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央视暗访曝光的镜头下,一场关于奢侈品界的假冒风暴再次揭开序幕,奢侈品假冒问题又成为了造假的重灾区。近来,我的朋友圈开始有不少朋友们纷纷化身“侦探”,急切地向我抛出连串问号——那些价格看上去有极大吸引力却也让人在真假难辨间徘徊的海外代购、海外直邮、海外直采,乃至跨境电商这些五花八门的渠道所销售的产品,到底是真是假?
每当需要整理自己的从业经历来认真思考如何回答这样的询问,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穿梭回那些印象深刻的案件,尤其是那起震撼心灵的海外代购“变形记”,一个关于“小X”与鉴定平台内鬼联手,将假冒产品研究至“精仿”轻松避开市场上鉴定平台冒充正品公开大量销售的离奇案件。
今天,就让我以“小X”为引,带您走进这场现实版的“猫鼠游戏”,揭开那层层伪装,一同见证这场海外代购蜕变与鉴定平台人员共同合谋参与“精仿”产品造假案如何惊心动魄地上演。
2018年,在迪拜的璀璨灯火下,小X,一位怀揣出国梦想的年轻学子,正穿梭于这座沙漠中的奇迹之城。作为国内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小X成为一名迪拜的中文导游,他每天带领国内旅游团的国人探索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奢华的购物中心到古老的黄金市场,每一站都留下了他热情洋溢的身影。
在繁忙的导游工作之余,小X意外地踏入了海外代购的生涯。起初,他只是利用自己带团认识的国内游客资源和当地便捷的购物渠道,为这些回国后的游客采购价格优惠的奢侈品。在代购初期,小X学习产品摄影技巧,将每一次的采购过程制作成精美的图文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给潜在的客户和导游同行,他始终坚守着为消费者提供正品的承诺,他精心挑选产品,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每一件商品都符合品牌标准。他的真诚和努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业务量也逐渐扩大代购生意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019年初,小X由于个人的原因选择回国发展,由于在迪拜期间认识积累了很多导游同行的人员,也认识了很多迪拜Mall的销售,他发现国内消费者对轻奢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小X于是开始寻找更多的货源渠道,继续以海外代购身份从事商品购买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小X无意中发现和接触到了假冒产品的市场。他发现不少客户投诉从他这里收到的代购产品和国内专柜正品相比差异明显,小X深感震惊与不安。他首先采取的是严谨的调查态度,亲自对比了客户退回的商品与官方正品之间的细节差异,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比对,他逐渐意识到这些商品在多个方面均不符合正品标准,存在明显的瑕疵。为了进一步确认,小X联系过官方渠道,咨询了多位对奢侈品有深厚研究的专业鉴定师,并提供了相关商品图片和信息,这些努力让他逐渐揭开了假冒产品的伪装,那些看似完美的仿制品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却漏洞百出。经过一番调查和多方验证,他终于弄清楚自己从迪拜同行下单购买采购回来的那些价格便宜的产品是假冒产品。
明白真相之初,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懊悔,然而,就在这种道德与良心的拷问之下,利益的诱惑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让小X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他计算着假冒产品与正品之间的巨大利润差距,想象着如果继续从事这一“灰色”业务,将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可观的财富,实现许多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诱惑让他难以自拔。
小X开始为自己找各种借口,试图合理化这一行为。他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等到积累足够的资金后,就会转型做回正品行业。他还安慰自己说,市场上假冒产品泛滥,自己只是其中之一,不必过于自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X内心的挣扎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利益的渴望和对风险的麻木。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寻找货源,扩大销售网络,甚至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寻找辩护词,以应对可能的质疑和指责。
最终,小X在利润的诱惑下彻底沦陷,选择了继续从事假冒产品的销售。
一开始小X是从上游供应货商处采购产品转售,产品进货价1500元转手销售价2800元利润还是挺可观的,但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小X的代购之路悄然发生了转变。随着深入接触了解,他通过行业内的人员了解到这个产品的产地实际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国内的工厂直接供货价格只需低至几百元人民币,同时单纯的采购模式存在着诸多限制。
货源的不稳定、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小X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小X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采购者转变为生产者。他开始积极寻找合适的生产商,同时也通过网络接触更多鉴定同行,不断学习探索深入研究正品与假货之间的区别,试图掌握更多关于真假产品的知识。在花费了两年多时间专心钻研真假品的不同之处后,小X逐渐掌握了一些鉴定知识。
那些隐藏在暗处,拥有仿制技艺的工厂成了小X想要寻找的目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与一个技术过硬、在行业内工厂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建立了供货合作。在与生产商的合作中,小X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专业。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采购与销售,而是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中。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鉴定知识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指导生产商如何更好地模仿正品的细节和特点,指导他们提高产品的仿真度力求做到以假乱真。
为了提高产品的仿真度通过国内一些鉴定平台的鉴别,小X与生产商共同研究材料、改进生产工艺,甚至模拟正品的包装和标识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小X仔细比对每一款产品的细节:从精密的配件构造到细腻的产品工艺,从独特的品牌标识到精致的图案压铸。他记录下每一个识别点,整理成册,逐渐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真伪鉴定宝典”,随着鉴定能力的提升,他能够比较准确的识别出市场上的多种假货,并将其特点反馈给生产商,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策略。
小X与生产商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他们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渠道都实现了自给自足,为了更好地迷惑消费者,小X等人伪造了品牌授权证书、检验报告、海关进口手续等文书。一番工序下来,假冒产品看上去与正品别无二致。小X的假冒产品规模逐渐壮大,他开始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开始涉足打造行业鉴定专家的人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任是稀缺资源,而专业知识则是赢得信任的最佳武器。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小X开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鉴定经验和知识。他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鉴定知识,结合市场上最新的假冒产品动态,详细剖析真假产品的差异,他一一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轻松掌握鉴别技巧。他的帖子图文并茂通过这些精心策划的内容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小X的账号迅速崛起,这些分享不仅提高了他的知名度,还为他赢得了“专业资深鉴定专家”的美誉。
在这些分享中,他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低价诱惑,学会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揭秘内容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防范意识,也进一步巩固了小X作为鉴定专家的形象。
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小X还经常在小红书评论区或私信中热心回答读者上报图片并请求确认产品真假的鉴定问题。无论是对于新手小白还是资深行家,他都一视同仁,耐心解答。他的专业性和亲和力让他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信赖和好评。一些读者甚至会主动将自己购买的商品拍摄照片上传给他进行鉴定,而他也似乎总是乐此不疲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他利用自己在小红书上树立的鉴定专家形象,开始悄悄地将自己的假冒产品销售给那些对他深信不疑的消费者。他会在鉴定分享中巧妙地植入自己产品的信息,或者在私信中直接推荐自己的产品。由于他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人设,很多消费者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购买他生产制造的假冒产品。
通过观察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小X发现大部分人都喜欢在某鉴定APP上购买产品,为了继续扩大销售量,小X选择在国内深受消费者信任的某知名鉴定平台上开店,这个鉴定APP不仅能提供鉴定服务也可以直接售卖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消费者。但小X在平台销售的并非正品,而是他精心策划、自行生产的假冒产品,对自己研究鉴定生产出来的假冒产品其非常有信心。
在深入研究鉴定平台的规则,知道平台有真品、假品、无法鉴定三种鉴定结论,他巧妙地将目光锁定在了平台鉴定标准的灰色地带——“无法鉴定”这一分类上。通过研究平台的鉴定机制,小X发现平台对于一些品牌的产品,往往因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或技术手段,而难以做出明确的真伪判断,这成了他钻营的突破口。他对假冒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心打磨,从材质、工艺到包装,力求与真品别无二致,目的就是要让平台在鉴定时陷入“既非真品,又非假品”的尴尬境地,从而得出“无法鉴定”的结论。
起初,小X的策略似乎奏效了,店铺的销量节节攀升,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然而,好景不长,鉴定平台方逐渐察觉到异样,那些频繁在同一个销售区域出现“无法鉴定”结论的产品引起了他们的警觉。鉴定平台主动将这部分疑似产品通过采购测买送至品牌权利人公司进行权威鉴定得出产品为假冒的结论。这一举动让小X的伪装瞬间瓦解,他所销售的假冒产品被无情地揭露遭到平台下架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小X的假冒产品有机会继续销售。
正当小X疯狂努力想研究突破平台监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平台的鉴定部门内部,因管理不善而滋生腐败,部分鉴定人员为了谋取私利,竟主动向小X抛出了橄榄枝。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信息,私下透露平台对这款产品的鉴定审核要点,甚至直接提出参与销售分成的要求,承诺只要小X继续合作就能保证产品顺利通过鉴定。面对这样的“双赢”机会,小X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与这些“内鬼”达成了不可告人的协议。
从此,小X的假冒产品生产工艺与平台的鉴定系统之间,建立起了一条隐秘的“绿色通道”。他根据平台鉴定人员的提示,不断调整生产工艺,将每一处可能被识破的细节都做到天衣无缝。而那些被“特别关照”的产品,在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后,再次堂而皇之地通过了平台的鉴定审核,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毫不知情的消费者手中,信任鉴定平台的消费者再怎么也不会想到,通过平台鉴定为“真”的名牌产品竟是假冒组装货。
我们作为品牌方的维权代理人,日常工作中一直有持续对市场上的假冒产品做收集分析的研判和信息串并工作,在对小红书上的可疑账号进行了持续的监控和分析后,很快,小X的账号进入了我们的半注视线。
通过初步的判断,我们开始全面地收集小X店铺中发布的产品视频,逐帧分析其中的产品本体和包装细节。同时,结合前期掌握的可疑数据,在详细对比了正品与假冒产品在材质、工艺、包装等方面的差异。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X所售商品与列入监控关注中的某款精仿产品高度相似。
正当我们与品牌方权利人讨论处理方案时,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某地警方正在办理一起涉及假冒产品的刑事案件,告知我们案件中的主要角色小X对外宣称自封“行业鉴定第一人”,掌握其在与假冒生产商沟通中透露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那些看似与正品无异的假冒产品,并高调宣称自己的产品“完美无瑕”,仿真度无人能及。再三强调其生产销售的假冒产品鉴定平台也无法鉴定出假冒结论,警方联系上品牌方公司请求配合对产品进行真假鉴定。
我们欣然应允,携带专业设备赶赴警方所在地对小X店铺中销售的商品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对鉴定样品的商标标识、机械件结构、生产工艺、包装盒、标签信息等全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依据鉴定结论出具了权威的假冒鉴定报告。同时根据这个案件所在的区域和我们主动监测小X在小红书上信息发布的区域,通过信息和产品的对比我们认为两者极大可能就是同一个人。
意识到警方正在办理的这起案件可能与我们监测的目标存在关联性,我们补充了详细情况并配合警方深入进行研判和固定证据链内容的完善,对小X及其背后的制假售假网络展开了全面的打击行动。在一次精心策划的突袭中,警方成功捣毁了小X的仓库和销售窝点,一开始小X表现出震惊和不可置信的态度,全程否认自己的违法行为,一直坚称自己并不知情,所售商品均来自海外正规渠道或信任的供应商。随着警方现场收集越来越多的证据,查获了大量假冒奢侈品及相关销售记录,展示现场发现了被伪造的多个海外国家高达90家免税店的公章后,面对铁证如山,小X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随着公安机关的深入调查,这条以小X为首的打着海外代购与鉴定平台勾结的制假售假链条被彻底摧毁,多名涉案人员被依法逮捕,正义得到了伸张。
最后特别提醒,通过阅读本案例,如果在日常消费中你再遇到“名牌商品‘骨折价’,正品海外直邮,支持APP鉴定验货,假一赔十……”面对微信代购朋友圈和购物平台宣传的“诱人”广告,请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冲动下单,以免个人财产遭受经济损失!
2023年4月11日,警方集约近40余名警力,分组奔赴某省某市、某市某区同时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12人,捣毁生产仓房1处,仓储窝点2个,销售窝点5处,现场扣押成品4000余件,半成品和配件1万余套,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
2024年4月1日,经检察院起诉,这起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宣判。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6名被告人四年六个月至十个月不等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