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12日),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披露,山东林森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森生物”)自2025年2月13日起终止其股票挂牌,林森生物也成为今年首个摘牌的化妆品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巅峰时期,林森生物营业收入曾达1.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83.33%。但此后,林森生物开始身陷业绩下滑的泥潭,最终选择告别资本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林森生物成立于2005年,创始人为于景堂,是一家以植物护肤品及植物提取物为核心产品的企业,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化妆品及原料、植物提取物、生物制剂、功能蛋白肽的销售。
据其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林森生物功能蛋白类业务营收为529.92万元,占比为76.22%;植物提取物业务营收为104.84万元,占比为15.08%;植物护肤品业务营收为38.96万元,占比为5.6%。
2018年,林森生物成功挂牌新三板。然而,自挂牌伊始,林森生物的业绩就开始剧烈波动,盈亏转换频繁,经营状态不甚稳定。
2018年至2020年,林森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3180.77万元、6835.96万元、3172.3万元,尽管在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为454.75万元,终于扭转前两年亏损状态,但整体营收并未有明显起色。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林森生物迎来了业绩的大幅增长,营业收入飙升至1.2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4.72%;归母净利润也实现了72.01%的大幅增长,达到782.22万元。
对此,林森生物表示,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口销售收入较上期增加3049万元,另受国内疫情好转影响,国内客户经营状况好转,内销收入同比增加6009万元。
2022年,林森生物延续了前一年的增长势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峰值1.61亿元,同比增长32.02%,归母净利润更是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434.03万元,同比增幅高达83.33%,这也是林森生物挂牌新三板以来的首次千万级盈利。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林森生物的业绩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其营业收入暴跌85.99%,降至2258.01万元,近九成营收暴跌也创下其新三板挂牌后的最低值;归母净利润也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545.54万元,为新三板挂牌后最高。
进入2024年,颓势依然延续。其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林森生物营收持续下滑,仅为625.22万元,同比降幅达38.10%,归母净利润依旧深陷亏损泥潭,亏损101.12万元,经营困境愈发显著。
最终,在2024年10月16日,林森生物发布公告称,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好公司经营管理,降低公司营运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经充分沟通及慎重考虑,拟申请股票在全国股转系统终止挂牌;同年11月1日起,林森生物股票停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林森生物从连续两年营收破亿,到业绩飞速下滑,再到如今终止挂牌呢?
青眼号外梳理林森生物近几年财报发现,近两年林森生物业绩暴跌,与其
主营业务之一“植物护肤品”业务骤冷不无关系。
2018年至2020年期间,林森生物的植物护肤品业务营收均在200万元左右,占比均不超过10%。
但在此之后,植物护肤品业务开始飞速增长,成为林森生物业绩飙升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该业务营收达8668.3万元,同比暴增4214.13%,占总营收的71.02%;2022年,该业务继续增长61.37%,营收达到1.39亿元,占比高达86.81%。
然而,从2023年开始,林森生物植物护肤品业务遭遇断崖式下跌,营收暴跌98.01%,降至278.31万;到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更是仅有38.96万元,同比下降79.17%,占比更是跌回个位数,仅5.6%。
据林森生物招股书显示,林森生物曾销售过田缘舞沙等品牌的护肤品。但据青眼号外调查,目前田缘舞沙品牌在淘宝上已无官方店铺,且仅有零星产品在售,销售均不算多。
▍截自淘宝
此外,青眼号外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发现,林森生物旗下曾备案134个产品,包括了田缘舞沙、绣筵、千美集等品牌,其中大部分产品备案仍有效。该公司最后备案的一款产品是2023年10月8日备案的“绣筵玻色因逆龄抗皱霜”,同样,其目前在淘宝上无官方店铺,仅有零星产品在售。
另一方面,林森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被捕亦对其造成重大影响。
2023年6月,林森生物发布公告称,经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于2023年4月28日对涉嫌妨害药品管理罪的于景堂执行逮捕。
紧接着,同月,林森生物的持续督导主办券商——江海证券有限公司(下称“江海证券”)发布林森生物风险提示性公告,指出于景堂被公安机关逮捕,无法履职,存在对公司治理及公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此外,在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的半年报中,林森生物均指出,公司面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被逮捕的风险——虽然该事件属于个人行为,但仍对公司的生产、销售、日常经营管理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江海证券也在去年4月发布林森生物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受于景堂事件的影响,林森生物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下降,且该事项到目前为止尚未解决,并强调这些事项或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林森生物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
据林森生物财报披露,截至2024年6月底,于景堂和及其妻子吕丽红合计持有公司 92.48%的股份,为林森生物共同控制人。其中,于景堂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吕丽红为公司董事,能够对林森生物经营管理和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而这,或许也
是林
森生物最终摘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至少有3家化妆品相关企业面临退市/终止挂牌风险,包括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津药业”)、广东幸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幸美股份”)和湖北九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有着“新三板日化第一股”之称的幸美股份,或将因未在法定期限内出具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面临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至今,幸美股份至少曾发布15则被终止挂牌的风险提示公告。
龙津药业面临退市的原因则为业绩不达标。
今日(2月13日),龙津药业还刚刚
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当前股价严重偏离同行业上市公司合理估值,并提及如果最终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经审计财务数据与业绩预告数据范围一致,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青眼号外注意到,龙津药业自2022年起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12万元、-7094万元,而龙津药业在此前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里,表示2024年归母净利润或将亏损2981.62万元至4437.7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12日,中国证监会于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下称“退市新规”),其进一步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
其中,退市新规针对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指标进行了关键调整,明确规定近一年审计财报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一定标准(主板3亿元,科创板和创业板1亿元),将面临退市风险。
该新规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也意味着,2025年或将有更多化妆品上市公司走向退市。
林森生物的案例无疑也为整个化妆品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更需要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以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