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主要金融风险是流动性太大,大量的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很强的存款和现金的形式存在,约合23万亿美元,而我们央行手里只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照现在的换汇制度,只要有5%的中国人不相信中国的金融体系,准备要出国,我们的金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资金跨境的流动恐怕都需要管理,绝对不能听一些所谓的国外主流学者、经济学家的忽悠,这条线是不能碰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银行存款和现金逐步转换成老百姓持有的公司债和国债、地方债,使流动性下降,那会稍微好一点。
2. 大国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二件事情,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有很多表现,包括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他们和经济发展不配套。
就经济层面来讲,我们现在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有像央视大楼这样的现代化的建筑,但这些现代化的建筑被包围在雾霾之中,300公里之外唐山的钢厂冒着烟在生产钢铁,全国23%焦炭的生产分布在北京方圆500公里范围之内,雾霾问题没有才怪!这是一种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必须是京津冀一体化。
这张夜晚灯光图反映了江苏和安徽用电量的差异。这两个省紧挨着,情况完全不一样。江苏省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倍以上;安徽省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六,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平衡。
怎么能够平衡起来呢?不要害怕这个现象,不平衡恰恰是增长的潜力,就是要让那些短期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发展起来。事实上安徽省正在崛起,两年前李克强总理把德国的总理默克尔请到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举行了两国总理的会谈,就是要给德国的领导人看一看安徽省蓬勃发展的局面,现在安徽增长速度确实是非常快。这就是我们大国发展的潜力,归根结底怎么弥补发展不平衡?经济层面上讲,资源,尤其是生产力要素,要流动起来:或者资金带着技术从江苏流到安徽,或者是人口从安徽逐步挪到江苏省,我们作为大国不像当年的韩国、日本,他们的起飞完全靠出口,我们大国就有这个流动的优势。所以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既是挑战也是增长点。
3. 提高劳动力素质
第三个挑战可能更加长远,即劳动力素质问题。现在北京快递员的平均月收入大概比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金融系毕业生的起薪多1倍。但是我也挺担心他们的,他们是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群体。因为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劳动力跟劳动力的竞争,同样的装配线,同样的流程,中国的劳动力能不能干得比意大利强,能不能够让工厂的生产能力留在中国,而不是去意大利或者匈牙利,这是关键。说到底,劳动力要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能力要提高,单位时间要效率上去,你不能说周末不休息了只加班,那种模式不可持续。效率上不去,还是拼不过人家,德国人从来不加班,但他们生产的汽车全世界受欢迎,尽管成本高,但是质量好。所以未来中国要实现2035、2050的愿景,劳动力的技能一定要提高,一定要对标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仅仅对标东南亚,对标印度是不行的,他们已经落在我们后面了。未来,快递小哥、在工厂里打工的这部分人能不能够操纵机器,能不能够适应未来的柔性化生产,这是关键。
未来还有一个竞争,就是人跟机器的竞争,会不会出现一个科技陷阱呢?快递小哥们会不会被以后的自动送快递的机器和车取代了呢?十年内恐怕很多快递工作就被机器取代了,届时上百万的快递小哥怎么就业呢?一定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说给快递小哥一点钱,就能够让他过好日子,给钱、给补助是不行的,人不工作、不参与社会的活动,他再有钱也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提升劳动力的素质,适应未来需要。
另一个前景就是提升未来的人跟人之间的服务能力。我不相信人工智能能够代替养老院的护士照顾老人:护士得跟老人交流,她得会背唐诗宋词,得会讲点国外的事,她还得负责对老人心理进行安抚。未来心理咨询师会是重要的行业,这也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这就是人跟机器的竞争。今天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2.7%,至少数量上是很高了,质量也不差。清华大学的工科,连续很多年都被美国人排到第一,超过MIT。我们清华培养的工程师,毕业就可以干活,工资也远远比美国人的低。
但是我们现在短板在哪里?在高中阶段的教育。现在初中毕业的一大批劳动者,包括快递小哥,收入很高,大量的学生初中毕业赶紧去就业,没有耐心读高中。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饭碗很快将被机器替代,还没有意识到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所以政府要做点对应的政策,要求他们在学校里多学几年,要多学点软的技能,包括心理学、历史、外语等内容,这才能够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个问题上也需要政府与市场同向使劲,比如说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时政府也必须给相关的家庭提供经济激励,让这些家庭和孩子有经济动力去读书,而不是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工资日益高涨的打工大军。企业也必须有激励,多雇佣短期来看工作能力并没有迅速提高的高中毕业生,而不是简单的年轻的初中毕业生。
4.合理应对老龄化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应对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这是中国特色,根据联合国2015年的预测,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6亿,约占人口的25%。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一定要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来解决。最好的前景是,有工作能力还可以继续工作两天,现在我们这批60后总的来讲比我们父母那一辈身体健康一点,到我们60多了还愿意工作,就别强迫我们退休,愿意干就干,这是第一种最好的情况。不愿意干,高高兴兴的也行,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可以跳广场舞去,建议专门设置老年活动区,给老年人娱乐用,这是第二种机制设计。
根据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了2050年有接近1/4的家庭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生活,如果身体健康还好办,最怕的是健康出问题,长期住院,给社会、给家庭带来包袱。所以一定要健康。清华大学高度重视体育,这很好,但体育好不等于健康。人生应该三件事都得搞好:第一,智商要高。第二,情商要高。第三,“健商”要高,要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健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其实不容易,仅早睡早起这一件事,很多人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健商”很重要。
5. 新型开放发展战略
第五个挑战来自于新型开放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储蓄高,所以必然要走出去投资。投资的学问很大。投资,不仅不能浪费我们老百姓的血汗钱,要获得好的回报,而且要对世界做出新贡献。“一带一路”的目的就是用好我们的剩余储蓄,支持周边沿线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兄弟国家搞建设,让他们跟中国经济一起往上走。所以2035、2050不仅仅是中国梦,恐怕也是一个世界梦,这是非常重要的。
海外投资,不能仅仅把储蓄配置在美国资产上,不能像当年日本一样,匆匆忙忙一窝蜂出国购置资产,那样一定会吃亏的。安邦曾斥资19.5亿美金购买华尔道夫酒店,有一次我问华尔道夫曾经的老板:“你坦率告诉我,你有没有多赚中国人的钱?”他说:“我确实多要钱了,如果不多要钱对不起我的股东啊!”多要多少钱呢?大概是未来四五年他们赚不到的钱。总之中方多付钱了。所以走出去投资一定要谨慎,一定不能钱多、人傻,不能被世界笑话。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有时候多给人家钱,别人反而会瞧不起你,会认为你傻,认为你不精明。
6. 从中国故事到中国理论
如何从中国故事上升到中国理论是我们的第六个挑战,这是我特别要强调的一点。
中国发展起来了,世界不理解,觉得中国人耍赖了、中国人占了西方人的便宜,特朗普甚至说:“你们是非公平贸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讲中国故事。但仅有中国故事还不够,还要有中国理论,理论上不去,理论讲不圆,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