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运仓内参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海运仓内参

“蛀虫”潜逃23年,终于归案!

海运仓内参  · 公众号  ·  · 2020-11-03 21:24

正文

11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外逃23年 "粮耗子"被抓捕归案》,披露了一名外逃官员的心路历程,此人就是畏罪潜逃长达23年的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粮油收储公司原出纳邓文双。
今年10月20日,邓文双正式归案。而事情的原委,还要从23年前说起。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12月4日至1997年5月8日,邓文双利用担任巴中市粮油收储公司出纳员职务上的便利,先后15次以支付业务费为由,在巴中市农业银行和地区发展银行套取本单位现金共计49万元用于自己赌博挥霍。因为怕事情暴露,邓文双于1997年5月12日下午4时携款潜逃。
2002年4月1日,邓文双被巴州区公安分局列为网上追逃对象。此后,邓文双的“处境”更加艰难。因为没有身份证,他既不敢到工厂打工、也不敢乘坐交通工具,甚至生了病都不敢去就医。在这种状态下,他卷走的赃款很快花光。直到2018年,邓文双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下高村,才靠着收捡破烂有了相对稳定的生计。当然,对他而言,这样的生活无非就是熬日子,能混一天算一天。
当邓文双被捕时,他与其说是落网,不如说更像得到了“解脱”。用邓文双自己的话说:“这二十几年来我时不时就做噩梦,连昨晚都做梦被抓了,这些年活得好累。外逃后一直过着没有身份信息、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住着60元一个月的破房,真后悔当时没有第一时间投案自首。”
据四川省纪委监委消息,自2018年以来,巴州区纪委监委先后将潜逃在外的颜某某、梁某抓捕归案。事实上,邓文双是当地被抓捕的最后一名外逃人员,至此,巴州区追逃工作实现全面清零。
这样的成果,无疑来之不易。这一方面说明,当地在追捕在逃人员的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另一方面也说明,全国各地强力追逃追赃工作的成果对在逃者形成了较强的威慑。
“海运仓内参”(ID:hycplb)注意到,近期,全国不少地方都在追逃方面有所斩获。今年7月22日,“红通人员”梁荣富回国投案。此人原来是广东省佛山市富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涉嫌行贿。2014年8月,梁荣富外逃,2014年12月,检察机关对其立案侦查,后又于2015年7月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缉令。监察体制改革后,该案移交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监委办理。经查,梁荣富通过“围猎”领导干部获取经济利益,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
今年8月3日,“红通人员”曲志林回国投案。曲志林原来是青岛市李沧区上王埠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委员,涉嫌滥用职权罪、贪污罪,2018年2月外逃。2018年7月,青岛市李沧区监察委员会对曲志林立案调查。2020年3月,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曲志林发布红色通缉令。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案例中的涉案人员,大多曾是基层干部。他们的行政级别或许不是很高,但其畏罪潜逃的问题却无疑十分严重。只有对这类腐败干部严加惩处,以儆效尤,才能保护基层的政治风气不受破坏。
据中国人大网消息:2014年至2020年6月,有关部门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7831人,包括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2075人、“红通人员”348人、“百名红通人员”60人,追回赃款196.54亿元,有效削减了外逃人员存量。其中,国家监委成立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3848人,包括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306人、“红通人员”116人、“百名红通人员”8人,追回赃款99.11亿元,追回人数、追赃金额同比均大幅增长,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成为追逃追赃领域治理效能。相信随着更多在逃人员主动投案或者被捕归案,反腐败与廉政建设工作必将取得更大成果。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人大网等

编撰 / 黄帅  编辑 / 杨鑫宇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