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设计便利店
等待灵感,不如来积累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2025 ... ·  4 天前  
知乎日报  ·  国内外这么多 AI 大模型,为什么是 ... ·  4 天前  
知乎日报  ·  今年回家,你最想带上什么? ·  5 天前  
知乎日报  ·  一起来「画/话蛇添福」,在乎过大年!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设计便利店

想成为世界顶尖的设计师吗?先看看世界顶尖的设计公司

设计便利店  · 公众号  ·  · 2017-10-19 10:30

正文


阿信说:失踪人口回归!( 此处应有掌声 )最近做项目忙到吐血,不过再等几个月会有看到我们和某男装品牌合作的春季服装上市!暂不透露是哪个品牌。

今天呢,给大家介绍全世界最TOP的设计公司——五角设计,虽然加入他们困难程度堪比竞选州长,但是了解一下人家最优秀的设计公司什么样,对于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肯定有好处的呀!



五角设计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全球顶级设计公司,不,应该说设计联盟。在设计界具备了一定名声的设计师才有资格进入候选,并且公司每个人都是合伙人,没有行政人员和董事会,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处理资金往来,随便一个项目就800万,美刀!


而这个报价天文数字的设计天团,至今也就20名成员。身价可见一斑!


也许你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但你绝对见过他们的作品,比如微软的WIN8系统,比如DC,比如Mastercard,都是他们设计的!

 


▲ 顺便一提,就是这两个圆800万美刀


来看看他们设计的LOGO作品(部分!!)看你认识几个


关于他们的发展史百度百科其实写得算挺详细了,各种设计号介绍时也是简介+作品的格式,你们知道,我们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号,我在收集这次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关于用套路做设计还是不断打破常规的思考。


五角设计联盟的老大Paula Scher分享了她从业35年的经验,总结出经验型(Solemn)和创新型(Serious)两种设计思路,相信会对粉丝们有所帮助。


1

📖   vs 💥

 经验设计 与 创新设计 


什么经验设计,什么又是创新设计?

 

中文直译有些生硬,所以这次是根据我的理解和经验意译。(以下是我的理解)

经验设计】就是我们在一些大公司看到模式化经验化的设计,也就是俗称的“套路”,根据项目需要将一些常用的手法和技巧的组合;

【创新设计】其实是一些打破常规的,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设计。

 

既然“经验设计”是套路,那自然就对创造力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保守做出来的设计大众比较能接受的,换个角度说,不会有太大的惊喜;更重要的,这类设计很安全,容易过稿,这导致某些公司的设计师一直在做公司的老套路,为了过稿而不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也是我不喜欢在这些设计公司里待的原因,太无趣。


“创新设计”更多的是突破性的,是创造性很强的。对于我来说,我喜欢做这种“创新设计”。它不会完美,因此也很容易被认为不成功,不接地气,但是因为真正的设计师不应该只会做套路,认真的艺术发挥关乎创造,改变,反抗——而不是完美。

 

看过我们品牌作品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打破常规,我们是第一个敢把健身房做成潮牌的,第一个敢把健身房做成“夜店”,做成“网红咖啡馆”的。所以当我们看到Paula Scher的设计理念时,立马就引起了共鸣。


2

🏃

 成长阶梯稍纵即逝


同时她还认为设计生涯如图一个楼梯

 

 

看过这个楼梯你会发现,在你二十多岁的时候每一步阶梯都很高,而且横跨度很短,进步和探索的空间特别大,你总能取得巨大的发现。这时的你有很多东西要学, 因此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经验,别在这里被套路束缚。随着你的年纪增长,楼梯渐渐变得矮了,横跨度却变得宽了, 同时你也开始放慢了步伐 因为你的发现越来越少了 而且随着你变得更老,更加力不从心, 你步履艰难的在这个令人沮丧的,长长的, 最终会带你通往灭亡的楼梯上行走


 换句话就是年轻的时候你们什么都不懂,

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当你经验越来越多,

这些经验最终会成为你的约束和壁垒,

让你再难创新。


3

🐣

 年轻时的无所畏惧 


20岁时在唱片公司工作,那会儿流行的设计是无尽的字体,单调的版式,这些都让她感到无比烦躁,导致她非常讨厌字体,所以不想用字体来做设计,因此她把一些她所学的东西糅合进入,诞生了一些看上去笨拙的,粗糙的,但是却很突破的设计。

 


4

💫

 酝酿许久的改变 

 

然后她也进入了一段漫长的“经验”生涯,直到偶然间从朋友那接触到剧场宣传画的工作,让她沉浸其中,从而开始了第二次的“创新型”状态,当时的剧场宣传画都是这样子的。

 

 

而她用了三年时间,没有部门压力,没有格式化和规范化,也没有必须遵循的前人套路情况下,创作出了这样子的海报。

 


5

💰

 卖设计远比设计艰难 


随后公共剧场进入辉煌时代,一大批“套路”的跟风海报随之而来,她的设计几乎可以说重新定义了剧场海报的设计方向。十四年的循规蹈矩,才迸发出了一缕打破常规,从而进一步奠定其设计界的地位和功底,当然,很多设计师终其一生都没有迸发过一次“创新型设计”,终日挣扎在“如何让客户满意”中迷失自我。

 

利用固有的设计方向和思路,遵循着当下流行的设计套路,再拿一整套的设计理念和品牌理论去说服客户,这就是一个常规的“套路”设计流程,这一点在Paula Scher为花旗设计Logo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第一次会议上,Paula Scher就已经在纸巾上画出了花旗银行的最后的标志,很迅速很直至本心的一次设计。

 


但是,她们却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参加长期的,乏味的, 无趣的会议,目的只有一个,把这个标志卖出去,卖得有逻辑。用那些无聊的演讲,展示花旗银行的标识如何有意义,如何真的从一把伞演变出来,然后将这些稍作变化,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达到最后成品。

 

这一幕设计公司应该都很熟悉,目的其实就是要让客户买单,强行做一波思考过程,逻辑推导,让自己的设计很理所当然,但是,艺术创作哪能每次都那么有逻辑?当然,Paula Scher最后肯定是成功卖稿。但是,这她自己也说,这是她人生最为沮丧的一年。 


为了突破,Paula Scher回到乡村的房子里,在自己的小屋中绘制地图,这些非常大的, 复杂的,包括了整个世界的地图,用错误的地名放在错误的地方,这是属于她的信息调色板,她完完全全的着迷,在绘图中玩着闹着,然后这些东西在展示了八个月之后送去某个画廊,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地图被卖出去了,而且变得非常畅销。

 


随后画廊又想让她再办一次画展,这意味着她必须用更加快的速度创作绘画,因此也变得更加政治化,套路化,这次的创作又开始变得“经验设计”起来,因为不再是新手了,认识的更多了,未知的更少了,她又开始沮丧了。

 


有时候,回过头去,重新整理思路,找出你应该做的下一件事是什么,那件可以让你重新回到一个新手那样的事情,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可以自大到无视前人的规则,也许这些尝试会让你无视掉一些重要的东西,也许这些尝试令你会失败并且让你看起来很愚蠢。但是,这些所有的不确定的东西,将会在最后,成为你的成长方式。


Paula Scher我只看到一点,就是对设计的不满足感。都一直在打破她的楼梯。而我们,是否甘愿进入漫长的、平缓的原地踏步呢?是否只是满足于过稿的喜悦?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创作不该有模板,创作不该有套路,努力把创意想法大胆表现出来,让自己创造力不死。ROCK!!!




✏️ 

图文:恒尘 小诗

润色:阿信 Mona


 未经允许勿私自转载 

 如需内容版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今晚加一顿小龙虾


KEYWORDS


后台回复下列关键词,发现更多设计干货


素材 |  批处理  字体合集  |  字间距 | 

  标题设计 | 网格工具  排版技巧  |    版式设计 

网页设计  |  导航栏   PS技巧  

视觉实验  |   动态影像 

人物  |   专辑设计 

视觉日记  |   创意  |   头脑风暴

设计师的思考  |   印刷基础

包装设计  |   LOGO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觉喜欢👇想看其他国外牛逼的设计公司介绍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