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觉得给大家讲净土法门,实在太难,即使最亲近的人,想要让他们信佛念佛,也不容易。毕竟我们是凡夫,没有智慧,看不到因缘,也不知道对方根机。
即使对方接受了,那也是对方因缘到了,是阿弥陀佛加持,才信佛念佛的。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的力量,我们凡夫有何等力量让对方接受如此不可思议的法门呢?
不要说我们来讲净土法门很难,即使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讲净土法门,也不容易。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说讲净土法门很难: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要给凡夫讲净土法门,也很难,所以,佛不得不讲了种种法门,作为净土法门的前方便。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开头就说:
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净土法门很殊胜,是佛的出世本怀,但众生总是不相信,佛就像父母一样,慈悲耐心,用种种方便善巧,慢慢引导众生走向净土法门。
佛用什么方便引导众生呢?善导大师接下来说:
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
佛的本怀是弘愿念佛,怎么“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呢?这是因为众生根机差,不相信念佛就可以成就,不得已要讲很多方便法门,成熟众生的根机。
佛开设的方便,“但为我等倒见凡夫”,我们颠倒了,好像带着有色眼镜,没有办法把佛的真实利益看清楚。对于菩萨不需要讲那些人天善法,对观世音菩萨,难道还要讲怎么孝养父母吗?
其他的法门,不是不殊胜,如果能够如法修行,“则门门见佛”,每一个门一进去,一深入都相通,最后也可以到达净土, 当然这是一种方便。
这就是“兼示要门”,是把不相信的人,从要门的修行导引到弘愿念佛来的一种方便、一个桥梁。
不管是善导大师时代,还是现在,会出现一种状况,学念佛法门的人,往往会觉得这个法门是最好的,其他的不用学也没关系,就算其他法都毁灭了也没关系,只要这个法存在就好,无形当中就变成自赞毁他。
那么,
念佛人要如何对待修学其他法门的人呢?
善导大师说:
若见闻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
若见闻有人行教,赞之;
若闻人说行,即依行顺之;
若闻人有悟,即依悟喜之。
如果见到、听到有人在修行善法、行持善法,就用随喜赞叹行善法的心来帮助他,把善法做好。
如果见到、听到有人在奉行佛的教法,那就随喜赞叹他。
如果听到有人在说佛的行法,就按照这个教理来随顺他。我们虽然念佛,看到有人学禅,而且对禅宗特别好要,我们就先介绍他去读《六祖坛经》《金刚经》,或者导引他到学禅的道场。
如果听到有人因为学这样的法有所领悟了,也同样随喜他。
明明知道自己学的是最好的,要赞叹别人,很不容易,凡夫更难做到。
有一位老莲友,念佛很多年了,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每次只要有共修,必然出现,还带着家人一起来。
可是她的女儿总是与她唱反调,她女儿喜欢去提倡做环保的佛教团体,她每次都讲话没好气,都要讽刺她女儿。两个人的关系就变得非常不好。
后来,老太太生病了,儿子都在外面,家里只有女儿,这时候就低声下气了,总是赞叹她:“女儿啊,你去那样的佛教团体,已经不错了。”
她女儿越听越欢喜,然后陪着她来寺院共修,不知不觉也看了很多上人讲法的视频
,最后竟然跟着她妈妈一起来寺院念佛。
如果我们也是这样赞叹学其他法门的人,也许善根慢慢增长,就会跟着我们一起来学净土法门了。
赞叹功德很大,但很难做到。善导大师要我们学会赞叹,为什么呢?善导大师解释说:
何意然者?
同以诸佛为师,以法为母,生养共同,情亲非外。
不得轻毁他有缘之教行、赞自有缘之要法,即是自相破坏诸佛法眼;法眼既灭,菩提正道履足无由,净土之门何能得入?
佛弟子学的法有很多,不是以阿弥陀佛的教法为对象,就是以释迦牟尼佛教法,再不然就是药师佛教法,佛佛道同,都是要我们求解脱,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都是同学。
“以法为母”,法就好比母亲,我们的法身慧命,就是在法乳中生养起来的。因此学佛的人,虽然所学的法门不同,但都像同学、兄弟姐妹,都是很亲的。
所以,不可以自赞毁他,如果这样,“即是自相破坏诸佛法眼”。
我们常说,开车走路要张大眼睛,不然会撞到人,佛的这些法,也像眼睛,能让我们看清菩提道的方向,让我们知道怎么走才正确,才不会走到岔路去。
“法眼既灭,菩提正道履足无由”,如果法眼灭了,我们菩提道上,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法,净土之门也进不去了。
因众生总是自赞毁他,破坏诸佛法眼,善导大师伤叹说:
生盲信业走,随业堕深坑;
纵此贪瞋火,自损损他人,
长没无明海,遇木永无缘。
什么叫“生盲”?出生眼睛就看不见的,叫“生盲”。
“信业走”,“信”就是放任,放任我们身口意这样走下去,就像骑在马上,可是却没有缰绳来控制这匹马,任由它随便奔跑,最后就跑得越快,也就堕得越深。
“随业堕深坑”,深坑就是堕入三恶道,或者阿鼻地狱。
“纵此贪瞋火,自损损他人”,我们喜欢一个法,就说自己学的最好,其他的不行。有些人喜欢佛法,未必是求出离,有时可能是把贪恋世间的心,转换过来,变成攀恋佛法。就会觉得自己修行的是最好的,别人修行的法虽然也不错,但就没有办法超过自己的。
这种贪爱心,如果受到了挫折,就有各种辩论,末法时代,就是辩论盛行的时代。
不过有人会说:“净土法门的祖师讲圣净二门,净土高于圣道;讲要弘二门判,念佛的比诸行回向往生高,这难道也是一种毁谤吗?”
其实不是,祖师把圣道法门的利益隐蔽起来,是出于一种智慧的抉择,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做不了那样的修行,所以把净土法门地位稍微显现出来,这并不是在诽谤其他法门。
所谓的“自赞毁他”,跟祖师所讲的“要弘二门”“圣净二门”分判,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因为自己的贪爱无明,自赞毁他,会有什么后果呢?就会“长没无明海”,就像佛经上盲龟浮木的比喻,几乎完全沉没在三恶道中。
行者等必须一切凡圣境上,长期赞顺之心,莫生是非慊恨也。
“慊”就是不满、怨恨的意思。总之,凡是跟我们法性相应的,就应该以身口意随喜、赞叹。
有一个佛学院连续办了几场净土法门的讲座,讲课的法师都是佛教界有名的,上人就让法师们也去看看,知己知彼,了解一下佛教界现在对净土的看法。
法师去听了发现,讲课的法师知识渊博,辩才很好,而且也是留学回来的博士,但是,就是把净土法门讲得很难,讲成没几个人能修行的法门。
后来,去听课的法师觉得听得不相应,中途就离开了。
回来之后,上人就问听课后的想法。法师就如实说了讲课的情况,以及他们当时的看法。
上人就说:“这样是不行的,这种心态不可以,因为法师讲经说法,都不容易,需要认真听。”
上人的意思是,法的对或不对,不在他,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应该是要起一种随喜赞叹之心;起了不好的心,就对学佛有障碍。
何故然者?为自防身口意业,恐不善业起,复是流转,与前无异。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对待其他的法门,心态跟学佛前的状况一样,不就白费了我们学佛之心吗?
所以,尽管我们念佛了,也知道念佛法门是最简单殊胜的,但对于其他一切法门的修行人,都要生起随喜赞叹之心。