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小助理:cv3d001,备注:方向+学校/公司+昵称,拉你入群。文末附3D视觉行业细分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
」知识星球,星球内凝聚了众多3D视觉实战问题,以及各个模块的学习资料:
近20门秘制视频课程
、
最新顶会论文
、计算机视觉书籍
、
优质3D视觉算法源码
等。想要入门3D视觉、做项目、搞科研,欢迎扫码加入!
(图源:中国水运网)
大家还记得这个场景吗?这是2018年央视春晚的珠海分会场上,令人震撼的“海陆空”无人系统联合展演中的
无人船
!当晚,一艘7.5米长的“瞭望者”号海洋无人艇带领着80条1.6米长的小型无人船,列队成海上的“离弦之箭”穿过港珠澳大桥。
在无人船行业,大规模多艇协航是公认的技术难题,此次表演也说明
我国的无人船编队控制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
平
。而此次亮相的无人船背后都有一所位于武汉的高校在默默努力,这所高校就是——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这所承载着
百年工业救国
梦想的高等学府,其历史可追溯至
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投身工业救国的伟大事业。武汉理工大学正是这一历史洪流中的一股清流,始终秉持着
“育人为本、学术至上”
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业科技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汉理工大学在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武汉理工大学迎来了历史性的合并。2000年5月27日,原
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
组建新的
武汉理工大学
。
(图源:
学校官网)
然而,合并之初,外界对武汉理工大学的评价褒贬不一。
合并前的三所高校皆是“有口皆碑”的“准211”大学,
有着自己独特的顶尖学科。
(图源:
武汉理工大学团委)
而合并后的武汉理工大学仍是211,并未成功跻身
985工程高校之
列。因此,
有人质疑合并的效果,称之为“合并失败”。
然而,这种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事实上,武汉理工大学在合并后迅速崛起,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这是对武汉理工大学合并后的生动描绘。
在校友中,他还有一个亲切的外号——
“皇家理工大学”
。一方面,这是因为武汉理工大学的老校区位于武汉黄家湖,因此学校被学生戏称为“黄家湖理工大学”或“黄家理工大学”。由于“黄家”与“皇家”是谐音,这个称呼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皇家理工大学”。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得“皇家理工”这个称号,学校也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经过126年的办学,特别是最近70年的努力,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
建材建工、交通、汽车
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而在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上,更是名列前茅。
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十,2023年更是雄踞全球第6名
,傲立全球高校顶峰!
此外,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还有化学工程位居全球第30名,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学科位居全球排名前50。
(图源:
软科)
回顾武汉理工大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工业救国到改革开放,从合并三校到跻身一流大学行列,武汉理工大学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无论是上天还是下海,科技创新的背后都有武汉理工大学的身影。
2017年,
C919中型客机
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武汉理工大学参与设计
客机新型材料
,突破性地在国产民用飞机上应用大面积复合材料制造主体结构,可让飞机结构减重20%-30%。
2019年,
港珠澳大桥
的完工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卓越能力。武汉理工大学为其解决
隧道沉管
难题,并在其正式通车后积极参与
桥隧安全保障
的国家重点研发工作,为这一世界级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武汉理工设计建造的
“爱达·魔都号”
大型邮轮正式交付,这是我国
首艘
国产大型游轮
。学校在大型邮轮国家创新工程专项中的邮轮美学设计技术、13万总吨级大型邮轮工程开发、邮轮
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邮轮安全返港设计技术等课题上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