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鹏认为,门户其实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APP可以看做是门户的进阶形态。刺猬公社独家获悉,目前新浪已经确定了总编辑人选。
刺猬公社 | 熊少翀
5月17日,一个寻常的工作日,周晓鹏像往常一样走进新浪总部大厦5层的办公室。但这一天对于他来讲却并不平常,这是10年来他最后一次以新浪人的身份在这里办公。
在新浪新闻总编辑的岗位上做了仅仅两年后,周晓鹏选择了转场。他是这家曾长期称霸中国各大门户的互联网媒体公司近20年来的第二位总编辑。他的前任——有“中国网络新闻教父”之称的陈彤,则在同一岗位上干了12年。
似乎从2011年以后,中国的门户总编辑便进入了频繁更换的阶段。周晓鹏并不是任期最短的门户总编辑。搜狐的吴晨光和网易的陈峰都只做了一年多,而唐岩,陌陌创始人,则只在网易总编辑职务上呆了五个月。搜狐和网易均在最近六年内换掉了三位总编辑,没有一个任期超过三年。
这一要职的动荡,或许与媒体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关,其中当然包括门户的颓势趋显。
1998年前后,中国三大新闻门户网站网易、搜狐、新浪先后创立,由此拉开了中国互联网新闻的序幕。两年后,三大门户先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随后几年,凭借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它们成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公司。
陈彤曾不无骄傲地在他于2005年出版的《新浪之道》一书中写到,“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雅虎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就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那个时候,这三大门户的影响力就相当于现在的BAT。
如今却已天地覆转。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均已达3000亿美元之巨,而网易不到400亿美元,新浪在70亿美元徘徊,搜狐更是只有十几亿美元。互联网资深人士keso(洪波)评论说,门户做的也只是传统媒体的生意,天花板太低。
门户总编辑频繁出走,转而内容创业。李学凌创办了欢聚时代(YY),赵莹做了医学美容社交产品美黛拉,唐岩的陌陌则在美国上市,而当年以报道孙志刚案一举成名的陈峰,则做了一款针对90后受众的内容社交产品“盖范”。
离开新浪后,周晓鹏也宣告离开门户。他即将担任阿里大文娱副总裁,负责UC和土豆的相关业务。阿里大文娱在俞永福的带领下,动作频频。UC旗下的UC号在升级为“大鱼号”后,成为阿里内容分发版图的重要一环,而土豆则在近期宣布进军风口下的短视频战场。
对于在新浪做了十年的周晓鹏而言,这是一个新领域。
“我对自己未来的几年有明确规划。我不希望自己被人打上一个标签,只会做门户意义上的内容”,周晓鹏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他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想要换一份工作,正好有猎头找到他。他认为自己已走到了一个需要寻找突破的节点。
周晓鹏在2008年进入互联网行业,正好完整参与了中国网络新闻从无到有、从兴起到繁荣、从门户PC时代到移动时代的全过程。
他最初供职于瀛海威,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他也在电商网做过电商,当时还没有阿里巴巴,马云还在北京做中国黄页。后来他又去了中国日报网站,市场、发行、内容都做过。
直到2007年11月,周晓鹏经朋友介绍,通过陈彤面试,进入新浪新闻中心,先后任副总监和总监,2011年2月任新浪新闻副总编辑。
2015年1月,周晓鹏接替当时前往小米的陈彤,担任新浪网副总裁、新浪新闻总编辑,主管新闻中心、博客和信息安全业务。
两年时间内,周晓鹏用他的方式改造着这家业务体量庞大的门户网站,却也有诸多想法并未来得及实现。周晓鹏称,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更大胆地做组织结构和资源布局的灵活调整,而是被大公司既有的惯性推着走。
陈彤曾说:“新浪创造了中国媒体发展史上的一段神话。”从门户到博客,再到微博,新浪始终是中国互联网新闻行业的领军者。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潮水冲击下,新浪表现出了不适。
移动互联网数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于今年初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PC端,新浪依然排名靠前,但在移动端,新浪新闻APP 2016年12月的活跃用户数仅为5655万,尽管同比大幅上涨214%,却依然落后于腾讯新闻(2.22亿)、今日头条(1.69亿)、天天快报(9242万)和网易新闻(6498万)等一众竞争对手。
而在APP活跃率(DAU/MAU)和用户粘性等指标上,新浪新闻也几乎在主要竞争对手中垫底。
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在今年1月的新浪年会透露,该公司将专门成立新浪移动公司,发力移动端。虽然这块业务并不需要新任总编辑负责,但如何做好移动时代下的互联网新闻,依然是对后继者的最大考验。
刺猬公社独家获悉,原新浪新闻副总编辑孟波,在短暂离开后回归新浪出任新闻总编辑,负责新闻中心和信息安全业务,博客将不再由其负责。1971年出生的孟波,是《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的评论部创始人,曾在孙志刚案中以社论的方式帮助南都一战成名。
孟波
门户式微,门户总编辑这一工种却并未消失。2014年10月陈彤离开新浪时,业内一度盛传新浪将取消总编辑职务。但周晓鹏否认称,新浪内部从未有过这类计划,搜狐和网易也未取消,只是暂时空缺。
网信办最新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特别规定,总编辑是网络新闻媒体必备的管理岗位。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门户当前的处境都不容乐观。门户时代步入黄昏了吗?中国的网络新闻走过近20年,应该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内容生产、分发和传播?门户总编辑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刺猬公社和周晓鹏聊了聊。
刺猬公社:离开新浪是什么原由?
周晓鹏:我在新浪到今年正好是十年。一般到这种节点性的时间,大家都会思考一下,自己未来要去做什么。其实我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想这个问题。在一个去中心化生产和传播的时代,在一个移动化时代,到底如何理解媒体、资讯、内容、产品、平台这些概念和关系?我是觉得未来作为一个媒体管理者,你要想做出来,就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分发,既要懂内容运营,又要懂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综合一点。我不希望自己被人打上一个标签,只会做门户意义上的内容,这是不够的。
刺猬公社:在阿里你要做些什么事情?
周晓鹏:这个目前还不方便说。我觉得大家的理念是比较一致的,我当时也跟他们(阿里)讲过我对内容发展的理解。我觉得一个资讯平台,或者一个媒体,未来的价值主要是三点:提供信息增量,提供视角增量,提供体验增量。
刺猬公社:怎么理解视角增量?
周晓鹏:几年前,大家觉得信息越多越好。但是现在才发现,信息不是越多越好,是越适合我的越好。同时,你不仅仅满足于“发生了什么”,更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个信息背后延展的东西是什么,该怎么去看”。这个就是我在新浪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比较强化的一点,就是视角。
我曾在新浪内部,问过大家一个问题。我说,为什么大家每天坐在这,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养家糊口挣工资,还有什么价值?大家说,我们在做新闻,我们在做报道。我说,我们报道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他们说,我们能让用户看到世界发生了什么。我又问,用户为什么要了解这些事?如果我不了解的话,又有什么问题呢?大家就没有答案了,鸦雀无声。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个媒体最基本的出发点。大家能不能在这个层面上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它就仅仅是一份工作。
所以后来我跟他们讲,我们其实是希望用户,通过消费我们所提供的资讯内容产品,能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我们要了解用户,但我们不能仅仅去迎合用户,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新浪新闻而言,我们要在用户喜欢看的东西,和基于我们的专业性和价值观基础之上去生产的内容之间,找到平衡。
我跟阿里也聊了这些东西,希望未来能够把这些理念带到里面去,能够在未来的业务当中呈现出来。
刺猬公社:如何生产出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的内容产品?
周晓鹏:核心来讲,应该就是产品思维。前几天我还在新浪内部建议,能不能考虑不再设立编辑这个岗位?其实他们应该叫内容产品经理,或者内容产品运营。因为大家对于编辑的理解和认知,已经比较固化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门户时代的编辑,就觉得是把记者交来的稿子编一下,发到报纸上做个版,或者改改标题,然后做个专题。这就叫编辑。
但这是不对的。互联网世界的一大特点是,产品直面用户。所以产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用户体验。我们现在编辑要做的是什么?当用户在消费你提供的这些信息内容时,你要想,他有什么样的需求,你该怎么去满足他。
刺猬公社:在门户网站和移动端之间,新闻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周晓鹏:我觉得从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来讲,本质上没有变化,只是要更强化了。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能够相对更清晰、更准确地拿到用户数据。所以为什么现在有所谓的算法推荐这种趋势出现。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更高了。因为手机屏幕很小,用户又处于一个碎片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的状态,那么你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的获取和交互。移动互联网也提高了对传播能力的要求。在中心化时代,编辑不需要考虑传播。而现在,传播就是一切,你的东西传播不出去,质量再好也没有意义。
刺猬公社:新浪是怎么做的?
周晓鹏:比如说像今年的两会专题,我们特别强调移动端用户的感知跟交互体验。它应该是今年所有移动端两会专题中,做得最好的。我们每天会根据后台接收到的用户数据,随时调整板块。比如用户对某些板块根本不看,那我就把它下掉。以前PC端不是这样的,基本上就是都往上堆。我见过内容最冗杂的一个专题,有三十二屏。他们认为屏数越多,专题就越饱满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
另外,以往的专题中,通常打开就是一个焦点图,但我们这次没有放焦点图,而是直接放上了短视频。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消费意愿太强了。我一直认为,直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短视频是万万不能的。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做移动直播,但是大家都跟风,什么事都往直播上扣。其实大家都知道真实数据到底怎么样。
刺猬公社:为什么没有短视频是万万不能的?
周晓鹏:因为短视频已经成为一个在很多题材下都适用的主流报道方法。比如某地出现火灾,你一个10秒钟的短视频,比你发出的任何文字都更形象,更有冲击力。再比如,你看绿公司年会,会从头到尾把这个长达几小时的视频直播从头到尾看一遍吗?肯定不会。如果有人给你做了一个剪辑,把这个年会最精彩的画面做了一个一分半的短片,那你一定会看。
总的来讲,短视频的这种信息表达方式,不仅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而且对用户来讲,消费更方便。
刺猬公社:现在的媒体内容呈现形式主要是图文、长视频、短视频和直播,你认为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形式是怎么样的?
周晓鹏:这个东西很难讲。也许未来可能是全息影像。我个人认为它一定会是一个趋势,对媒体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颠覆媒体的一定是技术,而且,未来的媒体首先是科技公司。因为所有你能看到的对媒体行业有颠覆性的影响,其实不是媒体行业自身去做的,而全是技术。从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都是如此。
刺猬公社:你怎么看VR在媒体行业的应用?
周晓鹏:VR这个东西虽然炒得很火,我也对它心存敬畏,但我还是觉得,行业里一些人还是浮躁了。我们现在讲的VR其实都不是VR。它应该叫三百六十度全景视频。而且做一个五分钟的VR片子,要想达到一个很好的质量,至少要一百万美金,一般的媒体公司是做不出来的,也没有这个技术能力。
所以现在大家经常讲,我们在报道当中用VR,全是扯淡。其实就是一个三百六十度全景视频,这个东西非常简单。你买八个小蚁相机,拼一下,然后直接在这儿一放,转一圈,再后面一合成,就出来了。现在谷歌还提供了全景视频云剪辑的服务。所以坦率来讲,做这个并不难。
我觉得所有的表达方式都是为内容传播本身服务的。不是说最新的技术就是最好的,就必须要用,而是要针对内容本身和受众对象本身,去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刺猬公社:你怎么看门户现在的内容生产模式?
周晓鹏:传统门户的生产方式是中心化的,用户都通过这个入口获取资讯,但现在要面对的现实是,内容生产的去中心化了,也就是自媒体的产生。这意味着,机构媒体倘若只跟机构媒体合作,或者整合信息源只来自机构媒体,内容质量和丰富程度会大打折扣。所以,门户必须扩源,必须跟自媒体合作。
某种意义上讲,新浪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内容池。除了新浪网,还有微博、秒拍、博客,博客现在每天有四五十万篇的原创作品出来。很多人得知这个数据都很惊讶。
但资源不等于内容。这些海量的资源,该怎么变成自己的内容,是一个问题。因为你散落在各个平台资源,如果不进行格式化、数据化处理,其实无法成为你真正的内容。所以对于新浪这些门户来讲,如何把资源变内容,是第一步。
其次在内容生产上,还有一点是要做有视角的内容。套用马斯洛理论来讲,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从发生了什么,到为什么会发生,再到怎么看待这件事,用户对内容的消费需求是在不断升级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有些门户现在的一些做法,是把自己原来所积累的媒体价值给扔掉了,都去做分发,忽视了自身媒体属性价值本身。只用自己的短处去博人家的长处,是不明智的。我觉得,未来门户应该是在算法分发跟原有的门户模式下,寻找一个中间点。这个中间点既能够把你这个媒体价值体现出来,同时又能提升你的效率。
刺猬公社:新浪是一个传统媒体吗?
周晓鹏:我多次讲过,抛开微博来讲,在我眼里,新浪就是一个传统媒体。这个“传统媒体”,我是从信息的产生和分发角度上去定义的。以前大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去接收信息,是一对多的传播,新浪这几大门户也是一样。只不过是接收渠道从报纸、电视、广播转移到了电脑手机,但信息生产和分发方式本质上都没有变化。
我觉得媒体的定义不能从新跟旧的角度去定义,大家老是觉得旧的就是过时的,其实不一定。报纸电视依然还有生命力,而广播的第二春还远远没有到来。媒体应该从另外一些角度去定义,比如内容生产方式的角度,报纸杂志应该定义为原创媒体,内容是原生的,搜狐新浪这些是聚合媒体,微博是社交媒体。我认为,自有了微博,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
刺猬公社:新浪这两年在跟其他门户的竞争中,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弱势。
周晓鹏:门户之间的竞争,核心拼的是一个公司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战略布局的能力,而不再是只通过一个专题、一篇报道去竞争。比如腾讯,移动端的量非常大,是因为有微信平台的支撑,新浪的移动端在去年迅速增长,是因为微博这个平台。包括像新浪的内容池建设,是因为有微博、秒拍等各项的支撑。腾讯则投了快手。
以前大家都是拿门户跟门户去比,这个其实是不对的。腾讯的门户只是它业务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网站就特别痛苦,它们内容比较单一,移动端的抓手基本没有。最现实的,就是反映在股价上嘛。(笑)
刺猬公社:新浪一直在发力移动端,但根据第三方数据公司的报告,新浪新闻APP的表现与腾讯、网易等竞争对手的差距还比较大。
周晓鹏:新浪其实在去年才开始真正发力移动端,而且你也能在一些第三方数据公司的报告中看到,整个的增速是非常快的,所以很有潜质。针对这一块,新浪正在做体制机制上的调整。新浪移动要单独成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正在筹备当中,很快就会出来。
新浪将发动全公司的力量来做移动端。上一次新浪用这么大力气来做一件事情,就是微博。
刺猬公社:有人认为,当初微博能做起来很大一个原因是曹国伟推行的MBO(管理层收购),通过高管持股,上下齐心协力,现在这个因素好像不存在了。
周晓鹏:不不不,其实现在从某些角度来说,发展条件比微博那会儿要更好了。微博那会儿大家是摸索着在做,当时也完全没有自己的团队,大部分是门户的团队参与进来做的。现在其实移动本身就有几百人的专职团队,也有相对成熟的产品。像刚才提过的,新浪拥有可能是中国同行里最大的内容池,这都是新浪移动可以使用的资源。
刺猬公社:你刚才提到博客每天能产四五十万篇原创内容,但很多人大概都有一种印象,博客似乎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之间是不是有些出入?
周晓鹏:因为微博、微信等新平台的分流,之前博客确实有一个往下走的过程,但从去年开始有一定的反弹。这里有一些原因。在运营上,我们增加了一些垂类用户的拓展工作。有很多用户,其实不想做商业化的自媒体,单纯想要记录,留下自己生活的痕迹。新浪博客就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平台,这就是一个价值点。不会出现突然某一天自己的号被封了或平台关闭的情况。
刺猬公社:新浪还会花大力气做博客吗?
周晓鹏:会。我相信新浪博客在今年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多年来新浪第一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针对博客的产品运营和技术团队,包括PC端和移动端的。博客是有价值的,每天的PV上亿。去年上线的博客APP,也有十几万的DAU。今年,新浪会在PC端优化写作用户的体验,在移动端优化阅读和交互体验。
另外,博客在运营端也做了一些改变。以前是运营博主发的文章,现在我们觉得这个思路不够,想要运营博主,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写作。从对内容的运营延伸到对人的运营,特别是一些垂直品类的运营。因为有些垂直品类里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写作意愿,这些人是博客重点服务的对象。
刺猬公社:新浪内部有焦虑吗?
周晓鹏:做互联网的没有焦虑和危机感就不正常了。焦虑一直都有。互联网世界发展变化非常快,新浪这样一个将近20年的公司,依然还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某种意义上,新浪跟BAT等其他几大互联网公司不太一样,新浪的媒体属性非常强,而媒体是一个不挣钱的行当,利润率是非常有限的,这时候要跟中国的几大互联网公司去拼整体实力,新浪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此外,新技术的变化,也正在重构整个媒体行业。比如今日头条的算法分发模式,本质上解决的是内容分发的效率问题,由此带来商业效率的提升。这并不是很深奥的东西,但就是这样一个点,使得整个行业格局、业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未来你不知道还会有哪些东西会出现,所以这时候会焦虑。但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互联网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创立时间很长的公司来讲,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外界的变化带来的,而是内部的不变化带来的。外部基本是两三年就有一个大变化,而内部由于惯性并没有发生改变,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方法等等都没有发生改变,所谓的船大难掉头。
刺猬公社:门户的时代过去了吗?
周晓鹏:看你怎么去理解门户。门户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资讯聚合再分发的入口。从这个意义上讲,从PC端看的那个网站叫门户,从手机端看的APP也是门户。门户其实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APP可以看做是门户的进阶形态。简单来讲,如果PC端的网站是门户1.0,APP就是门户2.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的运作模式、人员组织结构该如何应对,包括内容的表现形式,分发模式,该如何适配移动端,这个是原有的门户所面临的变化。所以你可以看到,搜狐、网易都在做相应的调整,新浪也是,还专门要成立一个公司来做,尽管大家的思路不同,方法有所不一。所以不能讲门户过时了,而是它们的方法在改变。
刺猬公社:那想必你也不会认同“门户衰落了”这样一个在近几年时常被人提起的观点。门户可能只是在迭代和进化?
周晓鹏:是的。现在大家提的概念很多,却缺乏对这些新概念的准确定义和理解。很难讲门户在衰落,只是会有新的门户形式出现。其实讲到门户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自身把这个概念理解为PC端,这个某种意义上讲不是门户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思维惯性的问题。
门户从PC端到移动端,背后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媒体公司的关注。那就是,任何资讯都是附着于某种传播介质上的,而改变介质的是技术。技术会带来新的介质和呈现形式的出现。如果未来出现一种新的介质,能够比手机更好地传递信息,那现在所有这些基于手机的APP、这些公司,可能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这几年门户网站PC端的UV数据是在不断下滑的,但是从去年开始,下滑幅度趋缓了,这说明,虽然用户人群在转移,但还是会有固定的人群去看,门户网站的用户基础并未完全消失。以后或许还会有些许的上升,但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了。
刺猬公社:意思是说,门户网站的下行趋势基本是不可逆的?
周晓鹏:除非是说,未来会有一些新的内容形态、从资讯的表达形态来讲只有在PC端才有独特的体验,才会吸引人过去。但这种情况会很少了,因为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公司的投入情况来看,肯定是把移动端作为重点,资源都会在这里集中。所以门户网站已经不太可能有大机会了。
刺猬公社:作为门户2.0,APP的打开率也是在下滑的,APP的问题是什么?
周晓鹏:APP更需要用数据化的方式来指导运营,在PC端时代可能并没有太关注用户数据,但在移动时代就不一样了。
移动端的内容表达形态还有很多大的提升空间。真正在移动端上该怎么样去呈现你的资讯内容、排版、页面表现、交互等等,都跟PC时代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你在PC上打开一个专题,首先是一个banner(大字横幅标题)、一个焦点图,这样的格局几乎千篇一律。但是在移动端,可能这种模式就要发生变化了,但现在APP上很多专题其实还是这种模式,这是不合理的。移动端屏幕本来就很小,你放一个banner、一个焦点图,就没有太大的信息呈现量了。所以对于以往的惯性,要做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是交互性太差。PC端不太强调这个,但移动端的确要有一个沉浸式的体验,这才是未来的竞争力所在,也就是能否让用户沉浸在你的产品中。PC端的那种表现方式,其实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方式,但由于是中心化时代,所以也没啥关系,但现在是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资讯的途径极为多元化,这就成了问题。
简而言之,用户为什么要打开你,打开后怎么能留住。交互是能够提升这样的用户体验、进而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重要方式。现在的资讯APP还是一个单纯用于浏览的产品,最多是写两句评论,再加上转发。但现在的用户评论和内容是相互割裂的,怎么去融合,是需要考虑的。APP也可以实现用户画像的精准捕捉,这也有利于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交互服务。
对于门户的APP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是,门户APP像是一个大超市,有科技、娱乐、地产、创投等等不同品类的资讯,但是对于一些只想关注科技领域资讯的用户来说,他需要切换好几个不同的APP,找到科技频道来看他所感兴趣的资讯,这样的获取路径就太长了,所以一些垂直于专门领域的资讯APP才有了市场机会。
刺猬公社:所以说,现在APP呈现出一些走弱的迹象,却并不意味着这种产品形态已经走到头了,而是从业者并未充分发掘出它的价值。所以媒体从业者并不用急于去寻找APP的下一个替代品,而是先要把APP做好。
周晓鹏:是的,没错。
刺猬公社:抛开法规因素,门户为什么需要总编辑?
周晓鹏:新浪是最早设立总编辑的门户,是曹国伟提出来的。我认为,每个媒体都要有价值底线和内容质量底线,再加上采编队伍管理、采编规范、内容安全等工作,都是需要人来牵头做的。
刺猬公社:部分由于机器算法等新技术的引进,一些网络媒体已经在压缩编辑队伍了。如果说算法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人工编辑有什么不可取代的作用?
周晓鹏:几个方面吧,第一是对内容质量的评估,现在也有机器来做这部分工作,但需要人工来做校验;第二是对真正核心的内容进行深入加工,这个目前机器做不了的。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要有自己的调性。编辑要结合自己的视角、价值观,让读者感受到自己调性,如果都只让机器去做兴趣分发,但彼此之间就没有区分度,自己积累多年的内容品牌价值也丢了,用户为什么要看你的,不看别家的?对于媒体这个行业来讲,人永远是不可缺失的。
刺猬公社:你所说的这个“媒体要有价值观”,指的是原创媒体吗?比如今日头条这类聚合媒体,它本身不生产内容,如何体验价值观?
周晓鹏:任何公司其实都是有价值观的。就像谷歌,虽然是个技术公司,但它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三个字,“不作恶”。每一个媒体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你抓取、推荐什么,不抓取、不推荐什么,在具体什么位置推荐,你想去迎合哪部分群体,还是压根不迎合任何群体,都体现了你的价值观,只不过是你会不会去提炼,愿不愿意提炼的问题。
刺猬公社:现在的总编辑在职务上跟以前有什么变化吗?
周晓鹏:这跟各家公司不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内容有关系,很难一言概之。但核心职责,我认为还是内容领域。只不过,现在对总编辑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了。你懂的不能仅仅是内容生产,还要懂不同渠道和平台的内容呈现、内容传播,需要你有产品意识和能力,传播意识和能力,是一个更综合的要求。
每个时代的总编辑都会面临其所处时代环境的一些问题。所以陈彤作为中国网络新闻的拓荒者,是在PC时代奠定了门户新闻的产品框架和编辑框架,后来,博客出现,中国最早的自媒体形式,传播方式又发生了改变,再后来是微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这些都对总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考验的是他们的专业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性。门户总编辑必须要拥抱变化。
刺猬公社:做了两年新浪总编辑,你学到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周晓鹏: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看业务、团队和自己。以前基本上每天都在忙于解决具体的每一件事,现在看的不是具体某个事,而是看方向。我特别感谢曹国伟。我在新浪十年,跟他在业务上的接触其实是远远少于跟陈彤、杜红的,但是跟老曹交流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特别有价值的。他能够很简单地把媒体行业的本质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一种特别宏观的能力。
刺猬公社:你能否简单评价下曹国伟、杜红(新浪COO)和陈彤?
周晓鹏:老曹对于媒体行业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是无出其右的。杜总呢,是我认识的最棒的女性高管,而且是特别有男子气概的女性高管,特别是对于商业的把握,非常棒。门户网站的销售体系是特别繁琐的,但杜总掌握得游刃有余。我非常感谢杜红的是,在这两年她给了我特别大的空间让我去尝试,让我的综合能力有了特别大的提升。老陈嘛,大家其实都已经很清楚了。他应该讲是我正式进入网络媒体的领路人。他对于新闻的敏感性和实操能力,是业内最强的,没有之一。
左起依次为,曹国伟、杜红、陈彤
刺猬公社:新浪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任总编辑,也总有人拿你和陈彤进行比较,你怎么看待这种比较?
周晓鹏:我觉得很多方面是没有可比性的。从老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概有连续三年,我应该是老陈管理的所有部门当中被罚款最多的管理者。先不管这种罚款的方式怎么样,至少从每一次罚款当中,我都能在业务上学到很多东西。人和人之间虽然岗位一样,但其实无法去做比较的。
刺猬公社:做总编辑这两年有遗憾吗?
周晓鹏:有的。有些想法和思路已经在做了,但在力量的安排上,没有特别把资源做更好的组合和更好的投入。比如新浪军事的APP,我们一直在准备这个事情,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上线。这个APP的方向是非常好的,新浪也有非常庞大的军迷受众,中国的军迷市场本身也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在我走之前还不能推出来,觉得蛮遗憾的。另外,新浪“有视角”的这样一个内容生产加品牌的战略执行,实际上并没有更充分地去实施,虽然已经开始做了,但是整个框架还没有完全展开。这里面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刺猬公社:有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周晓鹏: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做对自己新浪十年的复盘,一直在想如果我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的话是不是能够给新浪带来更大的价值。其中总结下来的重要一点就是,应该更大胆地做组织结构和资源布局的灵活调整。之前很多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中惯性的作用还是非常非常明显的。应该更大胆,应该更灵活。
刺猬公社:如果让你再做一次新浪总编辑,你会怎么做?
周晓鹏:如果重新再做十年,那我可能最大的一个改变是,会根据公司战略和部门战略,每半年甚至每三个月,就要对人员配置、组织构架做一个调整,包括KPI的设定。现在很多公司设定的都是全年KPI,但我觉得互联网公司很多东西变化都太快了,很多战略目标也都只是阶段性的,所以我可能三个月就做一个KPI,因为很可能三个月后,这个KPI就不重要了,我可能需要关注之后新的更重要的战略目标。KPI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不能为了KPI而KPI。KPI的周期应该更短,更灵活。
刺猬公社:门户总编辑中,创业的很多。你有过创业的想法吗?
周晓鹏:在新浪,我们推出了一个故事计划,希望各行各业的人能够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我经常和那些创业的总编辑们交流,听他们讲创业中的各种故事。到目前为止,我想先好好做个故事的聆听者。
熊少翀
关注内容产业、创业投资,欢迎来撩
微信号:masonhsiung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在直播和短视频之间,今日头条选择了后者,还砸10个亿怼快手
映客卖身宣亚,今日头条关掉火山直播转战短视频,阿里将土豆改造成短视频平台——这一切说明,在直播和短视频之间,市场都看好后者。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