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财经、体育、突发等新闻信息以及天气、路况、视频直播等服务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都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  22 小时前  
新华社  ·  十年,太多经典! ·  昨天  
新华社  ·  超越时间“限” ·  昨天  
人民日报  ·  陈丽君,获“最佳男主角”!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新闻

天凉好个秋

央视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19 22:16

正文

“不觉初秋夜渐长”。明天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自此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池秋凉-秋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有删改)

我不远千里赶上北平,也不过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图/视觉中国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到很高的碧绿天色,听到驯鸽的飞声。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图/视觉中国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秋蝉,在北方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的家虫。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图/视觉中国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北平处处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灰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下起雨来。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下起雨来了。

图/视觉中国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若留得住这北国的秋天,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图/视觉中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图/视觉中国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秋,因落木萧萧、红叶百转,给人以盛极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怀。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把缕缕哀怨、愁绪,熏染得迷离尽致。而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明净秀丽的秋高气爽,亦为诗人笔下令人沉醉其中的开阔景象

图/视觉中国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本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另辟蹊径,一反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表现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图/视觉中国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本诗通过写山雨初霁、薄暮十分的山泉清冽,幽静闲适,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末联描写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正是说明,此景美好,更是为洁身自好的所在。


图/视觉中国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此曲题虽题为“秋”,写尽秋意,却找不到一个“秋”字。开篇先绘出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宁静、寂寥氛围,再选取典型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图/视觉中国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赏析:秋天真是让人感觉悲凉的季节吗?未必是这样吧,轻微的寒冷正是最让人感觉舒适的天气。碧绿的荷叶虽快落尽,但粉红的荷花却仍在盛开……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情真挚,因而意趣盎然,颇为动人。


图/视觉中国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诗人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秋夜月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勾画出的是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全诗字里行间均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壮阔不凡的气度与高卓清奇的情致。


图/视觉中国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赏析: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赞美的是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诗人在写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图/视觉中国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赏析:本词上片写景,把橘子洲秋夜刻画的如梦如幻,令人流连;下片写词人闲适的隐逸生活,不事雕琢。把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除特别标注外,图均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写留言」

说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更多新闻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编辑/李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