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萧秋水
有书有剑有肝胆,亦狂亦侠亦温文。这是一位知识管理研究者,分享学习方法、成长工具,也分享摄影、电影、阅读、运动等生活美学相关内容,在这里,你也许会看到不同的人生样本、多样化的生活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2300000000+! ·  22 小时前  
新北方  ·  一家人为喝酒提前吃药,结果进抢救室 ·  3 天前  
新北方  ·  2025春节档同期电影票房创新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萧秋水

换个活法没想像中困难,从微小的改变开始

萧秋水  · 公众号  ·  · 2024-04-18 23:00

正文


1


看了《人到了一定阶段,是可以考虑换个活法》,有人立刻就想到辞掉工作,但其实,换个活法不一定是人生做出改弦更张的大变动:辞工、离婚、出走……这种翻天覆地的改变,哪能在一夕之间做出决定?

换个活法,首先是换思维,换行为。

比如我以前上班都是乘公司班车,但有位同事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全程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有时候在车上都能看到他矫健的步姿,问他累不累,他觉得是乐趣。

后来我离开了公司,也试着走过那条路,发现很有意思,虽然的确会花费很长时间,但是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比如欧洲城桥洞里的墙画。

所以上班这件事,如果条件允许,其实也是可以换个走法。

比如以前开车,可以试试地铁、公车、走路、骑行……很多种方式。

我上了二十多年的班,每天开开心心地上班下班,然后成为自由职业者,每天开开心心地不上班不下班,再然后又开始上班,还是开开心心。

不上班有不上班的开心,上班有上班的开心。
我觉得在保险公司上班很有意思,可以听到很多故事,各种人间冷暖,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因为现在做保险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可能只了解保险产品就行了,现在简直得变成百科全书。

等我以后写本《保险公司的故事》——对于向我倾诉上班如酷刑的人,我经常建议说,你不妨换个角度看眼前的工作,你就假设想写本《欢乐颂》那样的小说,领导怎样,同事怎样,客户怎样,找个主线把很多故事串起来,那样的话,就不会觉得烦人,说不定还会迸发出八卦心理,每天各种留意和打听,只恨眼前出的事不多。

一位朋友经常向我吐槽单位里各种事,我说你不如写个“我的奇葩同事”专栏,专门吐槽职场奇葩,说不定引发共鸣,会有很大流量,万一不小心财富自由了呢?

现在这个时代,一切均有可能啊。

所以,就算是吐槽,也得转化成生产力,可不能白白吐槽,吐槽本身只是情绪发泄,并带不来效益,但是转化一下就不一样。

自然,故事要各种删改,人物要张冠李戴,这样才不会被当事人发现,只要内核不变,有警示意义,有代表性,就会有人爱看。


2


很多事情,换个思路,就会不一样。

比如有些人不愿意发自拍,觉得太自恋了。

但我不这样看。

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毕生的画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离破碎的自画像,这也成为她的作品特色。

(网图,侵删)

2019年10月我去伊朗,见到不少世界级的INS大V,他们都有个习惯:通常并不会单纯拍风景,因为风景很单调,但也不见得时时都有模特,而假如需要模特但没有,他们会自己入镜,这样,风景就会生动起来。

当初教我摄影的江南上,也曾经这样告诉我:世界上的风景都已经被拍滥了,但唯有加上自己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了,他可不是说剪刀手游客照。

影像,是一种表达,是让时光停驻留进记忆。



3


改变,还可以包括对世界、对他人的态度。

做一个发光发热的人,随时向世界释放善意和热情。

中午在海岸城原石牛扒吃饭,对菜品和服务都很满意,主动对服务员说:你们的服务真好,回头我在点评给你们写好评。

服务员很高兴。

我没骗他们,吃完饭立刻在现场写完点评发布出去。

那样讲,也不是为了讨好他们,并没这个必要性,就是一个正向反馈,让他们明白,他们做的很好,作为顾客我很满意,被认可会让他们开心,打工人已经很辛苦,他们做的好,让他们开心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