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场库
专注于分享国内外精选短片,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你大开眼界。V电影,一本高品质的影像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商报  ·  借光“哪吒”,光线传媒还能继续涨停吗? ·  16 小时前  
中国商报  ·  借光“哪吒”,光线传媒还能继续涨停吗? ·  16 小时前  
西部财经融媒  ·  7000000000+!《哪吒2》预测票房近 ... ·  5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7000000000+!《哪吒2》预测票房近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场库

9分钟短片揭秘:日本在钻石公主号上的防疫为什么会失败?

场库  · 公众号  · 电影  · 2020-02-26 13:47

正文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377 部 每 日 一 片



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这两天看了韩国日本那么多骚操作之后,

该来的还是来了。

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5日国际奥委会高级成员称:

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下旬得不到控制,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能将被取消,而不是推迟或换城市举办。

这意味着,东京奥运会可能将成为第四届停办的奥运会,东京或将成为唯一两次取消的主办城市(1940年东京奥运会因二战取消)。

毕竟日本确诊人数即将破千。

(截至日本时间25日晚8点,日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总数达到861例,其中包括在日本感染的患者与来自中国的游客等156例、“钻石公主”日邮轮的乘客及船员691例、以及搭乘政府包机从武汉归国的侨民14例。)

眼看着疫情要大规模爆发,日本各界,尤其是日本官员的举措却让我们频繁迷惑。


很多网友吐槽日本连抄作业都不会抄。
那么为什么日本如今对疫情控制软弱无力?
为什么日本做了一个看似正确的决定之后,却搞成了崩盘的结局?
吟游诗人基德 (微博|B站) 制作的这部9分钟的短片,或许能解答我们对于这两个月以来,所见所闻的疑问。

《钻石公主号日本为啥失败》

作者:吟游诗人基德(微博|B站)
(一定要看到后半段)

短片中,作者从日本揽下“钻石公主号”的活把自己整崩盘开始,
重点讲解兼顾人权的防疫工作有多难。
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推到1月20日。
这一天,“钻石公主号”的邮轮从日本的横滨港出发。这艘船上有一名香港的乘客,于1月25日,在中国香港下船,2月1日被确诊为新型肺炎患者。
于是原定2月5日到达横滨港下船的钻石公主号,包括乘客、船员在内整艘船近3700人都必须要进行体温测定。
检疫人员对船上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和密切接触者共273人做了病毒检查,有31人的检查结果已出,31人中确诊10人感染新型肺炎。
于是日本宣布,全船3700人从此时到未来的14天内不得下船,也就是所谓的隔离。


在这之后,我们看到了各种日本对于这艘船“救援不利”的新闻爆出。
一位日本神户大学传染病内科的教授,岩田健太郎登上这艘船,之后立刻发布视频质疑这艘船的对应,主要是这三个点:
1、船上没有区分红色区域(危险区域)和绿色区域(安全区域)
2、船上没有常驻的应对感染的专家
3、出现症状的日期与时间的数据没有记录

日本厚劳省副大臣桥本岳为证明船上有划分区域,专门登船拍了照片,给大家展示左手为清洁区,右手为不洁区。

结果被网友扒出这两个门走过去后竟然是连在一起的。

把3711人隔离在一艘游轮上。

相当于把健康的人和被感染的患者放在同一环境下。

整船人交叉感染了14天,想想就很恐怖。

还有什么把下船后发现确诊的人又叫回去重新隔离;

发现确诊但未出现症状的人,因人权问题只多隔离了两天......

眼看着船上确诊人数不断上升,日本政府应对无力,舆论对这艘船的评价变成了:

“恐怖游轮”、“病毒器皿”、“高级监狱”。

的确,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看,

日本政府这次应对疫情的措施几乎步步都是失败的。

可能有人要问:

明明有中国的先例,日本为什么还搞成了这样?

作者讲到,从14世纪让欧洲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到上个世纪席卷全世界的麻风病。
被感染的患者几乎都失去了一个人应有的所有权利。
尤其是麻风病人。
在抗生素还没发明出来之前,他们遭受着如今看来匪夷所思的社会歧视。
他们被广东政府下令处死、被日本政府强制实施绝育手术。
即便活着,也生不如死


甚至直到1953年,日本麻风病患者的后代仍然无法上学。
而基于历史上对麻风病人错误的强制隔离政策,
日本政府作出反思和道歉。
他们认为这是导致人们对麻风病的歧视的根源。

所以在1996年,日本不仅废除了曾经的《麻风隔离法》,在后续的《传染病隔离法》中,都加入了一条尊重人权的基本方针。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日本明知道新冠肺炎传染性这么强,
依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背后真正原因。


当病人的人权和民众的恐慌同时出现时,

我们该优先照顾哪一个?

这是个需要门槛、需要智慧、且相当困难的决定。

日本官员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失败的。

而我们大部分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不是站在别人,国家,当事者的角度上来看问题。

如果立场对调,在一切都是未知,权衡利弊下,我们真的能做的比其他人更好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