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野蛮生长”的微短剧何时能变“小而美”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3-05 11: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几分钟一集、30秒一次情节发展,开头吸睛、中间反转、结尾悬疑……近年来, 微短剧以“短平快”的特点戳中大众碎片化娱乐需求“穴道”,迅速走红。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中指出,微短剧用户规模在2024年6月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


随着微短剧市场的火爆,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这一商机,企图 通过各种套路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01

付不完的9.9元


通过资料发现,老年消费者不在少数。 而中老年人操作手机不熟练, 容易忽略自动扣费的选项。 每次充值金额较小,不易引起注意,待发现时已累计高额费用。 投诉维权又因订单多、手续繁琐等原因困难重重。


更令人气愤的是,部分商家拿到充值款后,可能“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 导致消费者钱财受损且维权困难。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 微短剧付费属预付费,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预付费必须签订合同, 明确退费相关事宜,包括退费条件、方式和计算标准。 一旦出现节目问题或消费者想退费,应按合同执行。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陆新蕾发文表示, 要治理微短剧平台的诱导消费乱象, 有关部门要完善监管体系。 现有的网络内容监管体系主要针对传统影视作品和广告, 虽然历经完善,但监管依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需要在监管中强化平台责任, 平台应该建立更加透明的付费机制,提供清晰的消费提示和便捷的退款渠道。 建议平台统一收费标准,明确标注虚拟币与现金之间的兑换比例以及全剧所需虚拟币总数。

02

以高佣为饵设推广骗局


以短剧推广为名的诈骗案例已屡见不鲜。 这些诈骗团伙分工明确,有负责发布虚假兼职信息的人员,会精准地在各类社交平台、兼职论坛等目标人群集中的地方,投放极具吸引力的广告,或挨个拨打“揽客”电话。


而在直播课中充当“老师”的角色,往往经过精心包装, 具备一定的话术技巧,能够熟练地讲解所谓的“推广变现逻辑”,让缺乏相关经验的人信以为真。那些留言区点赞的“学员”,部分为诈骗团伙安排的“演员”,营造出课程火爆、项目靠谱的假象,误导真正的潜在受害者。


一般来说,受害者前期在剪辑推广时都比较顺利,后台收益数据也较为可观。但到了提现阶段, 诈骗团伙往往要求受害者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额外费用,以此行骗。


另外,还有一种骗术—— 骗子团伙压根无剧方版权,却诱导受害者剪辑发布视频。 随后假冒的“版权方”找上门,以侵权为由出示看似专业的证明文件,要求受害者支付高额赔偿。在受害者慌乱之时,他们给出“私了”方案,威胁若不尽快打款到指定账户就走法律程序。殊不知, 这所谓的“版权方”与骗子团伙本就是一伙人,从诱导剪辑发布到索要赔偿,全是他们精心策划的骗局。


专家提醒, 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高佣金”“推广返利”等刷单广告,要谨慎点击链接和扫描二维码。 若参与短剧推广项目,要确认推广方是否真正拥有剧方版权授权。对于自称是剧方一级合作商的推广公司,要求其提供相关合作证明文件,如合同、授权书等,并对其真实性进行确认;若对方无法提供或提供的文件模糊不清,很可能存在欺诈行为。

03

内容审核迎来新阶段


此前,微短剧因剧情俗套、缺乏营养,以及存在不良价值观引导而被频繁批评。


目前播放的微短剧,不少剧名依旧包含“霸总”“豪门”“战神”等词语。这些剧集在剧情构建、角色设定、服装道具以及对话细节方面,彼此之间存在模仿和借鉴的现象。


微短剧内容雷同、剧情缺乏逻辑、宣传低俗化,仅依赖情节冲突吸引观众付费观看。 一些制作者为了快速获利,放弃原创性, 一旦看到某个视频走红,便模仿其剧情、角色设定和情感高潮,迅速复制出新作品。 微短剧应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若仅追求刺激观众的“多巴胺需求”,通过猎奇、拜金、低俗手段,可能会触犯法律。


微短剧乱象里,内容侵权行为也十分常见。 由于微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一些创作者 未经许可就改编网络小说、抄袭影视剧情节,甚至直接盗用他人原创作品。


上海诚康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大成建议,有效提升微短剧质量,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短剧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及时下架违规内容;微短剧行业应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鼓励制作方和平台方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提高内容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微短剧内容质量的辨别能力,鼓励公众选择和推荐高质量的微短剧作品,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


针对微短剧乱象,监管部门和平台已频频出手, 力求推动微短剧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品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 要求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 根据微短剧行业发展实际,按照国产网络剧片分级监管、重点监管原则, 对微短剧按三类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 以差异化、精准化管理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 此后不久,抖音、快手分别公布违规微短剧治理公告,上千部违规微短剧被下架。


来源 | 中国城市报 》(2025年3月3日 第12版),原标题 为《 全集解锁设陷阱 推广兼职藏骗局 “野蛮生长”的微短剧何时能变“小而美”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3月,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欢迎扫码订阅“两会新闻速递”手机报,及时获取两会热点新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