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896汽车调频  ·  4岁女童突然确诊!严重可致命!妈妈崩溃:这个 ... ·  18 小时前  
896汽车调频  ·  4岁女童突然确诊!严重可致命!妈妈崩溃:这个 ... ·  18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警惕!给娃用的牙膏一定不能选它! ·  21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高年级才后悔:这项能力尽早培养!老师不明说, ... ·  23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第一批买学习机的妈妈,已经后悔了 ·  昨天  
常青藤爸爸  ·  盘点一下,小小常这个寒假都干了些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团购』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为什么我这么坚持给儿子学?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12-17 11:22

正文

作者:伊森妈,7岁男娃伊森的妈妈,交大学士,复旦新闻学硕士,著名纸媒记者,半个自媒体人。




稍微有所关注儿童英语启蒙与英语学习的家长,应该都听说过美国小学语文教材Wonders。在家长圈,它真可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以至于,我当初给伊森请了一位爱尔兰籍的留学生上门教口语,就毫不犹豫地选了一套Wonders。


伊森是从Wonders的GK开始启蒙英语,GK是美国幼儿园级别的学前教育阶段教材。从G1开始,伊森进入较为系统的学习阶段。因为Wonders本身是美国小学语文教材,所以必然与国内的教材有非常大的差异:


一,课程内容与国外的生活场景紧密相连。


G1的第一课AT SCHOOL,讲的是小学生上学的场景,中美小学的学习环境差异非常大,我们的小孩基本都是规矩地坐在教室中听课,而书上描绘出的图景却是美式教育的样子。



二,课程的语法不难,但它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Native speaker不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会遇到,比如谓语三单形式的“S”与名词复数的“S”,小朋友就会搞起来。Wonders的课文中没有强调语法,用的是全语境浸润的方式教学。



三,Wonders教材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


我发现Wonders常常会出现我们家长都不熟悉的单词——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在中国,与西方的孩子生活环境本就有区别。


比如GK级别的教材中,就出现了Tim can tip the pail. (Tim能倾倒手提桶。)其中tip这个动作,释意为“倾倒、倾斜”,在我们看来并不常见。而且教材画面中是孩子帮着爸妈忙活园艺,这个场景可能在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在中国的大城市里,非常稀有。



Wonders教材是由世界三大教育出版商之一的Mcgraw-Hill出版,对标美国的共同核心标准(多州使用的共同教学大纲)。正是由于Wonders的正宗与地道,导致了它并不适合让“中国人”来教,或者由家长带着孩子自学。


—— 因为这么好的教材,你不会教,或者教不地道,就很容易走上歧途。



我们来自爱尔兰的外教,给伊森上了将近一年的课,上完了GK,刚刚G1开了一个头,她在上海的留学课程结束,就回国去了。我正愁着怎么给伊森继续学习Wonders,Walawala的Wonders课程,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它甚至可以说超出了预期,比我请上门来教伊森的老外,给出了更专业更系统的教授方式。


| 这是Walawala的Wonders课程节选


Walawala的wonders精读课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精“,大家可以看它的目录做成了这样:


而且根本不必担心学习跟不上节奏,因为每天, Walawala的微信会推送当天的20分钟学习提醒。


那,课程板块做得怎样呢?我挑几个我觉得非常棒的部分详细说一下。



课前预习

很多家长觉得,小孩子没办法做预习,其实是可以的。


Walawala的课程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先盲听一遍,再看书听一遍,圈出不理解的地方;带着问题进入本章节的学习。


封面引入部分的讲解也做得非常细致,大家可以看截屏:



语音听力部分 的课件,可以加强孩子的听力磨练,又能结合即将学到的课本知识,我觉得相当不错。

界面也非常友好:


预习练习部分,我给伊森拍了一段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下孩子的学习状态——



单词学习

Walawala的精读课程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

比如,美国原版主课本上的“生词”,实际上是根据美国学生的水平列出的。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生词肯定会更多。

因此, 中国版的精读课程就会加入更多对生词的分析和解释,用图片、授课老师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解释 ,把包括一些冷僻词和俗语在内的生词,解释得清清楚楚。




思维导图

我觉得Walawala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思维导图了,这也是精读课之所以称之为精读课的精华所在。


思维导图其实是在构建一个阅读框架,它一方面帮小孩梳理文章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小孩最后一步的“写作能力”:只有知道别人的文章框架是怎样的,才能学会其精髓,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我们来看看Walawala的思维导图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意图图”+“问题解决方案图”


"顺序图"

线上的Wonders因为有多媒体的辅助,界面更为生动有趣:

课后拓展

每日20分钟的精读课,Walawala是一阶段一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课后拓展部分就“拓展”到了写作能力之上。

我以G1第二单元的内容为例子。老师引导孩子在完成精读内容后,根据课本的内容, 写作一篇英文短文


因为本单元讨论的主题是Where do they live(他们住在哪里),因此孩子们的写作要求是: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写出一篇题目是Where do they live的文章。


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小孩,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强,让他们“白手起家”写一篇文章,而且还是用英语,肯定很多孩子会“呆住”,更会让很多父母打退堂鼓。其实在 Wonders课程中,引入的“分析性写作”,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写作训练也是通过“搭脚手架”的方法,一层层为学生准备好的。


首先,老师会用口头语言引导和启发孩子——写作的第一步,是要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和细节。



▼接下来,她做了两次示范,和孩子一起,找到了图片中的“小山”和“奶牛”这两处细节,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两段话记录了下来。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在这里凸显出来,比如,在讲到农场、奶牛和小猪的同时,孩子们不光能看到色彩鲜艳的图片,还能身临其境地听到奶牛的“哞哞”声和小猪“哼哼”的声音。

最后, 老师按照“语法课”中刚刚讲过的“写作顺序”(sequence)的要求,把思维导图里的内容按照First,Next,Also,Last的顺序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篇小作文的框架。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除了不断启发,还善于“留白”,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比如,图画上的最后两个细节(文章的最后两段),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和完成。



课程互动

很多爸妈最担心的,是录播课的互动性。我之前也曾有这样的困惑。之前觉得一对一的真人互动课,一定效果更好。

但是正因为我之前请过外教上过Wonders,有了比较之后,才发现: 找到合适的老师、找到合适的教案、有稳定的教育质量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