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领域,以ICO形式募资已经超过了传统的PE/VC。火爆的ICO市场中也不乏乱象与投机者。
ICO究竟有多火爆?CoinDesk的数据显示,截止6月,全球区块链创业公司通过ICO融资高达3.27亿美元,而VC的融资金额为2.95亿美元。据点量研究院报告,从近期国内ICO上线的主体情况看,募集比特币总量约67000个,若以比特币兑换最高2万人民币计算,ICO融资金额约合13.4亿元。
ICO代币价格的疯长,也诱使从业者们“蒙眼狂奔”。
有媒体总结到,量子链ICO第一天最高价格66.66元,涨幅33倍;公信宝从最初的“一股”几毛,翻了90多倍;小蚁币从5毛涨到了40块;最夸张的Stratis,一年涨了1500倍…。
一家区块链公司的董事坦言,部分区块链团队进行ICO有些本末倒置,团队本来是为了研究区块链实现技术突破而成立,如今却每天都在为ICO路演四处奔波,团队商务和宣传的人员比技术人员还多。这样的ICO项目未来究竟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投资者能获得多少回报,还得打个问号。
孔祥辉认为,ICO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揭示不完整。大部分ICO 项目处于初创阶段,参与ICO前也没有像IPO、VC等传统融资前完善的尽职调查,对于项目是否合规,外部人员是很难深入了解。而对于法律、政治、经营风险,很多项目甚至零披露。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表示,长远来看,区块链行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未来很多行业业务可能都会跟它发生关系。而区块链又是比较新的生态,任何新的技术出来在国内都容易出现泡沫、各种的噪声,作为VC也很谨慎的去鉴别项目。
“相比国外ICO投资,国内区块链ICO项目的盲目、跟风投资现象较严重,大多缺乏理性思考。在目前ICO产业链不完善、生态系统不健全的环境下,建议投资者应该详细了解区块链相关技术、应用情况以及项目负责人背景等信息。”孔祥辉补充道。
点量研究院报告从投资者角度提出了评价ICO项目的TPM模型,从团队、项目和市场三个维度考量。其中团队因素包括创始团队背景和技术能力、战略顾问、早起投资人及投资机构;项目因素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发展空间、难度及周期;市场因素有市场认识度和社区建设。
上述报告指出,真正的ICO应该是通过种子用户和社区力量,汇聚小微资金背后的巨大智慧,协助项目方在“愿景”和“行动”间来回验证,极其快速的验证其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或应用创新的可行性。这将激发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概率。
一位ICO项目负责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表示,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是有成本的,创业企业都有成功和失败,ICO项目也就是正常的创业项目,大家需要有平常心,虽要提升风险意识,但也不能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