音量骤增,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撼动人心的激情,因为他认为许多音乐元素表明,贝多芬有意在华彩乐段展现出自己 革命性的、豪迈洒脱的浪漫主义精神



中国观众对卡瓦克斯最深的印象是,他每次开音乐会总会慷慨返场四到六首炫技小品,令人十分过瘾。他常演奏的安可曲包括 巴赫、帕格尼尼、伊萨伊 等人经典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



其中,他最钟爱的返场曲,是美国小提琴大师 Ruggiero Ricci改编自吉他的名曲《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 。这首改编版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要以快速的分弓模仿吉他轮指,同时在相邻的弦上持续奏出贯穿全曲的节奏,还要跳到G弦上奏出固定低音,听起来就像有三把琴在同时演奏一样!




3.从演奏小提琴,到指挥管弦乐



一份2018年初的权威数据显示,去年,在国际顶尖的小提琴家中, 卡瓦克斯的演出次数名列榜首 ,这还不包括他以指挥家的身份参与的演出活动。同平恰斯·祖克曼、约夏·贝尔、吉东·克莱默等小提琴大师一样,卡瓦克斯也在艺术生涯的成熟时期拾起了指挥棒,成为了一位独奏与指挥双栖演奏家。



他表示, 在指挥中自己发现了一块新的天地 ,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他还谈到自己非常乐于与年轻的演奏家们合作,并分享传授自己从前辈以及自己的演奏生涯中所学到的宝贵经验。







4.橄榄小编对话卡瓦克斯



橄榄:这次你将演绎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包括海菲茨在内的许多小提琴大师都认为这部协奏曲是最能考验演奏家的曲子。它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非常难演绎,我想知道,你眼中这部作品的“难点”何在?


卡瓦克斯: 古典乐派时期的作品普遍来说比较难演奏 ,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质朴简洁。当作曲家能恰当合理地、清晰明了地构建出近乎完美的乐曲结构时,这部作品才足以称之为“杰作”,而这部作品(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正是一部杰作。如果不能很好诠释这一点(结构上的质朴简洁),那么就麻烦了。 这种质朴需要演奏家去领会、欣赏、揣摩,而不是靠掩饰和润色 ,实际上它们毋需矫饰。这一点就是诠释“古典乐派”作品的难点,比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这些作曲家的作品,都有这样的演奏难点,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太完美了!作曲大师们以简练的篇幅展现高屋建瓴的思想。对于我们演奏家来说,领会这种质朴是很艰深的,要走近它,而不是润色它。


橄榄:你觉得老一辈大师对这部杰作的演绎,和当代小提琴家的诠释视角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卡瓦克斯:我认为老一辈的小提琴泰斗,他们诠释这部作品的方式通常很“浪漫主义”, 在我们如今的时代听来未免有些过时 。但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在那个时代,我不得不说他们真的非常精彩,大师们都有着非常个人化的音色。但我很举说出“最喜欢”的一位。当你听那个时代的演奏时,你会更注重演奏者而不是作品。在当代,我们不循旧路,我们很愿意以不同方式去诠释作品,同时也需要将时代烙印下的风格融汇到我们的演绎中。 在过去,人们听得更多的是演奏家的人格魅力 ,他们都很棒,有着极好的音色,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谢霖、克莱斯勒、弗兰切斯卡蒂、格鲁米欧,你从他们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声音的美妙。但我并不需要一个所谓的“正确”版本来引导我该怎么演奏这首曲子。


橄榄:我记得你以前一直是拉克莱斯勒的华彩版本的,但我注意到你这次使用的是贝多芬版华彩,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改用这版的?


卡瓦克斯:近期才开始的,因为几个月后我要用这版华彩录制唱片。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演奏贝多芬的华彩版本,因为我认为它非常宏大,不仅在于篇幅浩大,而且在于他处理音乐的方式。这部协奏曲规模浩大,且优美如歌, 在华彩乐段,贝多芬完全放飞自我 。在我看来,贝多芬将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其他作品中的一些元素,放在了华彩乐段,而不是融入在作品整体中。你知道的,他先写了小提琴协奏曲,再改成了钢琴协奏曲,然后为钢琴版创作了华彩,这个华彩是他深思熟虑后创作的。 一直以来我都想改编这个钢琴版华彩 ,但这个非常困难,因为钢琴可以双手弹奏,贝多芬原本写的段落声部很难在小提琴上展现,因为小提琴的表现能力是受限的。我改编这个华彩花了好几年,不断与乐手们尝试尽量接近钢琴版本。当然,我也用到了定音鼓这个重要元素,加上一些其他的乐队声部。很高兴我能公开演奏这个华彩。


橄榄:那你还会创作完全个人风格的华彩吗?


卡瓦克斯:我有这个版本就已经很满足了,我相信在大师(贝多芬)的钢琴版的指引下,我不会再创作其他“还不错”的华彩。 我坚持尽量接近钢琴版的华彩


橄榄:你的技术非常精湛,也有如此丰富的舞台经验,那么对于现在的你来说,还有什么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吗?


卡瓦克斯:我认为新曲子、我演奏过的曲子、我还没演奏过的曲子,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因为伟大的作品总是高于我们的,作曲大师们将智慧与天赋倾注在作品中,其中可深究的东西再给十年也不会穷尽。我演奏贝多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有三十年了,至今还在探索,时常会改变,因为 不断会有新的元素和想法涌现,我想将它们融入到我的演奏中,这是不会停止的 。所以,无论是新曲子还是旧曲子,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但是的确有些我还没拉过的曲子,我是打算尝试去挑战的,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确非常伟大、布里顿《小提琴协奏曲》也非常棒,我打算演奏一些较为冷门但非常杰出的作品,我要抽空去学习这些曲子。


橄榄:在韦尔比耶音乐节等场合,你常会与其他名家合奏,那么几位极具个性的演奏家在一起要如何协调演奏风格呢?


卡瓦克斯:团队合作中你不能随心所欲,除非你是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奏。你需要学会采纳、学会妥协、学会付出,这在舞台上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论是与乐队、与室内乐组合、还是与钢琴伴奏皆是如此。而指引合作的方向永远是乐谱,它是我们所需要遵从的, 对我来说原谱就像是法典,照亮诠释乐曲的真理之路 :作曲家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整合灵感的、他是怎么构建和谐感的、他是怎么分配各个声部的....这非常重要,没有团队配合,这些无从下手。


橄榄:近些年你也常与年轻音乐家合作演出及录制唱片,包括当红的奥登萨默、王羽佳、特里福诺夫等人,那么与年轻乐手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卡瓦克斯:与年轻乐手合作是非常有趣的, 我很乐于传授 ,我认为把从上一代艺术家那里学到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是很重要的,他们也曾经是这样的。我非常愿意与年轻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


橄榄:你认为年轻的音乐家在发展自己的演奏事业时,是否需要有一定的“野心”或目标?


卡瓦克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个人的野心所驱使,而要静下心去探索谱面背后蕴含的深意,探索深层的情感、寓意、结构、和谐,因为每个音符就像生命进行中的细节,也许你会觉得有些细节不重要,但对其他人却意义非凡。 我觉得每一代音乐家中,都不乏一些追逐名利的人,这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 音乐可以让人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但这种改变不是你刻意为了变成“更好的人”而能攫取的,当我们面对一首伟大的音乐、一幅伟大的画像或一座伟大的雕像时,是心怀虔诚和爱,而不由自主被这种“伟大”所感染的。作为人,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师,也不是要成为一台演奏的工具,而是要让自己快乐,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愉悦,这样才能让更有意义的东西在我们生命中茁壮起来,在才会成为一种真正的“品质”。




更多橄榄原创采访


(点击人名查看文章)


舞台艺术家

张军 | 特雷弗·纳恩 | 大卫·雷诺索 | 埃文•恩赛因

洛朗·班、达米安·萨格、斯蒂芬·梅托 | 冯英 | 徐丽东


作曲家

谭盾(1) | 谭盾(2) | 陈其钢(1) | 陈其钢 (2) | 普莱斯纳


指挥家

余隆 | 许忠 | MTT | 梵志登 | 莫洛 | 张弦


钢琴家

郎朗 | 李云迪 | 张昊辰 | 朱晓玫 | 内尔森·弗莱尔 | 邓泰山

李坚 | 吴牧野 | 孙颖迪 | 陈洁 | 宋思衡 | 薛颖佳

路易 | 杜芒 | 威尔 | 鲁迪 | 尤雅 | 科恩


小提琴家

穆特 | 穆洛娃 | 郑京和 | 约夏·贝尔 | 祖克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