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懂懂日记
懂懂QQ:236145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5.51元/公斤 ... ·  20 小时前  
搜猪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懂懂日记

2020-10-14

懂懂日记  · 公众号  ·  · 2020-10-13 09:16

正文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维维是一家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

给我的感觉,以支援贵州为主。

让那些贫困家庭吃上饭,娃能读上书,基金会也对外招募资助者,主要是一对一助学这一块,特别是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总不能让他们上不起学吧?

在维维的感召下,我资助了一位,那应该是2017年。

今年毕业。

每年1万2千元。

当时呢,自己春风得意,也总觉得应该做点慈善,慈善总听起来很高大上,而且可以给自己脸上贴金,例如我平时发个朋友圈可能只有百十个人点赞,我若是发个做了什么慈善?那上千人点赞。

我们需要这些。

有高人给我指点,你知道成功人士有什么共性吗?

只要是做慈善,一定是携夫人。

所以,你要写上你们夫妻俩的名字,你们是一个整体,意思是,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为什么出国访问都要携夫人?

也是这个道理。

要输出温馨。

第一年,还是有些惊喜感的,花万儿八千的,换个炫耀的谈资,喝酒的时候可以吹牛B,以后别说我是土包子了,我还资助着一名大学生呢,我是有爱之人,哪跟你们似的,就知道自己吃喝玩乐。

我是站在了更高维度,跟明星一般,动不动做慈善了。

有高度吧?!

志愿者,也是感召者,也希望不断有人参与到资助大学生行列,但是让一个人每年拿出1万2千元来资助一个陌生人,还是有难度的,于是维维设计了一个方案,十多人众筹赞助一个。

这样,他可以实现帮扶多位大学生。

后来,也有小插曲,第一年,普遍都很兴奋,自己为自己感动,我咋这么有爱,还能赞助大学生,至少也要发朋友圈炫耀一番。

第二年呢?

可能就冷淡了,越想越觉得这个钱像罚款,主要是没有任何回馈,大学生也没对咱说声谢谢,基金会也不允许联系,乃至整个游戏是真是假都没人知道,最主要的是心疼钱了。

于是,就有人不再认捐了。

不认捐就不认捐吧,至少你认捐过,就是慈善之人。

维维突然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了。

维维让我给分析一下什么心理?

我说,他对你没有恨意,也没有恶意,就是不想参与这个游戏了,觉得对慈善募捐说不了不,主要是之前捐过,若是直接对你说不,觉得很难堪,干脆咱也别交往了,就当这些事从来没发生过。

他说,那我也要感谢他过去做出的贡献。

我说,拉黑你是逃避这个事最温柔的方式,不要过度解读,就是一个原因,若是依然是好友,不好意思不捐,若是说不呢,按照北方人的性格,基本就是跟拉黑是一个性质了,咱不是朋友了。

后两年,都是维维联系我,该交款了。

我就转给维维了。

实事求是,跟被资助者,没有太多感情,我甚至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对我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我每次赞助后,她都会写封信到基金会,基金会转发给我,我截个图发个朋友圈,接受一片片的点赞。

仅此而已!

今年是第四年,催款邮件发来时,正好是疫情期,那些日子我哥天天找我筹钱,筹钱干什么?

还贷!

因为,我们预判疫情会持续很久,怕银行突然抽贷把我们抽死,所以我们先下手为强,决定把贷款先还上,自己的钱,自己的工地,那么慢慢熬就是了,终究有出头之日,这个期间接到催交学费的通知,我还是有丝动摇,虽然只是万多块钱,但是我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不舍得了,主要是没有任何情感链接,我也不知道我资助的到底是什么?

慈善的本质也是交易。

就是我不知道我买的是什么?

例如本地面粉厂在高中设立了奖学金,人家孬好不说,每年厂长还去学校讲个话,给学生颁个奖,从我读书时就有这个奖项,我现在看高中的公众号,厂长依然在颁奖,每年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效果很好,至少品牌烙印在了一级又一级的毕业生脑海中。

这个就花的值。

我也就是不爱出风头,若是我能上的了场合,能讲的了话,那么我也可以每年拿出10万元去跟一所高中合作,10万元已经是巨额数字了,人家面粉厂才拿几个钱?一个人三百五百的奖学金。

这个是有区域荣誉感的。

触手可及。

我问了问维维,我资助的大学生上大几了,还有几年?

说是上大四了,最后一年。

我心想,那好人做到底,我就给维维转了1万2千元,让他帮我交上,就当我自己毕业了。

这期间,我自己也做过公益募捐。

每天拍卖一次晚餐。

一次5千元。

一个月捐款15万,多数我都捐给了复旦科研基金,我觉得做公益要想透明,必须是全额对捐,就是你捐多少给我,我接着以你的名字捐多少给公益组织,那时我觉得最值得捐款的是科研机构,类似诺贝尔基金会这种,国内没有,于是我就选了高校基金,这里面有科研经费,有贫困学生补助。

若是偶尔捐点吧,还是觉得很兴奋的。

时间一长,又觉得这个事不好玩,不好玩的原因有二:

第一、我会心疼,毕竟都是我卖的我自己的时间,陪吃了,陪聊了,其实等于是我自己捐的,只是用对方的名字而已,那时我办公室还没搬,捐款发票贴了半面墙。

第二、我觉得招待太累了。

搞了一段时间,我放弃了,这个游戏设计的初衷不是这样的,而是我想拍卖名人,例如我拍卖莫言老师的午餐,然后我去陪着,不管拍了多少钱,都以莫言老师的名义捐给莫言老师指定的基金会,然后发票复印两份,我收藏一份,拍卖者收藏一份。

找名人做慈善,也是一种绑架,没人拒绝。

又不用自己出钱,只是吃顿饭,有何不可?

我为什么先拿自己试水?

我是让他们看到这个事的可行性,否则人家觉得太扯淡,我第一个拍卖的人是刘胜,设置了顶价1万元,瞬间被秒了,席间,刘胜说,这样,懂懂你再捐1万,我也捐1万,咱拿3万元去学校做个懂懂基金会,奖励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说,使不得,主要是我不希望自己抛头露面。

有所高中,校长是他老铁。

已经说好了。

后来,貌似工作有调整。

这笔钱最终捐到了一个乡镇,我对刘胜讲,我做这些事,不追究用途,但是必须要票,否则没法交代。

做这个事,我是亏损的,动不动陪捐不说,关键是每天招待也是不小的费用,遇到喜欢喝白酒的,我还需要拿茅台伺候,那时日料店很火,干脆我直接包月了一个包厢,长期使用,日料店把0001号会员卡给了我,也是为此。

我不做这个事后,日料店也倒闭了。

做这个事,我就理解了寺院,我拍卖公益晚餐,你知道做什么行业的最多吗?

资本生意。

风险投资、民间借贷、承兑汇票。

很多人有赎罪的心。

觉得自己赚钱太容易了,甚至就做的校园贷,总是想反哺一下,同时给自己一点慰藉,看,我做过好事,扯平了。

通过这两件事,我领悟到了两点:

第一、无论公益还是慈善,都是需要反馈的,哪怕荣誉也是一种反馈,若是石沉大海式的做慈善,除非是高僧大德,俗人很难做到,一次两次图个新鲜是可以的,数年如一日的只给与不回馈,很难坚持。

第二、做这些事的额度,不能太大,若是能跟自己的收入相匹配了,就会心理不平衡,有点什么感觉呢?在工地干活,当天发了200块钱,回家路上分给了路人100块钱,越想越心疼。

当时,我想转型,想做个能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公益,例如在我母校设立一个奖学金,例如就设个高二奖学金,只要你在班里考前三名,就有,额度不大,500,300,100,这样可以产生头部效应。

还想在我们村设个大病基金,例如谁家有病治不起了。

这些事,都酝酿了很久。

一直到什么时候呢?

我参加工作了,当临时工了,对基层认识越来越深刻了,我觉得这些事都不值得做,最终都是一地鸡毛,也旁观过别人来搞慈善的,知道了里面很多套路,当然奖学金是可以的,毕竟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比较简单。

咱没有咱想象的那么伟大。

就是一介草民。

咱若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照顾好父母,远一点能照顾兄弟姐妹,再远一点照顾一下亲戚,已经是逆天了。

别总想着恩泽天下。

咱没有那个实力。

若是非要拿这个来当表演?

也没有意义。

若是真的想表达一下爱心,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公益组织,例如去公园捡垃圾,去帮孤寡老人收拾房间……

对于慈善,我现在就认可两句话:

第一句:富人尤其是企业家,他们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的功臣,民族的英雄,和平的使者,默默无闻的慈善家,要好好保护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市场环境,让他们去好好造福人类社会。

第二句:伟大的企业其实不需要做慈善,因为他的事业本身就是最大的慈善。

其实也算一句话。

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不明是非的老百姓,绑架了他们。

乃至成了站队。

一方有难了,你捐不捐?

必须捐。

从汶川地震到今年的武汉疫情,都是如此。

对于慈善,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方向,例如马云的乡村教师计划,比尔盖茨的非洲计划,绝非是什么?把钱捐给红十字会,OK了,做慈善了。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心要大一些,不要动不动绑架别人,别人捐也好,不捐也罢,都是允许的,被谁允许的?

我们!

过去,咱总想做慈善,说白了,内心还是有一丝不认,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了,有做慈善的可能了。

今天,认了。

认什么了?

咱?就是一小老百姓,在历史长河中,留不下任何蛛丝马迹的老百姓,那天老友来,聊起了写书,他说自己每到一个县城上任,都会很重视县志,甚至争取能把普通人的故事也写进去。

普通人是没有故事的,也不可能上县志的。

说的再让人伤心一点。

在座的读者,99%,包括我在内,连村志都上不了,更别说县志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哪怕赚了点小钱,也是普通人。

人成熟的表现是什么?

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我们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别整天清华北大的,你初中都没毕业,培养出清华北大的概率太小了,跟出门被雷劈中差不多。

你我,都是老百姓。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死的时候,连追悼会都不值得开。

公益、慈善,那都是上层社会考虑的。

你我,还是考虑点现实的,怎么攒钱换辆好车,买个大房子,这比你把半数工资捐给贫困大学生还靠谱……

什么阶层,就要考虑什么阶层的事!

这些,是我体验了一圈,回头总结出来的一点感悟,现在社区募捐修路,我都不捐,除非是社区干部亲自跑来了,那我给个三百五百的,也明确说明,匿名捐,我爹教育的很对,对于村里的事、社区的事,就一个态度就行了,好事、坏事,我们不掺和,你们要跟邻村火拼,不去的是孙子,那我就是孙子。

募捐,我也不参与。

我爹是这么分析的,你捐少了,人家会说,你看,弟兄俩那么有钱,就捐这么点,我捐多了呢?我爹心疼,而且别人觉得是个SB。

邻村有个小娘们,跟我年龄差不多大,说是在临沂做服装的,挺有钱的,社区修路她捐了5万,村干部之类的都跟她合影,还搞了个剪彩,不说村民怎么看她了,我看她都是神经病,你有这个钱给你爹不好吗?你出这个风头干什么?

后来的结果是什么?

他们村一有点事,就找她。

因为她奶水足。

现在,也销声匿迹了,不参与了,应该也是给自己上了一课,说是连户口都迁走了。

我觉得,有钱,一定要往上捐,给科研机构,给创作者,设创作奖、设计奖、科技进步奖……

不要朝下。

朝下,你哪怕把马云瓜分了,也改变不了任何局面。

我觉得我爹给我的建议很好,我现在一年也就回去那么一两次,走走亲戚,接着就走了,基本不停留,村长找我一般我都让他到城里来,有事说事,他知道我的原则,所以一般也不跟我谈这些,至于村里的群之类的,我也不加。

牵扯的越少,越好。

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而言,若是想飞的足够高,最好的状态是没有亲戚,甚至更绝一点,连兄弟姐妹都没有。

否则?

全是往下坠你的力量。

但是,领悟透这些,很难!

你对兄弟姐妹最好的帮助是什么?

你飞的足够高,而不是一边飞一边拽他们!

我们家还好,兄弟姐妹彼此都比较独立,彼此之间都是加分的,互助的,也不会干涉太多,也没有太多的走动,我父母都很少到我们家,别说兄弟姐妹了。

所以,我媳妇得出了一个结论:山东的亲戚,不亲。

我去四川,感受到了他们走亲戚的方式。

那是真亲。

去大舅家,吃了喝了,然后跟大舅家一起去二舅家,然后这么滚雪球,最后去外婆家,已经是二十多口人了。

大串联。

亲戚一走好几天。

现在别说是亲戚,我连女人都烦,过去咱偶尔不正经,也多是跟同级别的玩家,彼此都是明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各回各的生活,偶尔没事发个信息,谁也不欠谁的,咱也没有给别人买礼物之类的习惯,倒是都是她们给我买,还把我保护的很好,动不动就来一句,不用你身份证。

我在微博,看了几起女的控诉渣男的。

事后,基本都反水了。

就是情感纠纷。

当时我就在想,这些男人太笨了,不懂的选择吗?有的人天生就是炸弹,你是不能碰的……

炸弹,只要她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一定会炸你的。

要么,因情。

要么,因利。

反正,就是要炸你。

包括鲍毓明,也是被炸了。

我这是从男人角度去分析的,你看抖音上,很多小姑娘对我表白,这不是开玩笑,是真的,还有不少说梦到我了,我一看是小姑娘,我都训斥对方,千万别关注我这样的油腻大叔,没意思。

于我而言,全是炸弹。

我也没兴趣。

我即便是想做点什么,也只会选择高能量场的,高背叛砝码的,甚至人家生怕咱是炸弹,这样于咱是绝对安全的。

而且,有灵魂沟通价值。

小姑娘,有什么意思?

希望咱疼闺女式的疼着,咱还希望被人当儿子疼着呢!

最近,我也被炸了。

好在,我及时解决了。

怎么回事呢?

我哥认识的那个BOSS给推荐了一个设计公司,设计出来以后,发了样图给我,我无意看到了没有抹干净的水印,然后我顺便问了问价格,算是天价,我就觉得他们把我们当SB了。

我就拒绝了。

后来,设计公司也过来找过我,意思是价格可以商量。

我说,与价格无关。

就是没有使我GET到那个点,几乎是全盘抄袭的,开价20万,真是把我们当两头蠢猪看待了。

经读者介绍,我去青岛找了一家。

他们公司很正规,有售前沟通,售前沟通其实就是业务主管,但是她不懂技术,带着技术人员来了。

这种人,都能喝酒。

我问啤酒能喝多少?

她竖了个食指,这是什么意思?

一瓶?一箱?

NO,是一直喝的意思。

青岛人都能喝酒,特别是啤酒,但是我们兄弟俩不擅长喝啤酒,特别是我,几乎不喝,另外啤酒就是糖水,喝着不醉有什么意思?咱还是要喝白的。

我们是她的目标客户,她是来实地调研的,他们调研完了以后会给我们出方案,我们若是相中了,则会去他们公司签合同。

大体是这么一个流程。

那晚,他们让我们给喝服气了。

山东的陋习,就是一定要把对方喝的服服帖帖,但是陋习既然是通用的商业文化,咱也要遵循,我送她回去的,回去的时候手拉着手,我也喝多了,貌似在她房间还待了一会,应该没有太具体的故事,她也半迷糊,喊我老公之类的。

后来,联系也都正常。

咱也没把她的表现太当回事,心想,做业务的,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干过?彼此都是成年人,不需要解释,甚至酒后未必有记忆。

合同是我去签的,签合同前,她请我吃了个饭,跟我谈了一些内幕,就是怎么谈判,最低价大约能到多少,我也没多想,心想,可能是人家的营销策略,给咱的感觉是自己人,就如同《让子弹飞》里的花姐,其实是个卧底。

合同签了后,她跟我们就没有联系了,由技术团队以及售后团队跟我们对接,签合同那天,又喝了点酒,吃饭时喝了一点,又去KTV喝了一点,早上醒来,我发现衣服扔的到处都是,睡没睡我没印象了,反正睡一起了,我推测是没睡,她衣服是好的。

早上起来头嗡嗡的,年龄也不行了,若是年轻,管它昨天发生过没发生过,只要没有记忆就是没发生过,早上补上就是了。

年龄大了,对这些事没迫切性了。

起床,收拾,她去上班,我回县城。

实事求是,就见过两次,喝过两次酒,也不知道咱酒后承诺的什么,是不是中年男人普遍的套路?夫妻感情不好之类的?倾诉了一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