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内贸专家委员会主任 黄海
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进一步强调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始终在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产业,同时又是菜篮子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也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对于市场主体而已,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
从商务部门来讲,历来都非常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2006年商务部实施了一个双百市场工程,建设100个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重点扶持100个农产品流动企业。从实践发展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大突破,最后实际支持超300个。
最近几年又开展了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也升级改造了一批农产品市场,发展了一批终端,还有一批跨区域的供应链。
在新形势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冲击。
那么,作为我们的农产品批发产业发展,怎么才能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怎样赢得这些挑战,我提几点建议:
我们是整个商品流通行业的中介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一部分,而且长期以来我们赢得市场也是要靠服务。
目前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对服务应该有一个更深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对服务的内容认知主要是品种、数量、价格、新鲜度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习惯的变化,特别是流通渠道的变化,那么这个服务的内容应当有所改善,除了批发市场固有的集散地功能之外,还要发展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功能,要从供应链产业链的方向来发展,实现纵向的突破,还有横向的融合。
一方面向上和产地进行稳定合作,向产地提供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提供种子或者关于农业资料的服务;另一方面向下延伸,承接综合实力较强的固定采购商,在产品业务、技术上、资金上实现多元合作。
总之,要把集散功能扩展到一个供应链的功能,进一步的扩大一些产业链的功能,把加工业引入。现在很多超市提出来无加工不生鲜。就是说生鲜产品一定要加工,不能只卖鱼、肉、菜,一定要进行整理,不然的话就很难生存,虽然批发市场和超市不一样,但是这种思想也可以考虑借鉴。
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开拓市场的敲门砖。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于中国的农业,应当说品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非常分散,做不到大规模生产,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当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在所谓的网红经济的条件下,品牌效应非常有用。
我们批发市场本身也应该培育自己的品牌,比如说在市场管理中,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营,把市场的品牌打出来。现在全国有一些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本身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这些市场能够在全国各地开了很多分市场,就是因为打造了一个品牌。除了市场的品牌化之外,市场内也可以打造一些商户的品牌化。另外市场也可以引入比较成熟的品牌、引进管理团队等。
总之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我们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一个先机。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个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在起步阶段,很多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网站、APP等。但是农批市场的数字化,绝对不是把这套流程全部由线下搬到线上,这样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从成功的零售企业数字化实践来看,所谓数字化,就是把不同环节全部打通,能够在同一个系统中统一运用,进行重构,打破原先的流程,优化现有过程,然后形成一体化,进行流程再造或者叫模式创新,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
现在数字化应当说在零售行业还是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批发产业,要创造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很多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这个条件,比如大量资金、人才资源等都是需要投入的。
而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第三方数字化服务,这种专业化的团队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建立了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有效推动智慧转型发展,据说在流通行业已有很多家企业都在实际践行,而且做的非常成功,也形成了一批标杆案例。
农产品所在行业的数字化目前跟其他零售业比起来,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却很足;换言之,现在我们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以科技创新、数字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
起
步虽
晚但
技术新,
应用广,是
可以讲后发优势,可以超弯道超车,也后来居上。
本平台转载
观点
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分享更
多信息,
不构
成任何投资、使用等商业行为的建议,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内容或更正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