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瀛寰
感谢关注李瀛寰的观察与思考。专栏作家、资深科技评论人。站在科技、财经、历史、人文的交叉点,独特视角、独立观点、独家故事。让我们一起激荡智慧,享受思维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arbon Research  ·  Carbon Research | ... ·  昨天  
Carbon Research  ·  Carbon Research | ... ·  昨天  
看天下实验室  ·  屏蔽力,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  3 天前  
看天下实验室  ·  屏蔽力,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瀛寰

爆料:人人车完成D轮融资的四大内幕

李瀛寰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09-07 19:23

正文

时隔一年,人人车“宣布已久”的D轮融资终于来了。9月5日,人人车正式宣布,已经完成D轮融资1.5亿美元。尽管融资的额度总算圆了一年前人人车CEO李健对媒体公布的数字,但这笔迟到太久的融资背后其实有着诸多尚未公开的隐情。




爆料一:融资规模注水


人人车这次的融资额到底是多少?


此前,人人车对外公布的C轮融资额为8500万美元,而据其合作伙伴透露,真实融资额为6200万美元,“注水率”为37%。


而对于此轮融资,有业内人士透露,此次人人车宣布的融资规格为1.5亿美元+0.5亿美元,但真实的融资规模仅为0.9亿美元+0.3亿美元,“注水率”高达67%。


连注水率都翻番,人人车看来有点急了。


爆料二:自降估值规模


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李健并未直接回答记者“估值是否超过10亿美元”的问题,而是巧妙地用“接近10亿美元”的说法来回避主题。


实际上,据业内人士透露,此轮融资之前,人人车对外宣布的估值为5亿美元,而为了完成D轮融资,此次融资前其自身估值降到了4.5亿美元。虽然,此轮融资后人人车5.7亿美元的估值的确“不高于10亿美元”,如果这也能说成“接近10亿美元”,就实在有点荒唐了。


最可悲的是,如此自降身价的泣血融资,虽然口头上得以自圆其说,但明眼人不难从融资额度估算出其核心团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由此导致的公司主导权的稳定性,也同时遭到了质疑。


更可怕的是,此轮融资过后,人人车的估值规模进一步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大。用投资圈的一句话来说“虽然,表面上融资成功,但人人车掉队只是时间问题”。


爆料三:或借P2P资金救命


人人车此次公布的投资方名单中,除了战略投资方腾讯等资本之外,本轮领头的汉富资本颇受关注。


据了解,汉富(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为汉富控股,它旗下除了汉富(北京)资本管理之外,另外还有国开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诺远控股有限公司。


就在今年7月份,国家开发银行官网特别发布公告称“国家开发银行与汉富没有任何关系”以撇清关系;而诺远控股旗下最重要的资产为成立于2015年4月的小诺理财,是一家P2P理财平台。


另据工商资料2015年企业年报显示,诺远控股有限公司、国开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金额都是零。


根据零壹财经发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借贷平台共4667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2023家,占比43.3%,问题平台共2644家,占比高达56.7%,其中歇业停业平台超30%。而8月共有82家平台出问题,较7月增长六成多。


业内专家表示,“P2P行业大洗牌局面正在走来,未来将有99%的平台被淘汰。”而此次人人车引入风险度极高的P2P资本来补血,可谓是饥不择食,饮鸩止渴。


爆料四:“众筹”融资


此前,圈内传言,人人车D轮融资一直不顺利,以至于为了尽快能够融资,不得不“采用了并非常规的‘认购’模式”来完成。


简单来说,这种方式非常像民间常见的理财模式,融资方预先设定好融资规模,并将整个总额拆分成若干等份,在资本范围内(甚至已经扩大到传统实业领域)进行认购发售。这也就是此次人人车的融资额之后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长的投资方名单。


据消息人士透露,包括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传统实业公司,都曾接到人人车的投资邀约,但出于对自身资产安全的考虑,都选择了婉拒。至此,大家才会在人人车长长的投资名单里看到如此之多陌生的“非专业投资机构”的出现。


其实,作为较早进入二手车领域的创业公司,人人车的发展一直不太顺利,特别是在C轮融资之后,李健发现人人车自身估值已经和其他几家竞品逐渐拉开了差距。为了不在规模上被前三甲甩开,李健只好早早抛出“巨额的D轮融资”消息,一方面暂时回应了各种市场猜测,一方面继续吊足舆论的胃口。


从这笔D轮融资的实际“众筹”情况看,这用“泣血融资”来形容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并不为过。


缓慢的发展速度以及缺乏经验的各种决策,都使得人人车在各项数据落后于竞争对手,曾经固有的市场份额也和业内领头羊的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一贯以来人人车习惯于粉饰自身数据的声誉,都直接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而也正是对人人车现状的不满,对所公布数据的质疑,以及对未来期待的降低,使得早期战略投资者在面对否继续加大投入的时候纷纷选择了观望或极低的额度跟投。


因此,为了完成这笔D轮融资,人人车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促销,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写在最后:不管怎么说,与大多数中道崩殂的优秀创业公司相比,人人车终于还是坚持到了D轮,确实值得李健庆幸。但这笔救命钱能否像过去那样快速烧掉;渐失控制权的人人车团队能否继续用“虚假数据”说服投资人,甚至自己的员工;已经失去耐心的资本市场究竟能否容忍迟迟看不到的盈利模式……恐怕这一切只能通过愈发寒冷的资本市场来检验啦!


注:本文来源于“科技说说”,请勿以本公号名义再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